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北盐渍土区棉花微咸水滴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春棉利用含盐量3.8g/L浅层地下微咸水及1.2g/L深井水进行膜下滴灌、无膜滴灌、覆膜畦灌及无灌溉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2g/L膜下滴灌皮棉产量最高,其次为3.8g/L膜下滴灌,相差22%;两种灌溉水的无膜滴灌及覆膜畦灌4个处理的皮棉产量基本持平,无灌溉产量最低。3.8g/L微碱水灌溉条件下,膜下滴灌比覆膜畦灌增产38.6%,比无膜滴灌增产40.1%,比无灌溉增产92.5%。滴灌比覆膜畦灌省水60%左右,滴头的湿润半径能达到20cm左右,湿润深度能达到60cm左右;试验期间0-60cm土层土壤盐分含量低于0.2%,不会对棉花生长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研究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在下膜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的分布特点,盐分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研究适宜的盐碱地滴灌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3.
新疆绿洲棉田盐分及作物生长对灌溉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使得膜下滴灌逐渐取代大水漫灌,在新疆及中国北方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研究灌溉方式转变后的土壤盐分动态及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于2011年和2012年开展了棉田膜下滴灌和漫灌对比实验。基于6 900个土壤样本的水、盐结果及相关的作物观测数据,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下,50cm土壤深度内盐分在出苗期和灌溉期升高约25%,呈现出累积趋势;而漫灌条件下,灌溉期盐分得到充分淋洗,降低明显;滴灌盐分的入渗深度约为50cm,而漫灌则达到150cm以上。作为对土壤水盐分布改变的响应,膜下滴灌根系更为发达,滴灌条件下棉花根系总量是漫灌条件下的1.6倍;膜下滴灌和漫灌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是0.68kg/m3和0.22kg/m3。膜下滴灌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但在长期应用条件下需注意防治淋洗水量不足引发的盐碱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微咸水膜下滴灌是缓解农业用水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微咸水和咸水膜下滴灌棉花测坑试验,运用舒卡列夫分类和Piper三线图等方法研究矿化度分别为1、3、6、9、12 g/L水膜下滴灌对土壤含水率、土壤电导率(EC)、土壤八大离子、土壤溶液水化学特征、土壤p H和产量的影响,从而确定棉花适宜的灌水矿化度。结果表明:(1)当矿化度低于6 g/L时,土壤积累的盐分对棉花吸收水分没有严重影响,棉花生理生长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应在10%~20%之间;(2)在不同矿化度水灌溉条件下,0~20 cm土壤处于积盐状态,20~100 cm土层积盐较小,且各处理0~20 cm土壤中SO_4~(2-)、Ca~(2+)、K~++Na~+和Cl~-含量较多;(3)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大,土壤中的阳离子由Ca~(2+)逐渐向Mg~(2+)和K~+变化,阴离子由SO24-和HCO_3~-逐渐向Cl-变化,水化学类型由SO_4~(2-)·HCO_3~--Ca~(2+)·K+型逐渐向SO_4~(2-)-·Cl~--Ca~(2+)·K+型演化;(4)棉花在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土壤pH值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棉花产量随灌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1、3、6 g/L处理下的棉花产量较高。综合各种因素后0~6 g/L是微咸水灌溉棉花适宜的矿化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盐分、氮素分布和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2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盐分、氮素分布特征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土壤水盐的监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受灌溉方式影响显著,滴灌处理水分下渗较深,使盐分主要分布在30cm以下土壤,同时由于覆膜减少蒸发,有效的抑制了土壤返盐,在距滴头纵向30cm、水平15cm范围内根区形成脱盐区,棉花根系更容易获得生长所需水分、养分,因此棉花比浇灌处理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6.
