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Cranking Model的方法用于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IBFM)体系。给出了大变形区奇A核态转动带的转动惯量及能谱的解析公式。计算中无须对体系作动力学对称性假,为在大变形区求解普遍形式的IBFM哈密顿量的本征值方程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多j组态对排列模型,考虑包含对力,四极对力,以及四极形变场的系统哈密顿量,通过变分计算,定出了多j组态对排列内禀态,并计算了这些态中的四极矩。最后研究了对力参数给内禀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排列内禀态中,耦合成总角动量为0,2,4的核子对占主要成分,表明了在研究变形核时,引进s,d,g玻色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张量分析方法证明了su(3)哈密顿量两种形式的一致性,并在内禀系中将su(3)哈密顿量写成了三轴转子哈密顿量的形式。从惯量参数和转动带结构两方面考查了赝-su(3)模型与三轴转子模型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4.
Fock态作用下两原子的纠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Milburn内禀退相干模型下,研究了单模量子辐射场Fock态作用下两个二能级原子的纠缠,得到了原子约化密度矩阵的解析形式.由于退相干,原子间纠缠将随体系的演化而衰减,最终原子态将趋于稳定,此时纠缠只依赖于场和原子的初态.纠缠度用concurrence来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单j组态的对排列模型导出了计算内禀态矢的模及相互作用矩阵元的普遍公式。用变分法确定了内禀态中耦合成角动量0、2、4的核子对的权重幅,从而得到了单组态的对排列内禀波函数。  相似文献   

6.
原子核的手征转动现象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介绍两种用于分析多准粒子组态手征转动的模型,即粒子转子模型和倾斜轴推转模型.对于粒子转子模型,主要介绍基矢的构造和模型的求解:通过选取价核子单粒子态及角动量量子数的限制条件来构造严格满足D2对称性的强耦合基矢;当考虑多个价核子时,模型的空间维数巨大,通过Lancozos对角化方法来求解大规模哈密顿量矩阵.对于倾斜轴推转模型,分别介绍了基于对力加四极相互作用和基于壳修正方法的两种版本:由转动参考系下的两体Routhian量出发给出推转的Hartree-Fock-Bogoliubov方程;在内禀的主轴系中分析了三维倾斜轴转动的自洽解,此时角速度矢量与角动量期待值矢量平行.通过总结和进一步发展两种理论模型,将为澄清原子核手征转动研究中的种种争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一种研究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微观基础的理论方法。导出了微观哈密顿量及其在全对称态子空间中的等效算符,并计算153,155Eu的基态转动带,结合152’153Sm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奇A核与偶偶核微观描述的理论确可置于统一的理论框架中。本文也考察了模型参数对能谱的效应及全对称近似。指出全对称近似在定性方面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Rabi模型是量子光学的基础模型之一,它描述了一个二能级原子系统与腔内光场的相互作用.但尽管Rabi模型在物理学中有重要地位,它并不能被精确解析求解.通常的办法是将Rabi模型在旋波近似下转化为JC模型,则可以解析求解,然而JC模型只能描述量子光腔的强耦合作用,不能描述超强耦合作用.在这个工作中,为了求解Rabi模型,我们采用Phy.Rev.A,2012,86(1):2271一文中的方法对其哈密顿量进行U=exp[λσx(a++a)]的幺正变换,忽略a+和a的高阶项,将其投影在σz的本征态上,其中σz|±z〉=±|±z〉,得到一个类JC模型,再对所得哈密顿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能量谱和波函数.在MATLAB中进行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解析结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在低能级区物理图像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当电磁场(宀浸)渐施加并随后(宀浸)渐撤除之后,电磁场为零而矢势和标势仍可不为零。在这情形下必须用能量算符而不能用哈密顿量去计算系统处于一能量本征态的几率。在电磁场为零时势为零这种规范中,能量算符化为未扰动哈密顿量,这时能用通常的方法计算几率。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模型中的SU(3)对称极限的内禀态下的平均核子数密度.建立起传统的几何模型和费米子动力学对称模型的微观联系.并求得核形变的近似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1.
