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HSP70保护培养的心肌细胞耐受缺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田昌 《科学通报》1995,40(21):1998-1998
遭受短时间缺血、缺氧和热休克等预处理(Preconditioning,PC)的组织细胞对随后的再次缺血、缺氧和高热损伤的耐受能力增强,此时细胞内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基因表达增加,而其它基因表达产物减少,但HSPs是否具有直接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有争议.本工作利用人工生物膜磷脂脂质体作为HSP载体,将HSP70输送到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内,观察其对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影响,探讨HSPs直接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俊鹏  李超  张元动 《科学通报》2022,(15):1644-1659
早古生代大气氧气含量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在志留纪达到并维持在现代水平(21%),但此期间海洋发生多期次的缺氧事件.尽管这些缺氧事件在规模上无法与中生代的大洋缺氧事件相比,但作为地球系统变化中重要的一环,却对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系统变化研究表明,缺氧事件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控于海洋水体循环、营养盐供应、地理地貌条件、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等因素.不同于中生代的大洋缺氧事件,早古生代海洋生物泵效率增强时,同时还面临大气氧气含量上限变化的影响.衍生于现代缺氧沉积盆地和前寒武纪缺氧海洋模型的水体化学分层理念,对早古生代海洋缺氧事件同样适用.地质记录表明,早寒武世-晚志留世,海洋先后发生8次不同规模的缺氧事件,均可与全球识别的碳同位素漂移对比,并且常常伴随着不同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因此,重建缺氧海水的分布范围及氧化还原结构,对研究早古生代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事件在纵向上表现出缺氧海底面积占比逐渐缩小的趋势,与同期大气氧气含量的长期爬升、二氧化碳含量的持续降低相吻合.海洋缺氧事件、生物灭绝事件及同期其他构造-气候变化等地质事件,共同构成早古生代地球系统变化的缩影,同...  相似文献   

3.
白垩纪期间出现过多次大洋缺氧事件与大洋富氧事件,其沉积记录分别对应于黑色页岩和大洋红层。文章在国内外学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国际上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洋富氧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主要包括黑色页岩和大洋红层的岩石特征与成因、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洋富氧事件形成机制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希望能够为理解和预测未来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昕羽  胡修棉  李娟 《自然杂志》2006,42(4):347-354
白垩纪期间出现过多次大洋缺氧事件与大洋富氧事件,其沉积记录分别对应于黑色页岩和大洋红层。文章在国内外学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国际上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洋富氧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与总结,主要包括黑色页岩和大洋红层的岩石特征与成因、大洋缺氧事件和大洋富氧事件形成机制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希望能够为理解和预测未来的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1976年Schlanger和Jenkyns提出“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模式用于解释中白垩世全球性分布的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的成因以来,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成为地学研究热点之一,并先后在许多地区得到广泛证实.但这次事件是否波及到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迄今一无所知,而且,缺氧事件形成的沉积物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随着青藏高原地区油气勘探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必要进行黑色页岩及其成因的研究,以了解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新生代地层的生烃潜力.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中白垩世Cenomanian-Turonian期主要发育一套泥质岩类.岗巴地区泥岩类表现出两种牲征的岩  相似文献   

6.
根表铁膜是水稻重要的养分库和抵抗环境胁迫的天然屏障.然而根表铁膜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文以日本晴野生型对照及Osfrdl1突变体为材料,研究了OsFRDL1基因在水稻根表铁膜形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低磷(0.02 mmol L-1)是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重要条件.当处理溶液pH为5.0~6.0,FeSO4浓度为30~50μmol L-1时,根表铁膜含量最大.与通气处理相比,缺氧处理降低水稻根表铁膜含量;且缺氧处理时,Osfrdl1突变体根表铁膜含量低于野生型.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缺氧处理显著增加OsFRDL1基因在根系表达,且根系基部的表达强度高于根尖.OsFRDL1::GUS染色结果表明,OsFRDL1::GUS报告基因主要在根系表皮细胞和维管束细胞表达;缺氧处理增加了报告基因在上述位置的表达.缺氧处理时,野生型比Osfrdl突变体根系具有较高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缺氧处理诱导OsFRDL1基因的高量表达,使野生型与突变体相比,过氧化物酶活性维持较高的水平,从而使其铁膜生成量高于突变体.  相似文献   

