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本》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本文就其著录源流及史料价值作一简述。《世本》一书,作者是谁,成书于何时,现已不能确考。《汉书·艺文志》:“《世本》十五篇,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迄于春秋时诸侯大夫”。对于作者是谁及成书的时代,都说得不明白。汉代以后史志所著录的《世本》共有七种。1、《隋书·经籍志》:“《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2、《隋书·经籍志》:“《世本》二卷,刘向撰。”3、《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世本》四卷,宋衷撰。”《新唐书·艺文志》:“宋衷《世本》四卷。”4、《旧唐书·经籍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上思县的基建工地和水利工程的施工中,发现了不少赭红色的园形陶罐,罐内装有灰烬。陶罐直径约五寸,高约八寸,有盖,小巧玲珑。经有关人员考察,认定其装的是骨灰,说明这种陶罐就是骨灰罐,是古代壮族人民实行火葬遗留下来的物证。据广西地方志书的记载,古代壮族人民是盛行火葬的,而且直到清代也还在局部地区流行。如《南宁府志》载:“宣化(邕宁)土厚民庶,……远乡土僮,答歌火葬。”《上  相似文献   

3.
一、埙的历史埙 ,又作“”,中国古老的吹孔乐器 ,因其用陶土烧制而成 ,故又称陶埙。关于埙的由来 ,有学者认为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古代人们狩猎时用的投击鸟兽或摹仿鸟类鸣叫、诱捕鸟兽的工具——石流星 (一种能发出哨声的球形飞弹 ) ,以后有了制陶工艺 ,石器工具逐渐为陶器工具所代替 ,石流星逐步发展衍变为陶埙。〔1〕目前 ,我国境内发现最古老的埙 ,是在浙江河姆渡氏族遗址发现的一孔埙 ,距今约 70 0 0年 ,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出土的两个埙 ,其中一个只有吹孔 ,可发一音 ;另外一个除吹孔外 ,还有一个按音孔 ,能吹出两个音 ,此埙距…  相似文献   

4.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日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世常言也。”这就是说,“谚”是经过普遍流传、约定俗成,又有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言语。 我们今天研究的谚语,古代称之为“谚”。  相似文献   

5.
鲎帆     
温州作为南戏发源地,民间戏剧甚盛。旧戏文中常有“陪有丫环,吃有鲎帆”的词句,以形容贵夫人、娇小姐的豪华生活。而今不少人不知“鲎帆”为何物,常去翻字典,但如去沿海渔村去转一趟,便不觉陌生了。鲎帆即是鲎(Tachypleustridntatuh),又称中国鲎、东方鲎,本邑俗名“两公婆”,是一种节肢动物,隶属肢口纲、剑尾目。鲎字读音“厚”,据明·弘治《温州府志》载:“鲎,形如覆釜,青褐色,口足皆在覆釜之下。足有十二,长五、六寸,尾劲而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 据初步统计,《孔雀东南飞》中的“得”字,有十三处。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种用法。 一、动词,当“获得”、“得到”讲,跟“失”相对,这是它的本义。“得”字当“获得”、“得到”的讲法在古代作品中有很多例证。如:《孙子兵法·军争》:“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孟子·告子》:“求则得也。”《荀子·正名》:“易者以一易一,人曰无得亦无丧也。”《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本诗中的“得”字,属此义者有三处: 1、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2、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3、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 二、动词,当“有”讲,这是“获得”、“得到”的引伸意义。因为当人们“获得”、“得到”某种东西时,他也就拥有这种东西。把“得”释为“有”这在古代作品中也有大量的例证。如: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史记·孔子世家》作“必得我师焉”。 《汉书·冯唐传》:“唐曰,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不能用也。”前用虽有,后用虽得,是“有”犹“得”也。《史记·冯唐传》皆作“虽得”。 本诗中的“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的“得”,即“有”之意。 三、能愿动词,当“能”、“能够”讲,表示客观情况的允  相似文献   

7.
一、孟子时代的人性心理学思想首先有必要对孟子时代的人性学说作一初步的介绍以与孟子人性心理学进行比较。儒家文化主要是一种德性文化,德性文化与知性文化的根本区别在于:用伦理善恶标准来衡量一切,这一点在孟子时代的人性论思想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据《孟子》和王充《论衡》载,该时代的人性观主要有四派:第一派是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说,载于《孟子·告子》篇。告子提出“生之谓性”命题。他的意思是说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生命特质。这种特质,告子认为包括了至少两类:一是“食色”,指人的饮食男女等生理要求;二是“仁”,指一种社会交…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各民族共同开发祖国的历史长河中,名民族之间有和平友好的时期,也有干戈相向的时刻。生活在我国南方的越族自古以来就是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一员,她们生长的地方是我国领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吕氏春秋·恃群览》载:“扬汉之南,百越之际”,这证明古代长江和汉水以南都  相似文献   

9.
《凌朝浮江旅思》:“太清上初日,春水送孤舟。山远疑无树,潮平似不流。岸花开且落,江乌没还浮。羁望伤千里,长歌遗《回愁》”。此篇《唐诗纪事》卷四和卷九、《全唐诗》卷三九和卷四六于马周、韦承庆名下并载。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一及多数选本、诗话均作马周诗。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卷下“韦承庆”下云:“《凌朝浮江旅思》一首,《唐诗》载为承庆作,尤遂初(袤)载为民周作,未知孰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时期阳皋在《物理学》“论医”中载“失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以后各医家对这一观点均作了论述。近年《医学与哲学》对我国古代医学思想及实践都有比较详尽的论述,探讨的主要要点有以下几个。 一、不贪钱财,作风正派。 孙思邈说,凡品德和医术都很高明的医生,治病时必须拿出全副精神,而不能有丝毫贪  相似文献   

