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il是邮件之意,这里就需要考虑用什么词接在邮件这个词的后面,才不致使人困惑或误解。显然跟在邮件后面的词是想说明邮件所欲达到的目的。如果用爆破器跟在其后面,就把人吓坏了,以为邮件出了问题,非将它爆破不可。有人推荐译为邮件暴  相似文献   

2.
开辟宇宙     
一般相对论导出的宇宙方程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存在。因为明天的天气如何,用方程式都无法解明,更何况整个宇宙的发展趋势要在一个方程式中表达清楚。而且,解完这个方程式后得到的结论是“宇宙正在膨胀”,实际上这个结论早在20年代就被哈勃通过观测而确立。“宇宙背景放射”的学说有着宏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海洋在整个宇宙理论中占有一个关键性特殊地位,因为“天”、“地”都是“载水而浮”的,整个宇宙完全凭借水——海洋的浮力而生存。因此,在整个古代,人们对海洋的了解过程中,产生种种遐想、推演出种种地理思想也就是非常自然的。在中国古代产生的几种宇宙理论中,占统治地位并得到官方认同的是“浑天说”。浑天说的代表作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这个天体模型认为,天、地都“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因此地与水是分开独立的,也就是海陆不同体。通  相似文献   

4.
大爆炸之前     
前大爆炸时期是存在的。大爆炸并不是时间的开始,而是宇宙历史中的一个转折点。 大爆炸之前宇宙是什么模样?若你问宇宙学家,他们通常会搪塞说,这个问题没有意义。如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对此总是问道,“北极之北是什么地方?”按现代宇宙学的主流思想,大爆炸意味着宇宙的真正开始,空间和时间由此进入存在,决不会有“之前”这个问题。 但有一位物理学家敢于挑战这个问题。若他正确,那么在大爆炸之前,宇宙已经历了一个不可想象地久长的时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G·范纳齐奴说,“大爆炸远不是时间的开始,它仅是宇宙…  相似文献   

5.
1961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个新的学科名称:Com-puter Science,我们译为“计算机科学”.这门学科从一开始就引起剧烈的争论.连它的“正名”,在各国也很不一致:法文是Informatique,德文是Informat-ik,以上两种命名渊源于“信息”——Information一词.丹麦文是Datalogi,挪威文是Databehandling,以上两种命名从“数据”——Data衍生而来.Datalogi可译为“数据学”,Databehandling可译为“数据处理学”.英国科学界采用了自己的称呼:Computing Science——“计算科学”,与美国在命名上有微妙的区别.英国和美国的有关学术组织,分别称为英国计算协会(BCS)和  相似文献   

6.
GATTACA     
这7个字母是影片的名字,但查遍所有的英文字典,都找不到这个词的明确解释:中文片名一般译为“千钧一发”,但这种译法还是无法解除我的诸多疑问。  相似文献   

7.
牛津大学教授、《自私的基因》一书的作者里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一次全球智库人物会议上表示,宇宙简直太奥妙了,恐怕不是人类智力所能够理解的。他认为,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人类自己创造的“现实”中。道金斯称这个“现实”为“中间世界”(middleworld),以区别人类无法企及的宇宙范围。道金斯认为,为了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复杂的世界,人们给自己创造了一个现实。不管多么聪明的人,都不可能完全认识和了解这个宇宙。道金斯谈到了他对宇宙的一些哲学认识。他认为不同的生命生活在不同的现实中,而“中间世界”仅仅局限于我们所能看…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四年中,宇宙学标准大爆炸理论中某些缺陷已经导致宇宙最开初历史的一个新模型的发展。这个模型叫做新的膨胀宇宙,对于最初10~(-30)秒以后所有的时间,它与以前对观察到的宇宙所采用的描述是精确一致的。然而,对于最初这段极短的时间,情况就极其不同了。按照这个膨胀模型,宇宙经历一个短时期的异常迅速的扩张或“膨胀”,在这个膨胀中,宇宙的直径以一个比以前认为的速度或许要大10~(50)倍的因子而增加着。在这个惊人增长的喷射中,从虚无中创造出了宇宙间所有物质和能量。这个膨胀过程对现在的宇宙也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新模型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至今观察到的区域仅是整个宇宙极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沈有根 《科学通报》1987,32(16):1214-1214
一 宇宙的创生是宇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HartIe和Hawking指出可用量子宇宙论来解决上述问题,他们给出的一个可能方案是,宇宙量子态必须是欧氏量子引力理论中的“基态”。这种基态可表述为:任何三维紧致面的量子幄度应表为所有正定的以这三维面为一边界的紧致四维流形的路径积分。这个方案体现了如下的观念:宇宙是“无”创生的。 宇宙波函数为“基态”即取如下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宇宙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这是一个多年来天文学中一直激烈争论的同题。只靠建立在引力理论基础上的宇宙学,无法从理论上加以回答,因为同时存在“开放宇宙解”和“封闭宇宙解”。但是,如果能从实验上证实宇宙中存在足够多的质量,那末根据宇宙学理论,这些质量所产生的引力,经过从现在起几十亿年的变化后,将把所有物质拉在一起以形成封闭宇宙。即由于引力作用,将使大爆炸后向外冲出的物质速度减慢,最后宇宙将依靠自身而开始收缩。  相似文献   

