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简讯18则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我校捧回三项大奖 获奖总数居湖北高校第一 在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有3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数居我省高校首位. 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两个获奖项目是:“三峡工程散装水泥/粉煤灰实时调运指挥系统(TGP/CFADIS)”和“华中Ⅰ型数控系数”.另一个获奖项目是我校电力工程系陈德树教授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等单位完成的科研项目“WBZ-500型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专家 发现猝死基因新突变点 协和医院杨均国教授宣布,他们已成功发现两个导致中国人心源性猝死的新的基因突变点.这一发现为我国心源性猝死病人的预测和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脏疾病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病人突然死亡.此病发病前常无预兆,临床各种心脏检查也大多正常,现有的预测方法很少且不可靠,因而使该病成为心血管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仅在我国,该病每年发生达百万例.因此,各国科学家便从基因水平上来寻找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新方法. 目前发现有6个基因与此病有关,已有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发现了与该病有关的突变点.杨均国教授和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由于种族的原因,中国患者体内没有欧美患者常见的基因突变点,因此他们推测中国人可能有新的突变点.今年年初,杨教授等终于找到了两个新的基因突变点,经反复验证和国际权威基因库检索,证明了这两个不同于欧美和日本人、具有中国人种族特异性的新的突变点.这一发现,为心源性猝死疾病的检查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病人只需抽取一滴血,就可通过寻找基因突变点的方法,及时预防和治疗.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 (1) 我校科研经费总收入居全国高校第四 2000年,是我校科技工作取得重大进步的一年. 学校全年科研经费累计达25710.3万元,比1999年增长49.8%,超额完成预定的2亿元的目标;在研项目按计划完成率达到95%以上;全年新增科研项目668项,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28项;在研项目总数达1450项.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 (2) 我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经费居全国第六 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全校共有82个项目获准立项,获资助总经费达1*!589.5万元.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经费数在全国排名第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项,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 (3) 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又有增加 新增计算机存储技术和生物医学光子学等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增煤燃烧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机械设计和制造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创建了华中科技大学-英国剑桥植物基因联合实验室.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 (4) 横向科技协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校2000年获得横向科技协作经费8148.5万元;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研究所)14个;与云南省、贵州省、海南省、广东佛山市、江苏常熟市等省、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在中国第二届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上,有13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8亿元,并获大会优秀组织奖和成交奖.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 (5) 科技成果质量显著提升 我校2000年获得各类科技奖励68项(次),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教育部科技奖励10项(获奖总数和一等奖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三),湖北省科技奖励44项(获奖总数与一等奖项数居全省高校第一),其他科技奖励7项;全年共申请专利82项,获专利授权40项.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 (6) 我校国防科学技术研究继续保持优势 我校2000年获得国防科研经费达2533.8万元,新增国防研究项目117项,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5项,获资助项目数与经费数居全国非军口院校前列.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最新统计资料 (7) 我校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1999年我校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共2781篇,居全国高校第二位;国内论文被引用共计2441次,居全国高校第 3;《SCI》 收录论文共210篇,居全国高校第16名;《EI》收录论文306篇,居全国高校第六位;《ISTP》收录论文163篇,居全国高校第3. 我校第一项创新基金项目 “高速无线互联网系统设备”通过验收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工作,日前,由我校校办企业——武汉汉网高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高速无线互联网系统设备”项目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委托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并主持的验收. 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评议,一致认为:该系统采用了全IP数据传输策略,在无线传输技术上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MA无线传输技术,并融合了QoS控制策略,能同时提供话音、文字、图像、视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业务的传输需求,能以蜂窝无线接入ISP模式提供Internet服务和基于Internet 上的扩展服务,极大地提高了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组数据传输和应用的能力,符合验收条件.该系统设备的研制成功,将对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我校两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 教学基地被评为优秀 月前,教育部公布了2000年上半年对全国45个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的中期评估结果,我校的电工电子、机械基础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点.全国共有1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点,它们分布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九所大学. 