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井壁极限承载力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建井筒所穿越的表土层越来越厚,急需提高井壁结构的强度,越来越多的井壁采用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将影响该种井壁水平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无量纲化,通过数值计算试验,发现了井壁水平极限承载力与影响因素之间的规律,归纳得到了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数值仿真的研究手段,建立了腐蚀管道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短腐蚀管道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灾变过程展开研究,评估了腐蚀管道剩余极限承栽力.讨论了管道腐蚀深度、腐蚀宽度、径厚比等参数对处于不同内压水平下的短腐蚀管道破坏模式和控制标准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管道剩余极限承载力大小不仅与管道所受内压、轴向力和弯矩荷栽三者比例有关,同时还会受到腐蚀深度等参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有限元程序ANSYS 10.0,在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情况下,对无铰抛物线拱进行了弹塑性全过程的屈曲分析。将拱结构初始缺陷和矢跨比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其对无铰抛物线拱失稳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铰抛物线拱初始缺陷越大,失稳极限承载力越小;随着矢跨比的增大,无铰抛物线拱失稳极限承栽力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理论上的最优矢跨比。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程序ANSYS 10.0,在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情况下,对无铰抛物线拱进行了弹塑性全过程的屈曲分析。将拱结构初始缺陷和矢跨比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其对无铰抛物线拱失稳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无铰抛物线拱初始缺陷越大,失稳极限承载力越小;随着矢跨比的增大,无铰抛物线拱失稳极限承栽力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理论上的最优矢跨比。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影响腹板双角钢顶底角钢连接的梁柱节点静力性能的因素,采用ANSYS软件对连接进行大量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顶底角钢厚度、顶底角钢加劲肋形式及其尺寸、厚度等因素对此连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顶底角钢加劲肋是提高该连接节点静力性能的一项有效措施,而改变顶底角钢加劲肋形式、厚度和高度对节点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栽力的影响都不明显.加劲肋形式可以采用三角形,其厚度取为梁腹板厚度,高度宜取项底角钢内部的高度,并考虑楼面要求可做适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单桩静载实验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静载荷实验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局限性,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作为单桩极限承栽力静栽实验的有益补充.该方法采用Drucker-Prager模型确定土体本构关系,在桩土之间设置无厚度接触单元,作为桩土界面的处理方式.结合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工具,建立实体几何模型,进行桩基静载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设定计算参数,桩基静载实验P-s曲线实测值和计算值高度一致.分析结果对桩土模拟及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了解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性能,对5个试件进行了抗滑移系数、屈服强度和极限承栽能力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钢丝刷清除浮锈处理的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达不到规范给定的数值:连接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承栽能力很接近连接板材的相应强度;加大或减小螺栓的预拉力只对连接出现滑移时的荷栽有影响,对连接的其它性能并无明显影响。最后,给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将井壁变形与摩阻因素引入力学模型,以滑动摩擦为主建立了摩擦模式,用文氏弹性地基模拟井壁变形(即弹性井壁),应用有限元理论,研究了井壁与钻柱的相互作用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较软地层井壁变形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对三维井眼或造斜钻具,井壁变形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很大;摩擦与井眼弯曲共同产生了方位侧向力,而摩擦对井斜侧向力影响很小;稳斜钻具的钻头侧向力受井眼弯曲、井眼蚀变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上埋式公路涵洞地基及基础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上埋式公路涵洞的地基及基础的工作机理、提高设计水平,分析了目前地基承栽力的确定与地基及基础的设计方法;通过首次给出的涵洞、填土体、地基及基础共同工作机理模型,分析了公路涵洞的受力及其与土体的共同工作性状。结果表明:公路涵洞工程的地基及基础设计不能套用基底压力小于地基承栽力的原有原则;涵洞与地基刚度越大,涵顶上作用的土压力就越大。建议涵洞上部土压力按顾安全公式计算;地基承栽力确定原则为涵洞基础下与涵侧土堤下地基承载力相等。  相似文献   

10.
依据规范公式对2个工程实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和静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有很大的提高,还在对135根静载试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极限承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