11.
颛顼为古蜀国的先代,最早可见于《山海经·海内经》,其原文是: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成书稍晚的《世本》也有相同的记载,内容略有出入,说: 黄帝居轩辕之邱,娶四陵氏之子,谓之纍祖,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泯水,昌意降后若水。昌意娶于浊山氏之子,谓之昌仆,产颛顼。《大戴礼记·帝系篇》所记的内容与《世本》基本相同,但是将“浊山”写作“蜀山”,  相似文献   

12.
模树石,因似树木的影像而得名,是我国发现和利用较早的一种观赏石,其别名很多,诸如松石、松屏石、醒酒石、龙骨石画、假化石、柏枝玛瑙、柏子玛瑙、松枝水晶、苔纹蛋白石、树木冰洲石等等。关于模树石在我国古代早有记载,唐武宗(公元841—847)时的宰相、著名藏石家李德裕有块醒酒石,以水浇之则显现出林木葱郁的景象,当属模树石类。元末杨瑀《山居新话》记载:“至正七年(公元1347),杜稷署太祝张从善尝预营寿室,解石板为穴门,石中忽有纹成松形,虽绘画者不如也。”清代赵希鹄《研屏辨》称:“蜀中有石,解开自然有小松形,或三五十株,行列成径,描画所不及。又松止高二寸,正堪作研屏。”《四川总志·石谱》有“松屏石”条目:“涪州松屏山翠耸云霄,其山上产石。有纹如松形。”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不同版本的松鹤延年图。松在古代人们心目中是“百木之长”,《礼·礼器》中有“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所以,松除了是一种长寿的象征外,亦寓有志有节之意。又据崔豹《古今注》中载:“鹤千年则变成苍,又两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可见古人认为鹤是多么长寿了,因而鹤常被认为是长寿的代表。松鹤延年图表达了人们对长寿安康的向往和志节清高的追求。图中苍松郁郁葱葱,遒劲有力,画中鹤或展翅欲翔,或空中遨游,或高枝休憩,可谓栩栩如生,不能不令人惊叹画家神来之笔。自然界中的丹顶鹤(G rus japonensis)…  相似文献   

14.
古代的中药学叫本草学,因“诸药以草为本”.草者,植物也,可见植物与中药关系的密切.中药依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都属天然药物,其中植物药占绝大部分.江苏新医学院编写的《中药学大辞典》是目前我国收载中药最多的一部巨著,共收载5767种,其中植物药有4773种,占82.8%,可见植物是中药的主要来源,这也是把中药称为“本草”的主要原因.据目前所知,我国药用植物约有5000种,其中苔藓植物近50种,蕨类植物约400种,裸子植物约60种,双子叶植物约3500种,单子时  相似文献   

15.
唐诗札记     
一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骆临海集》卷一有《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诗,有句云:“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漳水滨,陈熙晋援引《说文》所云上党之浊漳,清漳为注,并云:“宋汾州人,故云.”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考略》(载《文史》第八辑)辨宋之问籍贯,亦引此为据,云:“据陈熙晋笺注,说漳水有浊漳、清漳,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皆在山西境.”因此断宋之问为汾州(今山西  相似文献   

16.
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一册选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国殇》。本诗“左骖殪兮右刃伤”一句,一般解释为骖马左死右伤。课本认为本句意为“驾车的马,左边的死了,右边的也砍伤了。”杭州大学中文系编《高中古代诗词助读》认为“殪”和“伤”各有定指:“这句的意思是:驾战车的左边的一匹马被杀死,右边的一匹又被刀砍伤了。”《河北师范学院学报》七九年第二期载张成同志《〈国殇〉简析》亦以为“殪”和“伤”是对左右骖马的分别陈述:“这句说战车左侧的骖马被敌人杀死,右骖  相似文献   

17.
孔雀胆我国古代记述的鸟类毒物有孔雀胆、血,尤以孔雀胆毒,较孔雀血毒流传为广。据《冀越集》载:“孔雀虽有雌雄,将乳时登木哀鸣,蛇至即交,故其血胆犹伤人”。蛇至即交,殆非事实。见蛇兴奋,甚至开屏有之,古人观察失误致有讹述。“血胆犹伤人”,意谓孔雀血胆有毒。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有明·杨慎(1488—1559)《滇载记》所说之孔雀胆。事述:元季乱,中原多  相似文献   

18.
二、词目补遗(“寸”部共收词目约1200条,本文补遗125条,占该部原收条目总数十之一。)[寸刀]小刀。宋方岳《题刊字蔡生》诗:“不知何年有尔曹,误我百世惟寸刀。”(《宋诗钞·秋崖小稿钞》)[寸匕]小匕,羹匙。元揭奚斯《赠项炼诗》:“又闻好卖药,往往在市阛。疾者得寸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古代足球的起源和用途我国古代人称足球为“蹴鞠”或“蹋踘”。据汉《刘向别录》的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于战国之时。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其次,《战国策·齐策》、《史记·苏秦传》也有记载:“临淄(今山东)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的蹴和蹋都是用脚踢物之意,鞠和踘是指用皮做的球,从字面上就说明了是用脚踢皮球。  相似文献   

20.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妇女除了受阶级压迫外,还受男权的压迫,我国古代有许多反映这种情况的诗文。《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反映了妇女一生下来便受着歧视和虐待,好象她们的生的使命就在告诉人家;世间有这么一种卑微屈辱的存在。等她们长大了,周围就笼罩着恐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