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7—2014年环太湖主要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监测资料以及湖区水质监测资料,以CODMn、NH3-N、TP、TN为主要污染指标,阐述入太湖各湖区污染负荷量的时空分配,评估环太湖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湖区水质时空变化的影响。通过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分析,考虑污染负荷量的历史长序列变化规律,定量了环太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等相关因素对太湖水体污染负荷量贡献率,分析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量对太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对太湖入湖河流的治理成效,说明对入湖河流污染物的控制是缓解和治理太湖污染负荷输入的重要途径,为制定和实施环太湖河流入湖污染负荷限排总量意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主要成果,根据太湖湖体水质可达标性要求,对太湖西岸重点污染水域的功能区进行细化。通过建立太湖水环境数学模型,以太湖不利风场及污染物最大入湖通量作为最不利条件,模拟概化河流的入湖污染带,计算污染物纵向扩散距离。在此基础上,划定太湖湖体增设功能区的范围,提出基于湖体水质达标的功能区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3.
宋剑湖是常州运南水系中运河入太湖河道的一部分,水利上一直作为泄洪区,调节区域水文.分析了宋剑湖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状况加剧、入湖河道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恶化,湿地生态功能弱化,生物资源量衰减迅速以及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现状,提出健全水系、污水治理、引水活水与生态修复等进行水环境治理、改善生态功能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洞庭湖水体污染来源及其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在对2020年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以2014年为基准年,对洞庭湖入湖河流及周边等污染来源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洞庭湖水体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入湖河流总体水质为优,湖体和出湖口断面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全湖属中度富营养水平.与2014、2017年相比较,入湖河流、湖体总体水质为优和轻度污染的状况没有变化,西、南洞庭湖区域中营养水平亦未变化.(2)2014年输入洞庭湖TN、TP、COD污染负荷总量分别为56.45×104 t、26.97×103 t、280.01×104 t,以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为主,占入湖总负荷的88.4%、78.7%、86.5%,其中TN通量以沅江、湘江、松滋为主,分别占入湖总通量的73.3%、74.4%、81.2%.(3)入湖河流污染物通量是洞庭湖污染物输入的主要来源,对洞庭湖水质状况起着决定性作用,大气降水、航道航运污染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太湖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富营养化程度迅速提升,进入90年代后,太湖水体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治理太湖污染除切断外源性污染物的入湖途径或减少污染物入湖外,更重要的是尽快修复被破坏了的湖泊生态环境,使之发挥强大的自净功能.本文对太湖污染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对污染前后环境变化进行比较,指出太湖渔业生态系统的修复途径:调整放流鱼和养殖鱼类的品种结构;加大对水生植被的调控力度;推广成功的生物修复技术;综合治理太湖污染.  相似文献   

6.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并总结近年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做法和效果.经过近5年的持续努力,太湖水环境治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蓝藻暴发减弱,湖体水质得到改善,湖泛基本消失.实践证明,目前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的控源治污、打捞蓝藻、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认为对于太湖这样的浅水型湖泊污染治理,控源是基本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生态清淤是有效措施,促进河湖良性互动是必要途径,正确把握湖泊的生命规律是重要课题;由于太湖污染的长期积累,太湖已形成的“藻型生境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加之现有的入湖污染仍远超湖体允许的纳污能力,一旦温度、水流、光照等外部条件适宜,太湖蓝藻生态危害仍然可能大规模暴发,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7.
太湖下游水系出现倒流,将大运流的污水大量灌入太湖,污染了太湖水质,严重影响无锡、苏州自来水水源,因此研究太湖水系倒流规律,合理运用环太湖水利工程,控制污水倒流入湖,对保护太湖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太湖限制排污总量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导流域污染源治理和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基于特定水文条件计算得到的总量控制成果,尽管应用偏安全,却无法反映自然水文过程的动态变化,也不适应污染源全面控制的需要,因此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动态变化分析并提出环湖分区入湖水质浓度控制要求,既适应了湖泊自然变化特征,又可以满足流域污染源全面控制与入湖污染负荷定量化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环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的关键,并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了近期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模拟及限制排污总量核算,并基于近期太湖限制排污总量研究成果,提出环太湖分区逐月入湖水质浓度的平均值在经过简单的技术修正后,可作为近期太湖各分区入湖河道的水质控制浓度要求,为太湖流域近期水环境定量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一、太湖流域的自然特点太湖流域是长江水系最下游的一个支流区,流域面积36500平方公里,西部为山丘,北、东、南三边为长江、东海和杭州湾。流域内5/6的面积是平原,湖泊棋布、河道成网,是最典型的网状河流区。流域内水面积达6174平方公里,其中湖泊55个,面积3159平方公里;河道总长度约1.2万公里,面积3015平方公里,河网密度达3~4公里/平方公里。湖泊中以太湖为最大,水面积2338平方公里。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的大中型湖泊,还有滆湖、阳澄湖、洮湖和淀山湖。主要河流有:发源于天国山的苕溪、发源于芧山的南溪、河网的主要汇水河道黄浦江,以及连接长江和太湖的江南运河。江南运河长312公里。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南四湖入湖河流水环境质量状况及风险程度,于2013年采集14条入湖河流的水样测定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3种常规指标和Cr、As、Cd、Pb 4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层次分析法和风险熵评价了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及重金属的风险等级。结果表明,14个监测断面污染最严重的为薛城大沙河、薛城小沙河、城郭河和老运河,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943、1.744、1.302和1.713,且TP污染突出。层次聚类的结果与之基本相符。重金属的风险熵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铬(六价)、铅和砷的风险较低,而重金属镉有一定的风险。总体来说,南四湖入湖河流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两种水环境自净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根据陕西省水环境容量的现状,研究准确计算陕西省水环境自净容量的方法.方法 以陕西省为例,在不同设计流量下,通过计算自产水资源的自净容量及客水自净容量两种方法,计算水环境自净容量.结果 陕西省水环境容量(COD)采用自产水自净容量计算其结果比综合考虑自产水和容水自净容量大4倍以上.结论 经过比较计算,采用自产水资源作为基础,不考虑客水自净容量,计算水环境的稀释容量及自净容量的方法较为合理并符合实际情况,以此方法控制和分配水环境容量,可有效控制和改善当前河流下游污染严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太湖周边农村生活污染调查及入湖系数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太湖平原河网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入湖负荷的估算问题,以苏州市项城区望亭镇为研究区,使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研究区内13个行政村中的41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染情况,获得污染负荷产生并迁移入湖的相关信息.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估算研究区内生活污染负荷入湖系数.结果表明,太湖周边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染入湖负荷主要由厕所排放和生活污水贡献;不同类型的农村生活源的入湖系数并不相同,厕所排污的入湖系数COD为0.3%~1.8%,TN为0.7%~3.0%,TP为0.6%~1.9%;生活污水的入湖系数COD为3.7%~27.5%,TN为8.1%~33.4%,TP为10.1%~31.2%;综合入湖系数COD为0.7%~4.8%,TN为0.9%~4.1%,TP为1.3%~4.0%.  相似文献   

