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电动自行车的自身特点,分析了其环保节能、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同时也讨论了其存在给城市交通带来安全隐患、质量合格率低、易引发城市二次污染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电动自行车在我国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行业概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和气候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轻巧、方便和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2019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位居全球第一。厦门市虽没有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但大大小小的销售车行多达上百家。目前厦门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达到数十万辆,已然成为全市人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电动自行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在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其在城市非机动车道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鉴于此,研究城市道路中电动自行车占主体地位的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显得具有一定的意义。论文采用聚类分析思想,运用MATLAB编程语言对济南市不同等级道路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运用Greenshields速度与密度线性关系模型进行电动自行车通行能力的研究,最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分类道路电动自行车通行能力标定拟舍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电动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并从电动自行车的性能特点、成本核算、技术革新三个方面阐述了发展电动自行车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发展电动自行车的需求性,最后描述了电动自行车这个"绿色交通工具"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电动自行车因其具有经济、快捷、节能、环保等特点,今后势必成为燃油助力车、自行车的替代品,而且很可能会形成我国工业经济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在我国,电动自行车尚处于起步和投入阶段,从其发展的轨迹看,经历了“两落三起”的变化。20多年前,最早面市的永久牌电动自行车由于电视、电池等技术的不成熟而以失败告终。现在电动自行车重现市场,人们自然会想到是否会重蹈覆辙?电动自行车技术已臻成初电动自行车上的可充电电池、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其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移动通讯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碱性可充电电池的发展。同样…  相似文献   

6.
陈军  包建华  齐美星 《科技资讯》2007,(17):224-225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节能、快捷的特点正逐渐走进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社会对环境和节能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电动车的发展。本文首先综述了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现状,然后重点阐述了目前电动自行车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电动自行车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行车交通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自行车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城市交通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分析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6种常用的交通工具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了交通工具比例的可持续发展值,并提出了当前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优化的4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自行车是最有利于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应进一步加强自行车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形态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21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夹角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横向抛距随着电动自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骑车人相对于轿车速度方向上的横向速度分量越大,其横向抛距越大;骑车人纵向抛距随轿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动自行车速度和碰撞夹角对纵向抛距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当前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这一组合出行方式顺势而生,其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且符合当前绿色交通发展政策。为研究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本文以二项Logit模型为基础,采用SP调查方法得到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标定模型参数,利用SPSS软件结合调查数据进行仿真,得到参数估计量,从而建立出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特性集计方法将非集计结果集计化,得到各轨道站点公共及共享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方式选择概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形态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21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夹角对骑车人抛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骑车人横向抛距随着电动自行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骑车人相对于轿车速度方向上的横向速度分量越大,其横向抛距越大;骑车人纵向抛距随轿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电动自行车速度和碰撞夹角对纵向抛距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电动自行车是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近年随着电池,电机技术的发展,已有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如:启动与控制不同步,过度充放电造成电池使用寿命缩短等等。针对这些缺陷,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电池动力系统。在我们的设计中,此系统用一个微处理器对系统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高了微处理器的利用效率;而且此系统体积比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动力系统小得多,符合锂电池体积小,质量轻的特点,有利于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美丽 《太原科技》2003,(2):19-19,21
自行车在现代城市中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论述了在城市交通中自行车有其他交通工具不可比拟的方便、经济、无污染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提出了市区主干道禁止自行车通行,开辟自行车专用路,完善自行车交通法规等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16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重叠率增加,骑车人头部损伤HIC值明显增加;碰撞重叠率超过50%,骑车人头部会发生两次碰撞。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电动自行车与轿车前部不同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中选出与轿车碰撞的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16起,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建立轿车与电动自行车的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碰撞形态下电动自行车骑车人的动态响应过程,研究车速、碰撞重叠率对骑车人头部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重叠率增加,骑车人头部损伤HIC值明显增加;碰撞重叠率超过50%,骑车人头部会发生两次碰撞。  相似文献   

15.
电动自行车管理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普及很快,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对摩托车限制后,以及200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明确将电动自行车纳入非机动车的范畴,自此,电动自行车进入了产销两旺的时代。但是,随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归纳总结了现状问题,对法规、标准的热点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取灵活方式对待两轮电动车的管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交通与道路三十年的发展,分析了城市交通的特点与存在问题。指出要根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该根据城市交通特征做出功能分明的道路系统规划。针对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性质与功能不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交通混杂的现状,提出道路系统规划应考虑的四条原则:1.解决城市交通必须从城市总体规划着手;2.城市道路必须区分交通性与生活性.应布置城市机动车干道系统及自行车道路系统;3.商业文化娱乐大街应该规划为步行区;4.城市机动车与自行车交通应与步行交通密切联系。最后,还展望了我国城市交通现代化及城市交通发展应该达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电动自行车路段横向驾驶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录像数据采集方法与电动自行车运行轨迹提取方法,依托实际采集数据分别对电动自行车横向位置分布规律、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横向干扰、无机非隔离路段电动自行车越线行为3方面展开较为系统的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在没有机非分隔带而仅是存在机非分隔线情况下,电动自行车均存在超越机非分隔线进行越线行驶的现象;路内停车的存在会导致电动自行车越线行驶比例增加,进而对电动自行车行车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年来,城市面积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传统的自行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不仅显得速度慢,而且能耗大,已然不能够满足城市人们的出行需求了。高速的汽车价格又较为昂贵,目前还无法大面积进行普及。这时,电动自行车自身的轻便、快捷、经济等诸多优点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自行车,成为了现代城市交通工具的主力。但伴随着其日益的普及与运用,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时有发生。该文即是针对此社会现状,结合电动自行车引发建筑火灾的时间、区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加以归纳总结,以借此结合实际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对策。为今后加强城市内电动自行车的运用及管理、预防电动自行车引发建筑火灾提供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通行空间的交通特性,设计了左转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通行空间交通特性的数据采集方案,系统地分析了典型信号控制交叉口左转同向并行电动自行车横向间距、左转对向电动自行车避让行为特性,得出如下结论:(1)电动自行车在典型信号交叉口左转时,在同一行车速度同一累计频率下,同一进口道左转同向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横向距离要大于不同进口道同向左转电动自行车之间的横向间距;(2)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与左转相位下避让行为个数大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单位时间电动自行车流量0.52辆/s时,左转电动车相对会选择跟随并匀速行驶;(3)同向左转电动车的速度大多分布在0~9 m/s。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广西桂林市2 365起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为例,从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机动车驾驶者、道路条件、车辆、环境、驾驶行为等6个属性中选取19个候选自变量,运用有序Logit模型估计电动自行车财产损失、受伤和死亡3种等级交通事故的分布概率,引用弹性分析定量鉴别电动自行车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显著分析表明: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性别、年龄、交通管控方式、道路中央隔离形式、机非隔离形式、机动车类型、照明情况、事故责任方、违规行为、机动车驾驶行为、电动自行车驾驶行为等11个因素与电动自行车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弹性分析表明:电动自行车不按车道行驶、超速驾驶和酒后驾驶等违规行为,电动自行车左转和横穿道路,涉及货车的事故等因素的伪弹性值均大于200%,对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