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X射线10~100千伦处理黄麻品种JRC 206(长果种)、JRO 632(圆果种)和SudanGreen的干种子,查明JRC206的LD_(50)为50~60千伦,JRO 632和Sudan Green——20~30千伦。JRC206的X_1植株的形态变异的频率最高,其次为JRO632。大部分形态变异在X_2不能遗传。在X_2中已分离出叶绿素、不育和有生活力的突变。Sudan Green的有生活力的突变体最  相似文献   

2.
已有若干涉及水稻基因雄性不育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报告,但在此试验的初期却无提高杂种群体异型杂交的雄性不育基因可资利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诱发可用于水稻改良的轮回选择计划和回交育种规划的雄性不育突变体;试材是采用适应于日本温带栽培中熟品种之一“日本优”的干种子,用三种诱变剂处理:γ射线照射剂量为2和3万伦,剂量率24伦/小时;0.2%浓度溶液EI(乙烯亚胺)浸种2小时;10毫克分子溶液NMU(亚硝基—N—甲基尿烷)浸种4小时。被EI和NMU浸过的种子均用自来水冲洗15小时。每个处理的种子数和M_1至M_3种植的株数、系数、系统数见表。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择3个苦荞品种川荞1号、KP9920、榆6-21为辐射诱变材料,通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诱发产生突变体,从苦荞突变体的M2代籽粒中选出高黄酮含量的突变体27个,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表明辐照处理产生的突变体黄酮、可溶性蛋白、总氮、Zn和M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M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变化不明显,以此来筛选出综合品质最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用0.5%EMS(甲基磺酸乙酯)溶液,在温度20℃下,处理水稻品种 IR-8的种子8小时。处理后,种子再用水冲洗,并播种。在 M_1中分离出低结实率和茎秆较短的植株。在 M_2中,这类植株分离成104个正常植株和4个早熟植株。这些早熟植株的开花和成熟天数较对照早28天。这些突变植株的叶片色泽是较深的,一穗在7天内就可成熟,而对照植株的穗子要在10天内才能完全成熟。突变植侏的形态特征几乎与对照植株无区别。突变植株在 M_3中全部为早  相似文献   

5.
利用物理和化学因素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或植株,以提高变异率和扩大变异范围,诱导作物发生突变,已成为选育种工作中的一个新的有效的途径〔3.7〕。过去我们采用χ射线和γ射线处理花生、水稻等作物的种子,也获得了各类型的突变体〔1〕〔2〕。但总的来说单因素处理的诱变频率偏低,特别是有利的变异较少。如用C_0~(60)—γ射线30000伦和40000伦处理水稻品种“科字六号”,变异频率只在2—3%之间,能直接利用的有利突变体只有千分之一左右〔1〕。为了探求提高突变率,增加有利变异类型,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利用理化综合因素处理水稻种子  相似文献   

6.
极低温下用~(30)CO—γ射线照射冬小麦风干种子,在确认极低温能减轻M_1代生理损伤的基础上,对M_2代的突变频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极低温同常温比较,在20—30千伦照射量范围内,大部分性状的突变率有所降低。若分别以其LD_(50)(半致死剂量)为基准进行比较,即在辐射损伤相同的情况下,极低温却导致突变率的显著提高。由此推断,在极低温下照射能够有效地保存射线直接作用对遗传物质所诱发的变异。  相似文献   

