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21,(23):46-49
在谣言榜上,健康类话题一直名列前茅,人们一不留神就会踩到"坑"里.它们有的是借由新热点炮制出来的,有的则是改头换而后卷土重来. 这样的谣言就有不少:兽药伊维菌素是治疗新冠肺炎"神药";扎一针就能染上艾滋病;有些人畏寒是因为"怕冷体质";健身神器泡沫轴能瘦小腿……  相似文献   

2.
巧拭香水     
香精以"点";香水是以"线";淡香水是以"面".这就是巧拭香水的小诀窍,即浓度越低,徐抹的范围越广.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都不用做,躺着睡觉就能减肥?这对于想要拥有苗条身材的懒人们真是个好消息。在网上搜索"睡觉减肥法",就会看到有关的介绍铺天盖地。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越睡越瘦究竟是真是假呢?通过查阅文献,的确能在睡眠缺乏和肥胖之间发现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问卷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统计数据中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4.
<正>明眸善睐、灵动澄澈、目光如炬……作为心灵的窗户,人们用很多美丽的辞藻来形容眼睛。但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电子产品的随处可及,"小眼球"有了"大问题"。雪上加霜的是,还有一些关于眼睛的谣言让情况变得更糟。6月6日是第24个全国"爱眼日",专家梳理盘点关于眼睛的几大谣言,助力正确用眼、近视防治。戴眼镜会加深近视度数?  相似文献   

5.
正出于疫情防控而采集的信息,只能作为防疫使用,擅自泄露、滥用个人信息的将受到法律严惩。阳春三月,花红柳绿,春意浓浓。牵动人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谣言也蠢蠢欲动,献血使新冠肺炎康复者更虚弱、健康码会泄露个人信息、人体有最佳睡眠时间表……这些与疫情、健康相关的谣言,披着科学的外衣,混淆视听、真假难辨,给公众带来极大困扰。为此,我们更需澄清事实、还原真相,让这些耸人听闻的  相似文献   

6.
正走红网络的自然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火锅竟然是因为加入了罂粟壳;吃完火锅衣服味道越重就说明火锅里添加剂越多……这些是真的吗?虽然关于"久煮的火锅汤会致癌"的谣言早已糊弄不了我们,但是又有一些新的关于火锅的谣言,让"火锅控"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心生疑虑。比如,走红网络的自然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好吃到让人停不下来的火锅竟然是因为加人了罂粟壳;吃完火锅衣服味道越重就说明火锅里添加剂越  相似文献   

7.
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上海120万一针的抗癌神药上市".谣言传出当天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总机就收到了上百个咨询电话,都是问能不能来做CAR-T治疗. 对此,上海市有关部门进行了辟谣,"120万元打一针,两个月癌细胞清零"这样的表述,并没有得到专业医生的认可. 被网友称为"120万一针的抗癌神药",是中国首个获批的CAR-T药物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凯达),此药于今年6月上市.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视频类网络谣言以"眼见为实"为主诉特征,相比图文类谣言,对公众更有欺骗性,容易诱发网络热点舆情。"抖音"基于众包模式创建的"抖音辟谣"广泛推动平台用户参与谣言治理过程,形成了谣言共治机制。政府舆情管理部门可以探索构建这种众包辟谣机制,做好流程设计和平台运营管理,以此提升公共政府舆情应对与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看一看关于转基因的这些谣言,你有没有中招?网络上频频传出"圣女果都是转基因""美国人从来不吃转基因食品"等虚假消息,即便权威人士反复辟谣也没能阻挡谣言的流传。近日,权威学术组织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发布了转基因十大谣言真相。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1,(4):40-45
疫情肆虐的暗夜中,他是那道闪亮的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2020年度"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上是这样写的:钟南山,这位我国呼吸疾病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巨大贡献. 在他眼中,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就能让阳光驱散阴霾,照亮通往胜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学中,"文字学"这个术语常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以不同民族文字为对象,揭示人类文字构成和运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另一种是指"研究汉字的学问".目前,无论是从术语规范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人们现今的实际使用状况来看,后一种用法已经很不合适了,应予以剔除.另外,"研究汉字的学问"目前还有着多种异称"文字学"、"汉字学"、"中国文字学"等,为避免术语使用的混乱,应确定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汉字学"作为规范的正名.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健康码、行程码迅速铺开.但在互联网技术蓬勃之下,有老人乘车无健康码被拒,有老人凌晨起床到医院唯一的老年窗口现场挂号失败,有老人疫情后再未走出过小区……他们被迫切断了与社会的连线.  相似文献   

13.
最近党中央鲜明提出非常值得人们注意的两个指导思想:一个是"以人为本";另一个是"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1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中,人类一直顽强地和新冠病毒进行拼杀.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更换马甲""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而我们通过疫苗的研制和接种,也一次次在阻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占据上风. 正面战场之外,关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谣言一刻未停.新冠疫苗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5.
近期,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引发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多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江苏南京、湖南张家界等地的疫情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眼看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新冠疫苗接种率日益攀升,却又见全国多地"烽烟再起",中高风险区域迅速增加.此番变化,除让人感慨新冠病毒极难对付、防疫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之外,也难免让一些人心生疑窦.  相似文献   

16.
香水巧拭     
香精以"点";香水是以"线";淡香水是以"面"。这就是巧拭香水的小诀窍,即浓度越低,涂抹的范围越广。七点法首先将香水分别喷于左右手腕静脉处,双手中指及无名指轻触对应手腕静脉处,随后轻触双耳后侧、后颈部;轻拢头发,并于发尾处停留稍久;双手手腕轻触相对应的手肘内侧;使用喷雾器将香水喷于腰部左右两侧,左右手指分别轻触腰部喷香处,然后用沾有香水的手指轻触大腿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21,(17):60-63
郑健龙院士,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传奇校长. 科研,是他的兴趣所在.一辈子致力于解决道路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攻克了被称之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胀土问题,"让全世界工程师从中受益";建立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指导了我国95%高速公路的建设;研发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与路面维修技术,让高速公路的运营更加高效、更为快捷……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出现的"在奥密克戎病毒面前躺平"的论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不赞同. "躺平"即意味着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这对于疫情防控来说最为致命.部分人认为,奥密克戎传播迅猛且感染者多为轻状甚至无症状,类似于流行感冒,不如直接"躺平".这种观点十分片面且不合理.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21,(17):60-63
郑健龙院士,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传奇校长. 科研,是他的兴趣所在.一辈子致力于解决道路工程中的技术难题,攻克了被称之为"公路工程癌症"的膨胀土问题,"让全世界工程师从中受益";建立的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标准,指导了我国95%高速公路的建设;研发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智能化与路面维修技术,让高速公路的运营更加高效、更为快捷……  相似文献   

20.
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既是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科学家们数十年来积极探索的科学之谜。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经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而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就好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花生也是一种爱“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要睡觉了。以上所举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事实上,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羊角豆等。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