7.
唐朝枢 《科学通报》1989,34(11):868-868
机体在中毒、感染、创伤、炎症、辐射等应激情况下,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合成显著增加,近年大量实验资料提示MT可能参与机体抗损伤的第一线防御功能,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工作观察MT对大鼠肝脏缺氧灌流和离体溶酶体缺氧孵育时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以探讨MT的细胞保护机理。  相似文献   

8.
人外周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仁宝 《科学通报》1986,31(15):1188-1188
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作为生物适应自然界周期性变化的一种生命现象。已经有了许多研究,但关于受体的昼夜节律的研究还不多,目前为止还仅限于少数几种,如大鼠松果腺的β-肾上腺素受体、大鼠脑的α-、β-肾上腺素受体、M-胆碱受体、多巴胺受体和鸦片样受体等。最近我们报告了大鼠肝胞液和肝核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昼夜节律。至于人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与微血管通透性变化有关。因此我们设想在缺氧伴高碳酸血症情况下,Fn与脑微血管通透性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王晓军 《科学通报》1988,33(9):693-693
高山地区气温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直接影响着冰川表面物质收支的增减和雪线的升降。如果气候波动具有某一变化趋势,则冰川就将通过自身速度的调整,改变冰川的规模以适应改变了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1.
高山植物是指生长在海拔2000米以上高山地区的植物,它们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灌木及少量的乔木。 由于高山地区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空气稀薄,阳光比较强烈,土层较薄,多砾石,因此生长在这一地带的植物就具有适应这种条件的特点。高山植物中的灌木往往茎粗叶厚,根系发达,根、茎、叶中蕴藏了丰富的营养,这是长年积累的结果,可用以抵抗严酷的生活条件。有些灌木的茎、叶里面还有空隙,空隙中贮  相似文献   

12.
金属硫蛋白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兆萍 《科学通报》1989,34(7):544-544
缺血一定时间的心肌恢复灌流后,组织损伤反而进行性加重,出现缺血心肌的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前尚缺少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量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氧-复氧损伤(oxygen paradox)、缺钙-复钙损伤(calcium paradox)有相似的病理表现和发病机制,推测分子氧和钙离子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生物机体内含有多量硫和金属的非酶蛋  相似文献   

13.
蔡英年 《科学通报》1987,32(5):380-380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基于钙离子(Cd~(2+))在平滑肌兴奋-收缩耦联中的重要作用,有人推测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很可能是缺氧促进细胞外钙的跨膜内流,影响细胞膜的去极化,使细胞内[Ca~(2+)]增加,从而使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加强。作为Ca~(2+)受体的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可能介导了这一效应。但至今尚未看到直接测定缺氧动物  相似文献   

14.
竹红菌素衍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光化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何玉英  安静仪  蒋丽金 《科学通报》1999,44(22):2376-2383
为了改善竹红菌素的红光吸收特性和亲水性,合成了一系列竹红菌乙素的衍生物。利用顺磁共振(EPR)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在缺氧条件下的光化学反应。在光照下,所有衍生物都能通过自身电子转移反应生成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生成效率和谱图精细结构与衍生物的结构有关。在电子给体存在时,由电子给体向竹红菌乙素衍生物的电子转移增强了相应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效率,而且还可用吸收光谱法检测到负离子自由基和氢醌  相似文献   