He-HBr碰撞体系各向异性相互作用势及微分散射截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CCSD(T)/aug-cc-p VQZ理论水平下计算的He-HBr相互作用能数据,尝试用Huxley解析势函数构造了He原子与HBr分子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势模型;然后采用精确的量子密耦方法计算了碰撞能量为200 meV时,He原子和HBr分子碰撞的微分截面,获得了该碰撞体系的弹性微分截面和态-态转动激发微分截面随散射角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构造的势模型较好地描写了He-HBr系统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特征,对进一步研究原子与分子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处理推转壳模型哈密顿量的粒子数守恒(PNC)方法详细分析了A~190区典型的奇奇核194T1的六条超形变转动带转动惯量随角频率变化的规律.特别对奇奇核双重堵塞效应对转动惯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微观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根据PNC计算结果,分别指定了194T1的六条超形变带的阻态.转动惯量随转动频率的变化,主要来源于高N闯入壳(中子N=7,质子N=6)的贡献,而其它大壳对转动惯量的贡献基本上不随转动频率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对称旋转外磁场下两个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系统的量子纠缠。【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对称旋转外磁场下两个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系统的4个本征态。为了刻画系统的纠缠,计算了各个本征态的concurrence。【结果】外加旋转磁场的极角以及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参数都会对4个本征态的纠缠产生影响。当各向异性参数Δ由0开始增大时,系统的哈密顿量由一种极限下含外场的XX模型经过Δ=1时的海森堡模型逐渐演化为另外一种极限下的Ising模型。【结论】相互作用和外部磁场之间的竞争决定了系统纠缠的演化。通过对系统纠缠的研究,可以对系统在参数的不同区间范围内模型的转化以及本征态的性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建立NH_2 分子的简单结构模型,根据实验测定的激发态、基态势能曲线,建立了该分子体系的哈密顿量和薛定锷方程,通过微机计算了NH_2分子~2A_1,~2B_1 态的能级分布,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对称旋转外磁场下两个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系统的量子纠缠。【方法】利用数值模拟,得到不对称旋转外磁场下两个相互作用的量子比特系统的4个本征态。为了刻画系统的纠缠,计算了各个本征态的concurrence。【结果】外加旋转磁场的极角以及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参数都会对4个本征态的纠缠产生影响。当各向异性参数Δ 由0开始增大时,系统的哈密顿量由一种极限下含外场的XX模型经过Δ=1时的海森堡模型逐渐演化为另外一种极限下的Ising模型。【结论】相互作用和外部磁场之间的竞争决定了系统纠缠的演化。通过对系统纠缠的研究,可以对系统在参数的不同区间范围内模型的转化以及本征态的性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对称旋转外磁场下具有XXZ型海森堡相互作用的两量子比特系统的几何相。考虑体系的绝热条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量子比特系统的4个本征态的Berry相,研究了外加旋转磁场的极角以及量子比特之间相互作用的各向异性参数对4个本征态的Berry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极角保持不变,各向异性参数由0增加至无穷大的过程中,系统的哈密顿量由一种极限下的含外场的XX模型经过中间的海森堡模型,逐渐演化为另外一种极限下的Ising模型。4个本征态的Berry相都有各自独特的变化规律,且极角越小几何相趋于稳定越快。通过对系统Berry相的研究,可以得到系统在不同参数区间对应的模型的转化,并对本征态的几何性质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NH2分子的简单结构模型,根据实验测定的激发态、基态势能曲线,建立了该分子体系的哈密顿量和薛定锷方程,通过微机计算了NH2分子^2A1,^2B1态的能级分布,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8.
推广一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微观方案研究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IBFM)的微观基础。结合广义的 Dyson 展开理论与修正的 Jancovici-Schiff代换,我们把玻色子费米子描述处理为价核子描述的中间性步骤,IBFM 取为确定集体态子空间的近似。用此方案研究了~(157)Gd 和~(159)Gd 的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定性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子Fock态,给出量子Rabi模型的数值严格解,其结果比推广的转动波近似有很大改进.截取两个Fock态,可以给出简单明了的解析结果,在很大的耦合区间里,非常接近严格解,包含了主要的非旋波效应.我们获得Berr相的简明解析结果,与数值严格解在很大区间内吻合.  相似文献   

20.
用CCSD(T)/aug-cc-pV5Z+bf(3s3p2d1f1g)方法,计算He-AlH复合物体系的刚性转动模型相互作用势,使用密耦方法计算了He原子低能入射时与基态AlH分子碰撞的积分截面。计算结果表明:He-AlH碰撞体系,jα=0到jβ=1跃迁的转动激发态—态积分截面,对于非弹性积分截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