我校敏感陶瓷工程中心获准立项 月前,接教育部通知,由我校组织申报的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中心项目已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教育部立项批准. 敏感陶瓷是一类电导率在半导体定义范围内的电子陶瓷材料,是运用近代半导体理论将陶瓷加以彻底改造后所获得的一系列对某种或多种物理量具有敏感特性的半导体材料.这些敏感陶瓷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普遍应用于国防科技、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家用电器等各行各业. 教育部批准立项的敏感陶瓷工程技术中心以我校为技术依托单位.其首要任务是对国内现有的具有市场前景的研究成果实施工程化技术研究,使这些成果尽快转化直到产业化,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湖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挂牌 “湖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在同济医学院隆重挂牌,它标志着全科医学教育将在我省全面启动. “全科医学”又称为“社区医疗”和“家庭医疗”,它是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该学科与内、外、妇、儿等学科并列定位于临床二级学科,属毕业后教育的范畴,主要是培养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 “湖北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由湖北省卫生厅和同济医学院共同建设,同济医学院成人教育部具体组织实施.中心成立后将面向全省开展全科医学师资、管理干部、业务骨干和其他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建立规范化的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进行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指导全省培训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 省卫生厅副厅长张克勤向同济医学院授牌、授印,并作了重要讲话. 华中科技大学总资产价值19.5亿元 新成立的华中科技大学于2000年年底结束了清产核资工作. 据介绍,截止1999年12月31日,我校四个校区(含后勤部门、校办系管科技企业,但不含学校参股或控股企业)共拥有各类资产19.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3.1亿元;货币资金存款3.5亿元,对外投资1.6亿元;债权1亿元;药品、材料等707万元;无形资产3198万元. “华工科技”四项目 参加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 2001年2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国家“863”计划十五周年成就展上,“华工科技”共有4个项目参展.这4个项目分别是“宽带无线IP通信系统”、“开目CAPP工具系统”以及2项有关信息安全的软件系统. “华工科技”此次参展的四个项目均来自信息产业领域,显示了该公司在信息领域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后发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 潘垣院士担任名誉院长 月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电力大楼举行.校领导朱玉泉、黄光英、曹树钦与300多名师生欢聚一堂,共庆学院成立. 党委副书记曹树钦代表学校宣读了“关于成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及干部任职的通知”.潘垣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学院由原电力工程系改制而成. 党委书记朱玉泉、常务副校长黄光英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揭牌. 常务副院长辜承林代表学院领导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学院组建后,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潘垣院士和朱玉泉书记分别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们希望学院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勇于创新,把握机遇,构建学科发展方向,不断推动学院的改革和发展,为把华中科技大学早日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章北平教授的 一项发明获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据悉,由中国发明协会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共同举办的“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于2000年底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波兰、韩国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项发明参展.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章北平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成果中的关键技术发明“激波传质厌氧接触生化工艺及设备”在此次展览会上获国际发明金奖. 章北平教授是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学科带头人,国际水质协会会员.他的获奖项目经国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已由本校与武汉金盛集团合资成立的“武汉金城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向市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伤害控制研究中心”成立 月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伤害控制研究中心”宣布成立,这是我国首家建立的一个以跨学科、面向社区服务、与国际相关组织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以伤害预防和控制为内容的科研、教学、社区服务及临床实践研究中心. 在该院新成立的研究中心,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理工学科组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伤害流行病学李国华教授任中心主任.中心下设伤害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伤害紧急救护与急救医疗系统、失能预防与复健三个研究室.伤害中心的建立,将有助于系统地研究伤害发生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急救医疗系统的规划、建设与运作,伤害的紧急处理、临床诊断及康复医疗服务,研究、开发、应用和评价安全保护技术和装置,以减少伤害的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0年8月,由当时的电气工程系和电力工程系合并而成。学院下设电气传动与控制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电能变换与控制研究所、电力信息研究所、电机与电器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基地(电工部分)、电气综合实验中心。学院位于校园东南的电气工程楼内。科研教学条件优良,学术研究氛围浓厚。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原云南民族学院数理系。1984年成立物理系,1999年成立信息与电气工程系,2002年成立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学院,2009年更名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院现有5个工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1个理学专业(物理学),均为四年制本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5个函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省、校两级特色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教学团队是校级教学团队。学院设有"信息工程系"  相似文献   

