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最近,美国天文学家新近在太阳系边缘地带观测到一个除冥王星之外个头最大的天体.发现者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及其同事.新发现的这一天体的临时国际代号为"2002LM60",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288年,直径约1 290 km,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这一发现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距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天文学家新近在太阳系边缘地带观测到一个除冥王星之外个头最大的天体。发现者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及其同事。新发现的这一天体的临时国际代号为“2002LM60”,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288年,直径约1 290 km,相当于冥王星的一半,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这一发现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距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这是常识大家都知道。冥王星绕太阳运行轨道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大约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40倍,但那还不是太阳系的边缘。天文学家早已发现,作为太阳系家族成员的彗星,他们在远离太阳的时候,通常…  相似文献   

3.
美国启动“新地平线”计划,12年后抵冥王星随着1.1亿美元的首笔款项到位,美国尘封了近13年的“新地平线”计划开始启动。据中国航天报消息,冥王星探测器将于2004年出发。2015年飞抵冥王星,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和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柯伊珀带天体。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没被探测器光顾的一颗。  相似文献   

4.
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以及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从此之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8月24日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8…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24日,捷克首都布拉格会议中心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近500名正式代表,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执委会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行星定义的决议.该决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太阳系天体的分类规则:把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天体分为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三类;把矮行星中以冥王星为标志的海外天体分为一个新的族.参加大会的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认为,近十几年来天文观测上的新发现和理论上的深入使得人们对太阳系的结构有了更好的了解,而传统上将冥王星作为第九颗大行星的提法在专业领域和部分公众中逐渐受到越来…  相似文献   

6.
被称为第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具有与其它八大行星不同的高倾角、高偏心率的共振锁定轨道,而在新发现的外太阳系的Kuiper带中许多天体却具有与之相似的轨道性质,因此冥王星更像是一颗Kuiper带天体而不是大行星.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06,13(3):183-183
美国天文科学家提出新的行星定义。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km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科学家们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3,(6):38
冥王星上的冰比钢铁还要坚硬冥王星,因为距离太阳最远,所以也是太阳系里最冷的天体。最低温度可降到华氏-390摄氏度。冥王星的表面全是冰,因为极度的寒冷,冥王星上的冰比钢铁还要坚硬。天比年长众所周知,地球绕地轴一周是一天的时间,绕太阳一周是一年的时间。每一个行星这样运转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美科学家宣布发现太阳系内第十大行星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7月29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的第十大行星,大小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最新发现的天体被临时命名为“2003UB313”,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与太阳距离的3倍,也就是大约97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指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它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中最远的星体,是“库伊伯尔星带”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体。  相似文献   

10.
 2006 年1 月19 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探测冥王星的“新视野号(New Horizons)”飞船。当“新视野号”出发时,冥王星还是与地球平起平坐、风光无限的太阳系第九大行星。而发射之后仅仅7 个月,冥王星居然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一纸决议,被逐出了行星队伍,降级为矮行星,成为国际天文联合会天体数据库中第134340 号小行星。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9年的漫长太空旅行,新视野号这个有史以来飞行速度最快的深空探测器终于接近了冥王星。201 4年1 2月6日,新视野号成功唤醒;201 5年1月1 5日,它开始了对冥王星等天体的观测;7月1 4日,它将最接近冥王星。人类开始踏足太阳系中的一片新大陆——柯伊伯带。  相似文献   

12.
一、行星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定义: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11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二、矮行星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定义: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三、太阳系小天体定义: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太阳系“新家谱”  相似文献   

13.
<正>此前,太阳系内只有4颗气态行星(外行星)有环状结构,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如今,天文学家们又发现,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的一颗矮行星——妊神星,也有环状带。该结果已于2017年10月11日发表在Nature上。在太阳系外沿有很多小型天体。渐渐地,人们意识到这些天体并非都是又小又黯淡,某些天体的体积甚至可与冥王星相当。于是,在2006年,天文学家定义了一类新的行星——矮行星。妊神星是继冥王星、谷神星、阋神星、鸟神星之后发现的第5颗矮行星。其形状宛如橄榄,自转速度极快,有两颗卫星,一直以来格外吸引天文学家的目光。"环状带的形成原因实在太多了,有可能是在与其他天体碰撞时产生的,也可能是妊神星本身的自转速度太快造成  相似文献   

14.
许多小读者都知道,我们的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在太阳系里,除地球之外还有水星、金星、火星等八大行星(2006年8月24日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包括冥王星在内的九大行星,但由于冥王星个体太小,现已被降级为"矮行星",故太阳系现有八大行星)。然而,你可知道太阳系究竟有多大吗?  相似文献   

15.
人类首次获得太阳系边缘信息2007年8月30日,经过30年的长途跋涉,"旅行者2号"飞船在离地球85AU处对终止激波进行了就地直接观测,这是人类史上首次传回太阳系边缘信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avli天体物理与空间研究所J.D.Richardson、  相似文献   

16.
据最新一期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的行星可能远远不止我们已知的9颗,估计还应该有12颗或14颗行星隐藏在太阳系遥远的边缘地带,它们比火星更大,比冥王星更冷,距太阳的距离是地球离太阳距离的1000倍至10000倍。  相似文献   

17.
7月2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M Brown等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外太阳系发现了一颗体积巨大的新天体,其体积可能达到冥王星的1.56倍。Brown本人以及研究的资助机构——美国宇航局(NASA)都将这颗新天体称为“第十大行星”。但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并没有马上承认这颗天体的大行星资格。IAU在一份正式声明中表示,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相关小组提交关于界定“大行星”的方案之前,这颗天体仍然只拥有临时编号“2003UB313”,并且认为它只是一颗“海王外天体”。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Z轴,Z、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将太阳系天体对地运动分解成其对地心的波动和自转运动,并推导出太阳、月球、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理想波动运动方程,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并给出螺线要素,指出实际运动时的修正方法.以从角度的周期性变化描述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位置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自转和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呈周期性变化;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螺线运动轨迹与太阳系天体、地球上某参照点间的绝对距离无关,只与太阳系天体的对地心的横向幅度(距离比值)、角度、地球自转角度、黄赤道夹角相关。最后对太阳直射点进行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五大行星对地球波动运动方程曲线,且对此进行了叠加。叠加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某点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说明文中推导与分析正确。  相似文献   

19.
Titius—Bode定则的发展,天体量子论和泛量子理论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太阳系的Titius-Bode定则可以发展为r_n=an~2,令α_1=0.042,n=3,4,5,6是类地行星;令α_2=1.2,n=2,3,4,5,6是类木行星。此时海王星、冥王星都是规则的,且适用于大多数卫星。由此可以完全类比于玻尔原子模型,并得出太阳系量子常数H=(αGM_⊙)~(1/2)和天体薛定谔方程。这样距离规则是行星演化时统计性的结果,宇宙中应普遍存在波粒二象性和形式相似而量子常数各不相同的泛量子理论。  相似文献   

20.
7月29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迈克·布朗等人宣布,他们在冥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颗巨大的天体,按照他们的估计,这颗天体的体积可能达到冥王星的1.56倍。美国宇航局作为该研究项目的资助机构,在发布新闻时将这颗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称为“第十大行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