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探求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0.5m~3.0m)地表滴灌与地下滴灌对作物需水量、土体中盐分的运移规律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类似地域的科学灌溉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农田区和荒漠保护区植被协同发展,通过石羊河流域下游某试验场原位试验研究农田荒漠过渡带包气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农田荒漠过渡带上,荒漠区土壤包气带水盐运移与农田区灌溉息息相关。灌溉后,农田区土壤盐分随灌溉水进入地下水中,继而流向荒漠区,引起荒漠区表层土壤盐分大幅升高。水位调控后,灌溉对农田区表层土壤脱盐效果更好,盐分随灌溉水向下运移更深。同时,不仅农田区侧向流入荒漠区盐分减少,而且减少了浅层咸水进入荒漠区包气带土壤中的盐分,有效缓解了荒漠区表层土壤聚盐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棉花为种植对象,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试验,分析了不同盐质量浓度海冰水对棉花产量、土壤空间盐分动态运移变化以及棉花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本试验设定的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其棉花的产量都比对照要高,说明利用一定盐质量浓度海冰水灌溉能够缓解滨海盐碱地区的干旱问题.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对棉花的增产显著,同时又不会对滨海盐碱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因此对滨海盐碱地来说,宜采用该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灌溉棉田.在本试验设定的几个不同盐质量浓度的海冰水中,利用3 g.L-1的海冰水灌溉,棉花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及细胞间CO2体积分数均达到最高水平,这是其能使棉花增产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9.
冬灌是淋洗盐分的有效手段,但对水盐分布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为探究冬灌对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水盐的时空影响,于2010、2014、2018年对2008—2019年长期膜下滴灌12a的不同土质农田进行灌水定额为2800 m3/km2的冬灌,对研究区连续监测,分析了非生育期盐分、春播前水分、冬灌时土壤脱盐率、棉花成活率以及产量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Surfer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棉花膜下滴灌和膜下软管二种灌溉方式下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棉花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下渗(0~30cm),膜下滴灌磷的浓度与膜下软管磷的浓度分别为25~30 mg/kg和22~26 mg/kg;膜下滴灌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10cm,磷的浓度为9~25mg/kg;膜下软管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20cm,磷的浓度为12~26mg/kg;棉花膜下滴灌平均单产(籽棉)比棉花膜下软管灌平均单产(籽棉)多127.5kg/666.7m2。膜下滴灌磷在土壤中分布集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布均匀,利于棉花根系的吸收,提高了磷的利用率;而膜下软管灌磷在土壤中分布分散,浓度较低,均匀性差,磷利用率较低。因此,棉花膜下滴灌磷的效果比棉花膜下软管磷的效果好,同时膜下滴灌磷通过随水施入土壤中可以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需要。  相似文献   

11.
虚拟水分析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水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Tony Allan提出虚拟水的新概念和计算方法,已成为缓解区域水紧张状况的一个有效方法.文中系统地介绍虚拟水方法和战略,以及其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介绍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虚拟水交易量,阐述了虚拟水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环境问题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娘子关泉域岩溶水是阳泉市的主要供水水源,但是近年来,岩溶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污染、泉水衰减等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了影响娘子关泉域岩溶水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保护岩溶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生活用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严重性;从发展规划、水循环规律、科学管理、建立节水型社会,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了山西省水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山西省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广州市现有水厂水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各水源面临着供水量短缺,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广州市正处于水质性缺水状态,从而,提出引西江水入广州,是解决广州目前水质性缺水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资源的供求关系与农业节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分析我国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及特点出发,说明我国水资源与国际间的差距,国内南北方的不平衡,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阐明了应把节水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的道理,从农业节水的潜力和途径来论述农业节水是节水中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论生活饮用水水质与卫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水质依据。以太原市城市生活饮用水为例,说明目前城市集中式供水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可以满足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建议使用处理后的地表水。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自来水水质现状。对小区饮用水水质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输配水管道内的腐蚀、沉淀及粘垢,防腐衬里层渗出,余氯,管网管理不善,调贮水设备形成的二次污染及其它外界因素,并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对虹口港水系水污染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虹口港水体已达5级严重污染程度,文章介绍了水体污染数学模式和有效的水体功能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苏州水网水量调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苏州水网一维非稳态水量和水质数学模型,采用实测资料率定并验证了各参数,应用水量数学模型计算了各种引水调控方案,确定了引水流量,应用水质数学模型进行了各种引水调控方案下的水质预测,经过多种引水调控方案的分析和比较,得到了改善苏州环城河水质最佳引水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