15.
天山乌鲁木齐河融雪径流的“离子脉冲”现象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风景 《科学通报》1997,42(4):417-419
高山季节积雪及其径流的“离子脉冲”现象首次于1978年由挪威水文学家Johannessen和Henriksen发现。“离子脉冲”一词源于英文的ionic pulse,所指为季节积雪开始消融的几日时间内,少量(一般少于全部积雪雪水当量10%)的融雪水,在短至数小时长至数日内,集中将积雪中80%之多的化学物质排出,并可使径流化学成分产生一瞬时高峰。试验点上纯融雪水离子浓度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离子脉冲”峰值可以达到全水文年平均离子浓度的10倍之多,特别是酸性物质如H~ 和SO_4~(2-)。由于受融雪水和碎屑岩石相互作用的影响,全流域融雪径流的离子浓度峰值有所降低,但一般仍能达到全水文年离子浓度的几倍。目前,高山季节积雪及其径流“离子脉冲”现象的研究,已分别在北欧和北美地区展开。本文将报道天山乌鲁木齐河空冰斗流域融雪径流“离子脉冲”现象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在离天空最近的高原地区,有巍峨的雪山、壮丽的冰川,也有为这片土地带来无限生机的高山花卉。高山花卉通常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杜鹃、报春和龙胆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山花卉,而在中国,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得天独厚的存在,高山花卉的队伍中新增了绿绒蒿,形成了四大高山花卉。由于高山上紫外线强烈,高山植物会产生大量的胡萝卜素和花青素来防止紫外线过强的危害,因此高山花卉往往呈现出鲜明的红色、蓝色、紫色或橙黄色,十分亮丽。较之平原地区的植物,它们大多更加具  相似文献   

17.
温度、缺氧、氨氮和硝氮对3种珊瑚白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朱葆华  王广策  黄勃  曾呈奎 《科学通报》2004,49(17):1743-1748
珊瑚白化是指珊瑚失去共生藻或它们的色素或同时失去共生藻和色素而变白的现象. 关于海水养殖能否引起珊瑚白化, 特别是什么成分对珊瑚影响最大, 以及缺氧对珊瑚的影响, 至今很少有人研 究. 通过形态观察和显微镜计数研究了温度、缺氧、氨氮和硝氮对鹿角、钮扣、茉莉石3种珊瑚白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溶氧的降低, 3种珊瑚释放的共生藻数目均逐渐增多, 白化程度加重. 另外, 只要0.001 mmol/L的氨态氮或硝态氮就能使3种珊瑚共生藻的释放明显增多, 随着其浓度的进一步增大, 除鹿角珊瑚外, 其他2种珊瑚共生藻的释放并没有显著增加. 而且, 不同宿主对珊瑚白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复新与丹参等对小鼠脑水肿和缺氧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成  戈俊国 《自然杂志》1995,17(4):244-245
我所应用脑复新(Neuroxine,Pyritinol)和丹参、川芎(Salvia Miltiorrhiza,Ligusticum Wallichii)提取液等综合疗法,曾先后成功地抢救颅脑外伤长期昏迷患者多人,其中有长达98天和142天者。临床实践提示,这些药物对脑功能恢复有一定效果。本工作利用小白鼠缺氧动物模型和脑水肿动物模型,对其作用特点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周兆年 《科学通报》1992,37(3):269-269
藏族人群是通过长期世代居住高原而获得最佳低氧适应的民族。探索藏族人群对低氧高度适应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以往有文献报道移居人体对急、慢性高山低氧适应性的研究,对世居高原民族移居低地后的功能变化也有少量的报告,而对世居高原民族长期居住海平后返回高原的功能变化尚缺少研究。本工作试图从这方面加以探索,有可能为对藏民低氧适应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空气、水和食物,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空气最为重要:人们通常可以做到几小时不喝水、两三天不吃饭,但是很难做到几分钟不呼吸。但是,在氧气含量减少不是那么明显的情况下,比如在攀登3000米以下的山峰时,许多人对氧气含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