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各庄煤矿3137工作面具有埋深大、临近采空区、存在褶曲和断层构造等特点,且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因此工作面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为较为准确和定量的确定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本文综合运用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和经验类比法等危险性评价方法,进行了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的评价;从地质和开采两方面确定工作面具有中等冲击危险性,分析了工作面内某一点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并进行了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和危险等级的确定,为工作面的安全采掘提供了可靠地保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围绕深部厚煤层大孤岛煤柱布置工作面所面临的冲击危险性问题,对开采环境地应力、开采方式、工作面及巷道布置方式和巷道支护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同类采面工作面超前和侧向支承压力变化规律。以实际地质条件和煤柱工作面环境为背景,进行了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最终建立了赵各庄煤矿深部厚煤层大孤岛煤柱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体系,为安全开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赵各庄矿3137工作面属于深部孤岛工作面,地应力集中,存在较大冲击地压危险性。本文采用钻屑法和电磁辐射法进行冲击地压监测,为本区域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了保障。根据对3137工作面冲击地压监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对下一步高复杂应力条件下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具有类似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具有相应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预测煤矿冲击地压,采用理论分析、数学建模和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展开系统研究.引入多层次模糊数学评价理论,分析冲击地压影响因素,确定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指标.结合1-9标度表提出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方法,并在忻州窑煤矿5931面进行现场应用.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分为0.506,危险等级为C,属于中等冲击,与煤岩冲击倾向性测定实验和现场微震监测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数学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孙文锦  张朝武 《科技资讯》2012,(18):38-38,40
赵各庄矿3137工作面为深部孤岛工作面,埋深大,煤层厚,地质构造复杂,边界煤柱不规整,存在较大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本文采用可能性指数诊断法和经验类比法进行综合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分析和危险区域划分,为本区域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6.
唐口煤矿5 3 0 1工作面采深近千米,在高采深条件下,巷道所处的围岩应力环境大为改变,高应力现象将尤为突出,由此带来的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已成为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为防止深井条件下破坏性冲击地压的发生,该文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利用钻孔卸压和爆破卸压进行冲击地压防治,为5301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根据对唐口煤矿5301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方法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对具有类似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具有相应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在分析了大兴煤矿7-2煤层冲击地压工作面地质条件和开采特点的基础上,采用钻屑法对工作面采掘期间的冲击危险区域进行了监测。通过分析钻屑法的监测原理及判断准则,对北二700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比卸压前后的钻屑煤粉量,及时卸压,钻屑量远低于临近值,明确了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的危险性降低,可以进行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兴煤矿冲击矿压频发的情况,结合该矿工作面概况,从地质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入手,分析影响冲击矿压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危险区域划分.结果表明:煤层冲击倾向性、开采深度、顶底板坚硬程度、多种应力叠加作用、相邻开采区、巷旁留垛等为影响新兴煤矿冲击矿压的主要因素.41051工作面和41062工作面的冲击危险区域为工作面回风巷130 ~200m与其上出口40~50 m范围;特别冲击危险区域为工作面上出口附近.该结果为煤矿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开采规模的不断增大和深化,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情况也复杂多变,致灾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冲击地压灾害仍然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根据新疆准南煤田宽沟煤矿条件,采用系统的矿压观测手段,结合工作面煤柱观测和液压支架工况研究,分析了冲击煤层顶板卸压煤柱应力分布规律,及其对液压支架工作特性的影响,研究揭示了冲击煤层在顶板卸压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矿压特点。结果表明,适时进行工作面的顶板水压预裂和爆破切顶处理,对工作面顶板矿压显现控制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对类似冲击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砚石台煤矿近三年半时间共发生冲击地压事故50余次。煤层试样的试验分析表明,砚石台煤矿K_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而K_(3a_2)煤层则不具冲击倾向。构造应力分析表明,井田北翼有较高的构造应力,它是北翼易于发生冲击地压的重要原因。开采深度、顶板条件、煤层倾角和厚度的变化以及挤压带等各项地质因素的分析,阐明了这些地质因素对于砚石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关系。采煤方法、支承压力和煤柱等因素的分析,阐明了开采技术因素对于砚石台矿冲击地压的极为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矿综采工作面发生的一起冲击地压事故,主要从地质因素和开采工艺分析了诱发冲击地压事故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煤层自身具有的强冲击倾向性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内因,坚硬厚层顶板形成了冲击地压的力源,采煤机进刀后支架支护不及时导致顶板压力转移到工作面煤壁,工作面支架选型不合理使工作面留底煤形成了能量释放出口,工作面夹矸造成工作面局部煤体应力集中,加剧了冲击地压危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倾斜煤层分层开采综放工作面临空侧含夹矸层巷道变形量大、冲击危险性高的问题,构建了侧向悬顶临空煤柱受力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柱区域围岩应力场和塑性区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煤柱弹性变形阶段,煤柱支撑力、变形量、煤柱积聚弹性能随着悬顶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临空煤柱在巷道区域存在夹矸弱层时,沿夹矸面产生的应力集中区致使巷道变形量增大,诱使周围煤岩运动加剧;当临空侧煤柱上方巷道顶板不易发生破坏时,可形成弹性能的良好载体和传递通道,造成巷道应力集中,加剧冲击地压发生危险性。