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的精华,深深扎根于民族的深层认知结构中,体现了民族的认知心理基础.藏语谚语作为藏语句法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其核心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首先搜集藏语三大方言区谚语共5 195条,其次对谚语进行整理并构建藏语谚语语料库,最后对藏语谚语的句式形式和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不仅对藏文信息处理提供有效的文本基础,而且对机器翻译、信息检索、搜索引擎等藏文信息处理的重要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富有色彩的语言形式,它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谚语同中国谚语一样,既有脱胎于文学作品的,也有传承于民间口语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谚语中有不少是汉语谚语的复制品,但是大量的还是日本民族本身特有的谚语。日本谚语具有大和民族的特色,体现着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文化要素的传达方面对日本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谚语是各民族经验、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语言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谚语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事迹、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社会结构、习俗、自然地理环境等方方面面。认识英语谚语的民族性能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和运用英语谚语。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依赖自身的仅有的信息资源来满足用户的所有信息需求,尤其是当代的信息资源和文献呈指数的形式增长,每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有没有必要收集全世界出版的所有文献,这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建立一个“小而全”的藏书体系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却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图书馆只有跟紧时代的脚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完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才能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教材中语言形式的选择石锡伍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在很多情景中是通过语言形式来实现的。因此,语言形式是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没有语言形式就不可能有言语交际”①。英语教学不可能回避给学生教授语言形式,因而,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回避选择语言形式这一问题。语...  相似文献   

6.
迟庆龙 《科技信息》2011,(24):I0413-I0413
舞蹈艺术是各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于的那个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所以提高舞蹈创编水平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时代要求。如何在新的时期进行舞蹈创作,适应新的文化要求,成为当代提高舞蹈创编水平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武世花 《镇江高专学报》2003,16(4):49-51,54
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流传在两国的谚语也都浩如烟海。由于谚语都有较强的民族性,因而各民族文化特点的不同导致两国谚语的差异。论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文学等角度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谚语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虽然中日两国的谚语是不同民族的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有相通性。同时由于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各民族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这些差别从谚语中便可发现。日本谚语既有超越语言文化差异的普遍特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因此我们通过对谚语的翻译,不仅能了解日本的国民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思维方式等,同时也可进一步了解日本国民的人生观、处世观和道德观,更重要的是认识中日两国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对我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谚语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作的艺术语句,谚语在人们的生活中被广泛传播,它们是人民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该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汉语谚语的翻译,发现该理论对汉语谚语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汉语谚语的翻译是一种明确的交际行为。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背景等因素应该被译者考虑在内,从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目标读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来理解原作者的意图,但无需任何不必要的处理,努力来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日语惯用句和谚语都是日本人在漫长的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形式简洁、表示特定意思的词组或短句,两者既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也有明显不同的地方。惯用句一般结构紧凑,多使用比喻和引申等修辞手段。谚语是流传至今的教训或者生活经验的凝缩,结构较惯用句复杂,常表示教训警示、讽刺等语义。  相似文献   

11.
谚语是民族良知的精华,隐喻是谚语中最常用的修辞形式,而通过对英语谚语和法语谚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在喻义和喻体使用上的相似之处,从而可以了解两国在风土人情、生活哲理等方面的相同,感受英法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对英法语言教学及翻译工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最有价值的语言表达形式之一,是人民群众用来表达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经验启发和感想的各民族文化的结晶。谚语作为习语的一种,是语言和文化的结晶,它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对日常生产生活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一般精练短小,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精确的谚语的英汉互译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换,谚语的英汉互译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是否能够准确而自然地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13.
谚语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精炼而富哲理的固定语言表达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英汉谚语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差异.本文就一些中英常用的谚语进行比较,从这些比较中,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同与异.了解这些文化,对学习、翻译、正确使用英语谚语以及了解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从日常动物、日常事物、身体经验作为谚语喻体所指三个方面对法汉谚语喻体所指差异展开考察。生存空间的不同导致族群赖以生存的实物存在差异,族群围绕实物而展开的劳动场景和认知模式也就具有民族特征,这是法汉谚语喻体所指差异产生的深层动因。讨论法汉谚语喻体所指差异、揭示喻体所指差异释放出的族群认知范畴及心理投射深层动因,对促进法中文化交流和多边合作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谚语源于哈萨克族的生产生活斗争经验,与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研究它有利于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并促进语言文化教育和民族交流。汉语学界已有的少量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哈萨克谚语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应当加强哈萨克谚语的汉译工作以及哈萨克谚语与我国境内其他民族谚语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慕娅林 《科技信息》2007,(28):210-210
任何语言都有其文化内涵,不了解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该民族的语言。本文着重从民族心理、取向和典故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提出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吕楠楠 《科技信息》2012,(32):I0089-I0089
谚语作为语言中特殊的部分,是各民族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而谚语中借用动物的形象特征描述人类行为的动物谚语又屡见不鲜,动物谚语的形成与人们对动物的认知过程密不可分,是人类隐喻心理过程的体现。本文选择具有隐喻性的动物谚语,分析日语谚语中动物形象的隐喻义汉译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简析谚语中的民族个性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具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特性。谚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它对研究国情学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谚语常被称为“日常经验的女儿”。它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也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反映女性生活的汉英谚语展示了各种女性形象,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女性形象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文化中不同民族的谚语,实际上就是对不同文化的经验结晶和智慧闪光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而且帮助我们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从而让我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因此我们不仅研究谚语本身,而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研究两种民族文化。基于此,下面本文将对汉英谚语从概念、源流以及社会功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