11.
白痴的问题“宇宙究竟是无限伸展的呢?还是有限封闭的呢?海涅在一首诗中曾提过一个答案:‘一个白痴才期望有一个回答。’”这是1917年3月12日爱因斯坦给德西特(W.de Sitter)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那一年,爱因斯坦和德西特都正致力于用广义相对论来构造宇宙模型。尽管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动乱年代,但他们却书信往来频繁,认真地探索这个只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奥地利工程师汉斯·海尔维加曾对宇宙的生成提出了一个被称之“冰宇宙论”的古怪假说,即认为宇宙是由冰块聚合而成的。后来这个假说被证明是荒谬的,许多人都觉得它非常可笑,但是今天,现代天文学家们突然发现“冰宇宙论”还有其一定的道理。海尔维加的“冰宇宙论”究竟是怎样一个假说呢?它又有何道理?一个冰构成的宇宙海尔维加是这样来介绍他的宇宙的:这个宇宙永远是光明与黑暗、火焰与冰块斗争的场所。在很久很久以前,存在一个比现在的太阳大几百万倍的高温天体。有一天,该天体与由冰构造成的其他天体碰撞,发生了大规模的水蒸气爆…  相似文献   

13.
宇宙正在加速成长 在大约150亿年前,宇宙只是一个聚集了巨大能量和物质的小点,在某种未知条件的启动下,这个小点爆炸了,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家对宇宙诞生的猜想.宇宙大爆炸之后,它就不断地膨胀,也就是说,宇宙就像一个生命体一样在不断地长大.在宇宙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天体,一些老的天体也在不断地死去,就像是人体的细胞一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报刊上频频出现home page这个新词,有人译为主页,也有人译为网页,惟恐读者不理解,往往在主页后面加了“homepage”这样的注解,以示主页是由home page译过来的。即使这么安排,对某些读者来说,仍不能直感其意为何,更不知它起到什么作用。 home page显然是个复合词,在汉语中,两个有固定概念的词素组合在一起,是可以构成另一层意思的。home page这个复合词中page是页的意思,而home译成主或网,再与page组合起来,从字面上看,不能清楚地表达另一层意思。其实home有令人深入理解之意,应该将这层意思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有人将search engine译为“搜索引擎”,这是没有弄清它真正的科学内涵,简单地把复合词掰开,将search译为搜索,将engine译为引擎再拼合而成。从字面上看,它表示搜索发动机的意思。这在计算机网上怎么可能呢?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那么,我们身处的宇宙会不会遵守这样的自然规律呢?宇宙的最终命运又将是怎样的呢?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熊熊烈火,也有人说它将终结于凛凛寒冰……宇宙也正处在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是加速膨胀。最终,宇宙也将在一片冰冷之中逐渐走向死亡。来自美国的萨尔·珀尔马特、具有澳大利亚籍和美籍双重国籍的布莱恩·施密特以及另外一  相似文献   

17.
试论浑天说     
郑文光 《科学通报》1976,21(6):265-265
浑天说是约两千年前我国产生的一种进步的宇宙结构体系.对这个宇宙体系的研究、探讨,尤其在方位天文学方面,已有人作了不少的工作.本文力图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认识论的角度,讨论浑天说的发展过程、成就和局限性.希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到“古为今用”,有助于开展现代宇宙理论研究的借鉴,为现实斗争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人或许只听说过黑洞,但却很少有人知道白洞。听到"白洞"这个词,很容易将它与黑洞联系起来。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白"与"黑"互为反义词,那么,天文学中的黑洞与白洞也是相对的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黑洞是一个具有巨大胃口的宇宙"怪物",在它的史瓦西半径面上连光都无法逃脱,一旦物质掉落其中,就将永远消失在宇宙之中。正因为它的史瓦西半径内连光都无法逃脱,因此在任何地方看黑洞它始终都是黑色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产生的强大引力以及周围恒星的运动来判断是否存在黑洞,当然,利用"引力透镜"也能发现大型黑洞的存在。那么是否存在一个与黑洞性质相反的天体——白洞呢?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当粒子物理学家把他们的统一场论用到“大爆炸”假说上时,引出了一些对宇宙早期模式相当奇怪的见解。有些物理学家推测,“大爆炸”造成了许许多多的磁单极子,至今它们可能仍在宇宙中游荡;有些物理学家则依靠大量的微黑洞来解释“大爆炸”后的状态;也有一些物理学家大谈由夸克和胶子构成的“宇宙汤”;另有一些物理学家惊呼,我们的宇宙可能只是一个单泡,它被包容在更加巨大的、处于无限变化的其他宇宙泡中。现在又出现了一种新假说:宇宙中有许多“线绳”。“线绳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是图夫茨大学的亚历克斯·维莱金。据他的解释,“大爆炸”产生的力可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世界终于火,有人说它将毁于冰。"宇宙会如何终结?这不只是个哲学问题。宇宙学家们提出了种种猜测。宇宙学中的一些大问题,往往也是引发哲学家深思的问题。宇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怎样开始的?宇宙一直在膨胀吗?(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大约138亿年前;一个致密炽热的点在高密度状态下迅速膨胀,即所谓的大爆炸;是的,但膨胀速度不总是相同。)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目前还没弄明白:宇宙将如何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