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音乐作品纯朴、自然、典雅、高贵,是钢琴艺术史上不朽的精品。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多半是描写生活或内心的感受的,歌唱性很强,极富旋律性。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和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诠释莫扎特的音乐。  相似文献   

2.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音乐作品纯朴、自然、典雅、高贵,是钢琴艺术史上不朽的精品。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多半是描写生活或内心的感受的,歌唱性很强,极富旋律性。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和演奏技巧,才能更好地诠释莫扎特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郑颖 《科技资讯》2010,(18):229-230
学生进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弹奏训练标志着其演奏技术已达到全新台阶,如何弹好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各种技巧成为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此文概括了莫扎特奏鸣曲中的触键、语气、旋律、及力度控制等几个重要的弹奏技巧来阐述,并结合实践经验来浅析莫扎特创作根源及风格对训练学生的弹奏技巧起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苓 《科技信息》2010,(18):246-247
在钢琴教学中,学生经常容易忽略钢琴作品的分析,因此在钢琴演奏和学习过程中受到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及其结构分析的论述,对正确掌握莫扎特的创作风格与作曲家的性情、气质、思想、感情和时代思潮起到积极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刘彭 《科技信息》2011,(12):I0242-I0243
《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是舒伯特在世时出版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作品,创作于1825年4月,1826年3月出版,并且大获成功。这首奏鸣曲以主题材料的统一和形式的集中而著名,采用了四个乐章的庞大结构。这种与交响曲套曲完全一致的结构形式昭示了舒伯特有意效仿贝多芬的勇气,也显示了舒伯特开始将其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构思建立在一种交响式的思维之上,并且"暗示出舒伯特开始将钢琴奏鸣曲从起居室搬到音乐厅"①。这也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一个较为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维也纳期间(1781年-1791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创作达到了顶峰,陆续诞生的17首协奏曲各具特色.本文将对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创作的17首钢琴协奏曲中的作以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廖瑞洁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31-132,135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它们是贝多芬一生的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作品。这些被称为《新约全书》的奏鸣曲,不仅透露出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印记,而且记录了贝多芬从幼年到晚年的心路历程。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经历了从前期作品具有海顿、莫扎特风格,到中期作品具有朝气蓬勃、情感炽热和对比强烈的特点,再到后期作品追求音响效果强烈反差和不谐和性、矛盾的戏剧化尖锐冲突等,最后到晚期作品追求内心深处思想对心灵的剖析,注重内心体验、情感抒发的过程。研究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对于了解贝多芬的心理状态及其音乐创作思想的变化和原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调性和声、赋格对位手法、音乐结构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揭示贝多芬晚期奏鸣曲创作手法的变化及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8.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维也纳期间(1781年—1791年),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创作达到了顶峰,陆续诞生的17首协奏曲各具特色。本文将对莫扎特在维也纳时期创作的17首钢琴协奏曲中的《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作以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9.
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在他的音乐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把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分为三个阶段,只有了解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及其特点,才能更好的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本文结合贝多芬钢琴奏呜曲作品创作风格的分析,以其钢琴奏呜曲作品中的《月光奏鸣曲》、《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A大调钢琴奏鸣曲》为例,探讨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旋律、力度、调性及音色方面的演奏特征。  相似文献   

11.
作为德国非常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的经典钢琴曲子,但是,他在晚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比起他前、中期的钢琴作品来说,在创作风格和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发生了不少的改变,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这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为经典的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尤其是贝多芬晚期的五首作品更是把钢琴奏鸣曲发展到了更具艺术表现力的高峰状态,每一个学琴的人都应该把之作为学琴必修课。本文将着重探索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迥异的风格特征,以加深对于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的才能和个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姜涛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154-156
通过对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和声分析,使人更加清晰地了解莫扎特是如何运用和声基本材料与和声语汇的,并分析总结出其和声风格典雅的特点,为我们对古典和声风格的深入理解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之为"钢琴艺术史的高峰""钢琴演奏家的"圣典"。而这32首奏鸣曲中《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最为经典。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也叫《月光曲》因其特殊的曲式结构,粗犷而有细腻的音乐以及浪漫的名字,而流传至今。是人类精神财富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4.
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6至1797年间,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篇幅第二长大的作品,其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情感细腻,饱含热情。本文主要针对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调性变化、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探讨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与美学理念.认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创作显示出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对传统模式的抛弃,突出了钢琴与协奏乐队之间平等的对话原则.充满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则显示出了启蒙运动时代基本美学理念与审美追求,作品充分地表现了莫扎特音乐的所有光彩和技艺.  相似文献   

16.
杨焱 《皖西学院学报》2013,29(1):118-120
持续音手法是贝多芬钢琴奏呜曲创作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在奏鸣曲中各个部分的准备和导入、调性的转换和稳固、音乐情绪的推进和消解环节使得持续音的表现作用凸显.本文通过技法分析,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持续音手法的类型进行归纳整理.这不仅对理解贝多芬的典范创作技法,熟练掌握持续音这一作曲技法的特点有所帮助,还将对演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鲁桂莲 《科技信息》2007,(18):259-260
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kryabin,1872-1915)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近现代作曲家之一,1872年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很早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大量作品都属于钢琴音乐的创作范畴,且为钢琴音乐宝库中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各种各样的曲式中,奏鸣曲是作曲家们最能发挥创作技巧的曲式之一,因此斯克里亚宾百余首钢琴作品中的十首钢琴奏鸣曲尤为引人注目,尽管他的钢琴作品都以难度著称,但仍然无法阻挡人们对其作品的热衷、关注与解读。  相似文献   

18.
把音频文件转化为自然语言序列后,使用mLSTM模型+softmax回归的深度学习网络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时期进行分类,10折交叉验证的平均准确率可达到90%.这一工作说明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确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这一模型也可为其他的音乐分类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贺明 《科技资讯》2014,(30):217-217
优秀音乐家的创作会超出他所处的时代而将作品带到久远的未来,但无论如何,音乐家及其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显现出当时的音乐风貌。该文所述乃是以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为例,对维也纳中期创作风格加以简要分析,主要强调其歌剧性与交响性的协调、乐队与钢琴的相互作用两项内容。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上,显然是卓有成就的大师,其音乐已经足以傲视天下,更遑论其创意之丰富、构思之广阔、乐思之曼妙。  相似文献   

20.
《暴风雨奏鸣曲》(作品第31号之二)是贝多芬重要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在西方音乐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下,将《暴风雨奏鸣曲》的创作背景作为出发点,结合音乐本体研究和人文学科等诸多因素,可以为探索贝多芬音乐作品中显现出来的音乐特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