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权是对侦查权的一种制衡。也是程序主体性理论和刑事诉讼中多元价值平衡的要求。律师在场权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律师在场权的内容应包括:讯问前获得告知权、律师在场聆听讯问、向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针对侦查人员不法行为提出抗辩的权利和对讯问过程的评议权。  相似文献   

2.
侦查讯问既是刑事司法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司法环节,又是一种典型的机构性话语.从话语的角度探究侦查讯问的语言本质对语用学研究和刑事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对中外侦查讯问话语研究现状做出评介,理性分析既有研究成果的贡献与不足,又为侦查讯问话语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侦查讯问历来是刑事诉讼中侦查机关查明案件真相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如何实现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的平衡,完善我国侦查讯问制度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在对侦查讯问中人权保障的含义进行剖析的基础上,结合现行侦查讯问制度的现状与不足,就如何完善我国侦查讯问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侦查程序中的重要一步。讯问犯罪嫌疑人既是获取最直接证据、取得案件突破口的重要途径,也是容易发生践踏公民基本权利的一个程序阶段。通过对比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中讯问被追诉人规定之间的不同,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方面法律规定的不足,主要包括:大陆没有关于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规定和告知;除传唤与拘传的讯问之外,法律没有对讯问中的时间、地点和讯问环境作出明确规定;法律对笔录的制作没有作出细致规定。为此,应以现代治国的标准对中国大陆刑事诉讼侦查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规定加以改造,从而最终符合实现程序公正和权利保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我国刑事讯问制度的实践出发,分析我国现行口供制度的缺憾,结合沉默权的理论依据,阐明引入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邱海云 《科技信息》2008,(5):226-226
现行刑法在盗窃罪中未将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加以规定,但单位盗窃在现实生活中日益泛滥,且单位盗窃行为具有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同时单位有能力承担由其盗窃行为所引发的刑事责任,并符合刑罚目的。故本文认为单位应作为盗窃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在讯问中开展公安边防情报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通过讯问获取情报信息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策制定者在刑事政策的制定和运作方面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刑事政策的价值问题的理解有所偏差。刑事政策的价值问题应成为刑事政策研究领域乃至刑事法研究领域内的核心问题之一,并且应把该问题纳入法治视野下进行研究。据此,在探讨了刑事政策价值的内涵,并尝试分析法治视野下刑事政策的价值构成后,提出法治视野下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讯问被法定为侦查取证行为之一。是由侦查机关认识犯罪的现实条件决定的。讯问应依法进行。讯问目的的实现依赖于犯罪嫌疑人自愿供述。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义务限于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犯罪事实或持有重大嫌疑的罪行。讯问策略是系统科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学等科学的理论原理在讯问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不自证其罪,可以对司法人员的讯问保持沉默的权利。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刑事诉讼立法上都规定了沉默权。采用沉默权制度有利于保障人权。随着我国《宪法》的修正,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也应该相应引进沉默权制度,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情绪识别展现了智能时代信息技术与讯问方法融合的趋势,其在讯问过程中非接触式采集讯问对象的表情、声强等生理和行为数据,通过多模态数据拟合,实时判断讯问对象的情绪变化。为检验当前多模态情绪识别技术的准确性,本次实验采用情绪诱导范式,通过自我报告、观察者报告、多道心理生理测试仪记录、多模态情绪识别4种不同的方式记录92名实验对象的情绪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多模态情绪识别指标包括皮肤电等接触式生理数据时,其准确性可达80.9%;当识别指标仅以微表情、心率等非接触式生理数据为主时,其准确性因受情绪分类维度和细致程度、识别对象的特异性、算法模型等因素的影响而明显降低,但仍优于普通人的肉眼观察。该技术在审讯实战中的试用已初步展现出对讯问对象身体限制小、数据采集效率高等优势,后续仍需提升情绪识别技术的准确性,加强情绪识别与讯问策略方法之间的关联度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对深化民族地区检察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民族地区特殊的主客观条件对该制度实施具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民族地区实行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制度,应考虑到当地检察机关的工作实际,提高办案人员的认识朱平,明确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范围和讯问重点;加强办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注重实效,构建讯问犯罪嫌疑人的网络平台和听取特殊人员意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许霆案为分析素材,从其价值层面分析“道德法律化“中隐含的道德标准绝对化、一元化和道德约束强权化的倾向,不仅对德生活存在着巨大的潜在威胁,同时也破坏了刑事司法“无罪推定“原则,从而威胁以人权保障为核心价值内涵的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4.
贪污犯罪作为一种经济犯罪,它在经济、政治、思想上都具有严重的危害性、破坏性和腐蚀性。新时期贪污案件的侦破应根据这类案件侵占、窃取、骗取的特点,采取逻辑推理、重视举报、秘密侦查、清查账目、讯问、搜查扣押、司法鉴定等策略和方法。同时要防治结合,把反贪污纳入系统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荆力  倪红彪 《科技资讯》2013,(18):11-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债查讯问专业课也引入了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计算机技术在侦查讯问模拟训练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侦查讯问模拟训练系统性能需求,结合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设计了模拟训练系统架构,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对系统中在线授课场景的实现做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吴婉霞 《甘肃科技》2006,22(5):221-223
假言推理是反映客观事物间条件联系的推理,在讯问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犯罪同其他事物一样,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因果关系,讯问人员往往需要从认识案件的一个环节去认识另一个环节,由已知环节去认识未知环节。讯问人员正确运用假言推理,一方面可以推断犯罪嫌疑人应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用有力的语言揭露、驳斥犯罪嫌疑人的诡辩。运用时还必须做到大小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只有这样,才能在讯问工作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侦查讯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查明案件事实的侦查手段,但正是基于这种可期待的高效性,导致非法讯问屡禁不止,由此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极大侵害,各类冤案错案层出不穷。侦查讯问制度的改革已如箭在弦。  相似文献   

18.
陈文玲 《科技信息》2012,(36):216-217
讯问是讯问人员与嫌疑人之间的特殊的言语活动,与日常言语交际有所不同,所以当讯问人员把预设作为策略使用时,预设与已知信息、预设与新信息的关系有其自身的特点,体现在三种情况:一,预设中包含的已知信息对讯问人员而言其实是待查证的未知信息;二,预设中包含的旧信息对被讯问人而言其实是新信息;三,预设中包含的旧信息及其与之一起传递的新信息其实都是审讯双方的已知信息。预设与信息关系的这些特点是由审讯的特殊性决定的。审讯人员利用预设这种语言技巧,有助于获取新信息、新证据,推动审讯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审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困境及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这一规定在司法运作过程中已经消解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实际上已经限制了刑事被害人的诉权,不利于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我国应及早通过立法修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并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规定相对较长的审理期限。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的方式主要是经济赔偿,这容易给公众造成刑事和解系花钱买刑的印象,并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必须改进现有的单一化刑事和解方式。在适用刑事和解方式时,应当遵循自愿、公平、务实等原则;在保留现有的刑事和解方式的基础上,应构建多元化的刑事和解方式;在多元化的刑事和解方式中,经济赔偿仍应被视为主导方式,赔礼道歉应成为必要方式;为配合多元化刑事和解方式的构建,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