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高新区建设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严峻的发展形势,本文通过对合肥、芜湖、蚌埠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安徽省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政府参与角度思考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鹏 《广东科技》2008,(9):46-49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十多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国家级高新区54个。由于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各不相同,不同的高新区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从政府参与的角度,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同于一般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有明确的功能指向,已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地方经济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评价高新区的成败得失,不能用评价新城区或经济开发区的标准来评价高新区,更不能用建设新城区或一般经济开发区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高新区的建设。高新区要把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内涵,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创业的软环境营造,并在产业服务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是真正造就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伟大的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在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之际.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福建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省市两级科技主管部门以及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走过了12年的发展历程。在这12年中,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与所有全国同行同进步、共发展,并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特色。2006年1月14日,  相似文献   

5.
自主创新与高新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创建并发展起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对高新区的支持和政策优惠日益弱化,高新区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也日益显露。为实现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高其内生增长能力,应从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府三个层面入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的产业集群机制和内生的创新机制,来实现我国高新区的“二次创业”。自主创新的内涵与高新区发展的关系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省外姿讯     
《今日科技》2011,(7):23-23
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是上海市唯一由政府、企业和高校联合投资组建、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科技园区。经过近一年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培育了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区建设成就斐然,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主导地位初步确立。但另一方面,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也在总体规模、技术水平、科技人才、国际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报告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柳州高新区为例,从产业布局、集群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广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并从政府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阐述了柳州高新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政策亮点。在剖析柳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中高级技术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缩短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关键是要加快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步伐。但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只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其本身并不等于经济的发展,还必须将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以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作为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形式。到1997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53个,连同各省市批准的高新区、大学科技工业园和民营科…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一五"以来,辽宁省高新区积极打造内生动力发展模式,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高新区已成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发  相似文献   

11.
《合肥科技》2004,(9):11-11
日前,从长春市召开的“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会议”上获悉,在经济发展评价方面,合肥高新区在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排名位次较2002年前移10位,位处第二军团前列。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深圳、中山、广州、惠州、佛山、珠海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我省先后批准设立了汕头、东莞、江门等10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自此,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16个,成为全国高新区最多的省份。我省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环境等六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铸就了十五年发展的精彩脉动。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1,(5):16-17
【序曲】全省高新区迈上发展新台阶 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并决定从2010年起,三年内省财政共安排5亿元,设立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引导资金,推动高新区加快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志红  胡斌 《安徽科技》2009,(12):11-12
温家宝总理在第四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会议上提出,国家高新区的建设正步人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二次创业,并为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明确了“四位一体”的定位。其实质是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来实现自主发展,转变强外资、弱内资“一边倒”的经济结构,使高新区由初期的引进创新型发展模式向自主创新型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始建于1988年5月,199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科技部重点支持的开发区之一。高新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5万人。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发展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造就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带头人,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良好环境,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琼瑜 《科技信息》2013,(5):273-273
高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本文分析了无锡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称“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加强高新区管理工作,推动机制和体制创新,根据《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办法》(粤府[2002141号)和《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职能问题的通知》(粤机编办[2004]409号)以及相关工作文件精神,特提出加强高新区业务管理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以5年兰州高新区高技术领域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兰州高新区企业进行高新技术领域的划分,对各领域的多项重要指标进行汇总分析,反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为了解甘肃省兰州高新区各领域发展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走过初创时期,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超过全市工业平均增速,成为北京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但如果把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放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坐标系中,则显出其弱势。众所周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对人才、技术的高度依赖,而北京的人才、技术优势在全国首届一指。因此,探析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弱势形成的原因,进而寻求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之路,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8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年励精图治,20年创业创新。如今的国家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核心集聚区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城市建设中的新亮点,发展高新区已成为各地经济结构高级化进程中的普遍做法。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