4.
11月22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共建的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东莞举行成立揭牌仪式。路甬祥院长为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题词“立足东莞、服务粤港”。东莞市委书记佟星、东莞市常务副市长冷晓明、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王佛松院士、计算所所长李国杰院士、院地合作局局长赵勤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5.
春风送喜讯,校园传佳音。4月19日下午4点,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院士厅举行的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技术培训中心成立暨铁路机车司机培训考试中心成立两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校长陈春阳、西南交大党委副书记李万青、副校长黄庆为“西南交通大学高速铁路技术培训中心”(以下简称培训中心)下属的8个培训基地的代表授牌,这标志着我校的高速铁路技术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来自学校党办、校办、宣传部、人事处、土木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工程科学研究院、智能控制与仿真工程研究中心、继续…  相似文献   

6.
正云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源自1981年成立的云南民族学院物理系。经过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特色鲜明"的理工学院。学院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建筑  相似文献   

7.
11月 1 1日上午 ,武汉市“十五”期间十大工程项目之一、总投资 1 .5亿元的我校体育中心破土动工 .校领导朱玉泉、樊明武、黄光英、曹树钦、冯向东、刘献君、冯友梅及武汉市建设委员会、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中国光谷”建设总公司、武汉市招投标办公室及洪山区有关领导参加了奠基仪式 .我校体育中心工程是武汉市与我校共建项目 ,是国债投资重点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 ,该工程将突出标志性、开放性、现代化三大特点 .建成后的体育中心建筑面积为 2 2 770多平方米 ,近 80 0 0个座位 ,属大型体育活动场馆我校体育中心破土动…  相似文献   

8.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山东理工大学较大的学院之一,历经30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现有的学科领域覆盖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3个硕士点,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37人,硕士研究生41人。学院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电工电子教研室;拥有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中地共建电气信息综合实验中心:…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数理系 ,于 1 978年开始筹建 ,1 98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物理学本科学生 .1 984年独立建成物理系 ,设物理学专业 (四年制本科 ) .1 999年物理系更名为物理系暨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2 0 0 2年成立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物理学 3个本科专业和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 30人 ,其中教授 4人 ,副教授、高级实验师、高级政工师 1 1人 .学院已毕业学生近 2 0 0 0人 ,他们学有所成 ,分布在全国、全省各地 ,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各部…  相似文献   

10.
11月 2 7日 ,我校 2 0 0 2年度科技工作会议在学术报告厅召开 ,校领导朱玉泉、樊明武、黄光英、丁烈云、刘献君及各院系党政一把手、科研负责人、科研骨干和科研管理人员参加会议 .党委书记朱玉泉、校长樊明武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我校科研在“九五”期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促进学科、专业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决定将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分设成立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随之撤销。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电子工程学院均为正处级建制的二级学院。  相似文献   

12.
5月3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电力系统专家周孝信教授莅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术论坛,为广大电气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华东科技》2013,(9):12-12
"在中国迈向航天强国的进程中,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尤其要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到航天事业中来,人才培养是我们迈向航天强国的基础。"——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揭牌仪式上畅谈了中国航天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6月 2 6日 ,摩托罗拉总公司高级副总裁、摩托罗拉 (中国 )电子有限公司总裁、中华区总经理赖炳荣先生一行 8人来我校参观访问 .赖先生此行是应我校周济校长的邀请 ,考察我校信息学科 ,商谈信息学科发展的有关事宜 ,并对中国光谷进行考察 .我校党委书记朱玉泉、校长周济等与赖炳荣先生等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 ,并介绍了学校发展目标 ,随后赖炳荣等参观了我校外存储国家专业实验室、金鹏华中通信研究所等 ,并与我校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 ,朱玉泉代表学校聘请赖炳荣先生为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赖先生表示 ,作为一个华…  相似文献   

15.
《安徽科技》2009,(2):32-32
1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在合肥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学院由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多慧出任学院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我国著名核科学专家万元熙研究员出任首任院长。新成立的核科学技术学院将以国际重大科学计划为牵引,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热核聚变实验装置、同步辐射光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针对我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特点,结合笔者亲身的教学经历,提出了在电子与电气大类培养模式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的举措和思路.咸宁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经验表明,新的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实习教学的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省内资讯     
柯城区>>>>>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成立数控技术研发中心柯城区和浙江科技学院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近日,合作有了最新动态,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专家教授来到衢州恒业机床有限公司举行数控机床研究开发中心的揭牌仪式并签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11月14日,机械学院“数字制造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迎来了科技部专家组的评审和考察.校领导朱玉泉、李培根、王延觉,机械学院熊有伦院士出席了考察评审汇报会,并和专家们一起认真听取了机械学院院长邵新宇所作的陈述汇报.邵新宇在汇报中围绕重  相似文献   

19.
2013年12月13日,"脑与学习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校长董奇,常务副校长史培军,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士李朝义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出席仪式,并共同为中心揭牌.史培军常务副校长指出,中心将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围绕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脑与学习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  相似文献   

20.
2006年4月15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隆重举行揭牌仪式。我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是通过教学资源整合后成立的纯工科型的教学、科研单位,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有博士13人,在读博士6人,硕士23人。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信息与管理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拥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自治区重点学科,信息智能和数据处理实验室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学院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又一个工科型学院开始了她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