13.
嫩江是典型的北方河流,随着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污染日益严重,以有机污染为主。为弄清河流的自净能力,确定水环境容量,为水质规划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建立了嫩江冰封期污染物输入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4.
梁家俊 《科技信息》2007,(28):290-290,246
本文对我国河流污染及其防治概况略作介绍,探讨研究河流污染综合防治的工艺技术。提出河流污染控制的关键是通过河流水质鉴定来决定污染源的消减量,从而实现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同时通过对河流的水质模式、水体自净能力、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来制定河流水质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15.
博斯腾湖入湖水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斯腾湖水质恶化和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博斯腾湖流域的地区发展。研究通过系统聚类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博斯腾湖2005-2007年入湖水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7年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水环境质量略有改善;近三年影响博斯腾湖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和氯化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最大,应继续加大农田排水和入湖河流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研究洞庭湖水质总磷(TP)浓度变化规律对其水环境管理意义重大.基于2017年—2021年东洞庭湖及入湖、出湖共12个水质断面数据,研究了东洞庭湖总磷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污染成因.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2021年东洞庭湖总磷质量浓度ρ(TP)年均值在0.058~0.088 mg/L,湘江、环湖河流及南洞庭湖入湖ρ(TP)年均值在0.051~0.125 mg/L;出湖ρ(TP)年均值在0.062~0.079 mg/L,均超过湖库Ⅲ类水质标准.其中,东洞庭湖以轻度、偏中度污染为主,洞庭湖出口以轻度污染为主.各入湖水质中,湘江以轻度、偏中度污染为主,环湖河流以中度污染为主,南洞庭湖为轻度污染.东洞庭湖及入湖水质ρ(TP)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环湖河流明显大于湘江,东洞庭湖明显大于洞庭湖出口和南洞庭湖入水;时间变化上,东洞庭湖、洞庭湖出口、汨罗江、新墙河与华容河枯水季节(年初和年末)ρ(TP)明显偏高,达到0.082~0.117 mg/L,但藕池河东支ρ(TP)高峰期却出现在丰水季节,达到0.094~0.115 mg/L;湘江及南洞庭湖入湖ρ(TP)...  相似文献   

17.
以排水治污、引水治污的实例,论述了在没有彻底解决污废水达标排放及面源影响河湖水质问题之前,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通过优化调度,发挥水体稀释及自净能力,从而在一定时段、一定程度上改善太湖地区水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8.
洪泽湖7条入湖河流的水质动态及其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8年江苏省泗洪县境内洪泽湖7条入湖河流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综合污染指数、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入湖河流的水质变化规律及水质指标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流按区位及水系特征可分为西部河流、东部河流、中部河流。1996—2008年间,在研究区西部较短的输水性河流水质呈现显著恶化,但中部和东部的河流水质恶化趋势不显著。(2)区内的水污染主要属有机污染,但不同区位的主要污染物不同。中部河流主要污染负荷为全氮(TN)、氨氮,西部河流主要为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东部河流主要为石油类、TN;污染负荷存在一定的区位差异。(3)石油类、BOD5、COD、挥发酚和汞等属于相对广域性的水质指标,总体上其变化过程具有较高的区域一致性;而氨氮、TN等多为局域性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吴蔚  陈寅达 《甘肃科技》2013,29(1):33-35
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下降,特别是富营养化的发生,威胁着周边人们的正常生活,运用流域治理的概念进行太湖水环境整治已成为共识.而摸清太湖流域内各类主要污染物的分布是实施正确治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强大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将太湖流域的空间信息和污染物发生数据进行有机结合,从宏观上展示了影响太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总磷和总氮的流域分布;同时以一条主要入太湖河流一西苕溪为例,展示了ArcGis如何利用等高线数据对河流小流域边界进行了界定和展示,以期望从流域的角度为太湖水环境治理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调控所产生的效果,采用数学模型对其水动力进行模拟.利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模型),以湖体水龄(描述湖泊水体交换速率的参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水动力的调控情况.结果表明:(a)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太湖湖体水动力过程的作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速、风向以及出入湖的流量;(b)太湖湖体水龄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时空异质性,夏天的平均水龄约为130d,其他季节的平均水龄约为230d;(c)太湖地区夏天的主导风向——东南风能够促进东部湖区(无锡、苏州水源地所在地)和梅梁湾湖区(太湖重污染区)的水交换,改善水体运动条件;(d)望虞河入湖的最经济调水流量为100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