7.
3.大麦:罗马尼亚谷物和经济作物研究所(1967)用热中子辐照大麦干种子,选到旦白质含量达15.1~17.0%大麦突变品种,比原品种旦白质含量提高1.8~3.0%;阿根廷植物技术研究所(1969)报道他们已查明大麦胚乳中旦白质含量、旦白质部分和氨基酸成分之比例、突变体与原品种在这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突变体 C_(64),比原品种子粒大且旦白质含量增高50%,从而打破了旦白质含量与子粒大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这一事实也为苏联克拉斯诺达尔农科所(1973)在大麦诱变试验中所证明。而在旦白质成分上见到明显差异的突变体C_(61),其酒精溶解部分的含量降低50%,而剩余部分提高20%。此外,在高旦白质突变体与原品种旦白质成分比例不变情况下,前者的氨基酸含量比后者都有所提高。西德的苏列楚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以~(60)Co-γ射线在常温和极低温(-196℃)下照射小麦种子,其M_1表现的生理损伤证明:在极低温下照射,LD_(50)可提高1—2万伦;在本试验的温度条件下,分期播种表明成苗率与温度呈正相关。还提出在极低温下被照射种子的辐射敏感性仍受种子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马铃薯、葱头、大蒜辐射贮藏的一些生化效应。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测定结果表明,50千伦以下的照射量对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马铃薯除外)、脂肪、蛋白质没有明显的影响;马铃薯在照射后的贮藏初期糖分略增,淀粉含量略减;维生素C的辐射敏感性强,但在适宜的照射量下损失不大,且在贮藏期间与对照渐趋一致;贮藏7个月后,各对照组先后失去食用价值,而各照射组仍保存有丰富的各种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油菜抗羟脯氨酸突变体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脯氨酸的类似物羟脯氨酸筛选出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的油菜幼胚培养苗的抗羟脯氨酸突变体.抗性系叶片中的绝大多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都比对照品种“Oro”高,其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是“Oro”的22倍,表明用羟脯氨酸筛选出的突变体植株细胞内的游离氨基酸,特别是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抗性系后代的多种农艺性状试验结果表明,抗性系的产量比对照高311%,发病率低385%,病情指数下降009%,说明在油料作物中用羟脯氨酸筛选抗羟脯氨酸的突变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光诱导植物类病变发生的机理,以水稻spl5突变体及野生型对照为材料,进行遮光和滤光处理,观察其类病变的发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叶绿体亚显微结构,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DAB染色法分析光照和遮光条件下叶片中H2O2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2种光合作用的主要光源(蓝光与红光)及紫外光能诱发spl5突变体产生类病变;在spl5突变体未出现类病斑的叶片中,其叶绿体发育异常、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spl5突变体叶片经光照后大量积累H2O2,遮光后则无H2O2积累.推测spl5突变体在光照下叶绿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光能转化,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引发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12.
采用Co~(60)γ射线400Gy、500Gy、600Gy对九江苦荞等4个苦荞麦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考查M_1株高、茎粗、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饱粒数、单株粒重等6个性状,并对不同材料和不同辐射剂量对苦荞麦M_1性状表现进行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M_1性状差异不明显,但随着诱变剂量增加,性状表现受到影响程度加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的延长,水稻分化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25%~30%较好;愈伤组织浸泡12~24h可以得到分化出苗。在愈伤组织上直接加上毒素并长时间处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每个愈伤组织滴加的毒素应小于2.0ml。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可以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目前稻瘟病不同的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愈伤组织的生长及分化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的延长,水稻分化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25%~30%较好;愈伤组织浸泡12~24h可以得到分化出苗。在愈伤组织上直接加上毒素并长时间处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每个愈伤组织滴加的毒素应小于2.0ml。不同的水稻品种产生的耐性不同,可以筛选出抗稻瘟病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15.
以烤烟黄叶突变体和通过回交转育获得的黄叶K326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烤烟黄叶突变体及黄叶K326移栽期幼苗的色素质量分数、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结果表明,烤烟黄叶突变体及黄叶K326的光合色素仅为对照的45%左右,但其光合作用效率为对照的89%左右,说明色素质量分数与光合作用效率相关性不大.同时两黄叶材料具有较高光饱点,在高光强下具有较强的光能利用率.两黄叶材料除叶厚外,其他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三者的干物质积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利用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胚芽的生长和胚的诱导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性的延长,水稻诱导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30%较好;浸泡水稻成熟胚以处理72h愈伤诱导和分化效果较好;在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筛选中,以用含毒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愈伤的处理的筛选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稻瘟病不同生理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提取的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进行处理,粗毒素液对水稻胚芽的生长和胚的诱导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极显著;不同浓度的粗毒素提取液其作用效果不同,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或是作用时间性的延长,水稻诱导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强.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中进行抗稻瘟病菌突变体筛选的毒素浓度在30%较好;浸泡水稻成熟胚以处理72h愈伤诱导和分化效果较好;在进行抗稻瘟病突变体筛选中,以用含毒素的培养基进行诱导愈伤的处理的筛选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探索水稻对盐胁迫的耐受机制,培育高产耐盐水稻是提高盐碱土地利用率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的种库进行耐盐筛选获得了盐敏感突变体ssm1,该突变体同时具有叶片早衰表型.进一步研究发现,盐处理后突变体中H_2O_2和MDA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野生型.此外,盐胁迫处理6 h后耐盐相关基因MYB2和HKT1.1表达量下调.推测ssm1突变体的盐敏感表型是由于突变体中H_2O_2和MDA的积累导致的膜脂过氧化或膜系统受损,继而造成大量外源Na~+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死亡.通过对盐敏感突变体ssm1的生理指标分析,探究SSM1参与水稻盐胁迫耐受机制,为培育高产耐盐水稻品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自然日照为对照,在塑料大棚内对比观察了4个不同光反应型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对短日照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早粳晚熟品种、中粳中熟品种在3~4叶龄短日照处理20~30d开始对短日照有反应,主茎叶龄6~7叶时植株对日照长度最敏感,抽穗时间(由播种期到抽穗期的时间)较对照减少约26天;晚熟品种对日照长度反应的时期晚。不同品种的主茎叶片数、株高与抽穗时间成正相关,且达极显著水平,但籼稻品种的相关系数最小。短日照对早粳晚熟品种辽5和中粳中熟品种冀粳8号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很大:在7叶龄5~10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辽5的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差最小;冀粳8号最适宜的短日处理分别为7叶龄10h短日照处理5~10d,中粳晚熟品种冀糯1号在7叶龄15d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短日照对其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6叶龄20d短日照处理对籼稻品种南农大的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一、原实验简单介绍在图(1)中,S为单色光源,M_1和M_2为两反射镜,P_1为半镀膜分光板,P_2为补偿板.当由光源S发出的光经P_1分光后得光束(1)和光束(2),若两束光各与M_1和M_2垂直,则经M_1和M_2反射后,两光束在a点相会后其光程差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