同时,针对含矸临空煤柱自身抗破坏能力较差问题,提出远近结合、分批次的卸压方式,制定了顶板预裂、煤体爆破方案,有效降低巷道帮鼓变形量,微震震动点向远离工作面方向上方顶板偏移,冲击地压危险程度明显降低,有效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房柱采空区煤房煤柱交替分布对下位近距离煤层顶板应力分布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大地精矿房柱采空区下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房柱采空区底板岩层中应力从无煤柱区到房柱采空区下方区域应力分布依次为端煤影响应力增高区、端煤影响应力降低区和采空区煤柱影响稳定区;根据采空区煤柱影响稳定区下底板应力波动范围确定了模拟地层采空区煤柱集中应力工程影响深度,影响深度范围外煤层开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受上部煤柱集中应力影响较小,范围内煤层开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及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受上部煤柱集中应力影响剧烈。研究结果对于类似条件的煤层开采及时采取有效顶板控制措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玉学 《科技资讯》2013,(23):95-96
为保证具有强冲击条件的彭庄煤矿1307工作面安全开采,该矿通过对该工作面进行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采取预防措施,并引进冲击地压实时监测系统对该工作面前方300 m范围内煤体进行应力监测。通过在冲击地压发生前对应力变化情况的实时分析,及时的采取了预防措施,确保此次灾害未造成大的影响。总结彭庄煤矿冲击地压的应力变化规律,当卸压煤体应力重新增高到预警值时或者应力变化幅度大于初始值的1倍时要及时采取卸压措施,防止应力进一步增长形成灾害。本次成功预报为该矿冲击地压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陕蒙深部矿区纳林河二号井双巷快速掘进条件下首个临空工作面开采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宽度区段煤柱应力分布规律,揭示了宽区段煤柱应力叠加诱冲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下阶段基于防冲的窄区段煤柱宽度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宽区段煤柱受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走向支承压力和上覆厚硬岩层破断产生的动载应力等多个因素影响,当形成的叠加应力达到冲击发生的临界应力时,将使冲击显现;下阶段纳林河二号井留设区段煤柱宽度为5~7 m较为合理。陕蒙深部矿区其他类似条件矿井可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窄煤柱留设方式,以期降低临空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为对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进行预测,综合考虑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开采深度、顶板岩性、构造情况、开采方法、有无煤柱、采煤工艺等影响因素.采用局部加权学习方法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预测模型,其中分类器选择随机森林,样本间距离采用欧氏距离函数进行计算.实验选取17组冲击地压数据进行研究,其中14组数据用于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评价,并与采用决策树和朴素贝叶斯生成的模型进行比较,预测准确率得到较大提高,最后使用该模型对其它3组测试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类别吻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局部加权随机森林方法可以建立泛化性能更好的冲击地压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多次动压下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不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模拟分析了邻近工作面开采和本工作面开采对上覆岩层及留设小煤柱的变形影响规律,再现了上覆岩层、留设煤柱及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获得了小煤柱巷道在多次动压影响下的变形量、应力分布和破坏范围.随着开采的推进.工作面的上方会形成半椭圆形的应力场,由此可预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离层及关键层的形成.当下煤层开采通过邻近上煤层所留设煤柱对应位置时,留设煤柱所承受的载荷最大,在回采过程中可产生很大的应力释放,导致上覆岩层有大范围的离层,并由此引发地表大面积沉陷.此时要注意防范诸如冲击地压及地表沉陷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种复杂影响因素条件下,如何有效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这一类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通过对少量训练样本的学习,能很好地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与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科学可行、容易实现且预测精度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孙宏玲 《科技信息》2014,(2):201-203
采用微地震、覆岩空间结构理论和三维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深井"孤岛"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空间结构运动的形式与围岩中应力场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C"型覆岩空间结构演化参数的确定方法;得到了"孤岛"工作面在开采之前的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场;得到了"孤岛"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三维应力场;证明了"C"型覆岩空间结构在老顶初次来压、单工作面见方和双工作面见方时易受动压扰动发生冲击地压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对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治理的技术措施,成功地控制了南屯煤矿9303深井"孤岛"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实现了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20.
针对神新公司冲击地压发生现状,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冲击地压综合防治的思路。基于不同冲击地压监测设备的特点,建立了冲击地压层次化综合监测技术体系,有效识别了冲击地压危险源;通过采前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和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动态评价划分出了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冲击地压危险源和危险区域制定了卸压解危处理方案,并采用综合方法对解危效果进行检验。实践表明,神新公司对冲击地压进行了有效防治,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