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现在离台湾2004年大选已不到六个月,由于民进党的选举策略早已定调,因而这次选举可以说是“走向台独”的关键选举。若“泛绿阵营”获胜,则2008年前后,台湾铤而走险展开“统独公投”已注定无法阻挡。两岸及中美关系也必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因此,2004年的大选,已注定将是战后台湾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选举。由  相似文献   

2.
民进党成立至今,不断打着"本土化"和"台独"两个旗号,以操弄两岸公共突发事件为契机,利用台湾统独矛盾,煽动省籍民粹情绪。民进党操作两岸公共突发事件的策略表现为:以弱制强,产生杠杆作用;操弄统独议题,欺骗岛内民众;挑起种群争端,换取政治资本;大打悲情牌,骗取政治选票。笔者认为民进党操弄两岸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可以增强部分选民的凝聚力,具有政策的时效性、过程的非原则性和效果的短暂性,但从长远上看,它对岛内的政局的稳定、两岸和平与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3,(13):54-56
两岸问题是民进党的困境所在。自2008年“大选”失败之后,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提出了知名的“最后一里路”论断,直指败选的关键在两岸议题,因此,重新检讨两岸路线与政策成为民进党内的共识与思考方向。然而,新任党主席苏贞昌掌权后,其所作所为令外界大失所望,  相似文献   

4.
贫富差距:蓝绿较量新焦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岛内蓝绿两大政治阵营的斗争与较量中,民进党在两岸议题上的较量形势较国民党颇为不利,于是它开始调整策略,试图从“族群政党”转向“阶级政党”,攻打“民生牌”、“治理牌”与“阶级牌”,将“贫富差距”作为攻打马英九当局的武器。随着形势的发展,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将成为未来蓝绿较量与下届“总统”大选的攻防新焦点。  相似文献   

5.
陈咏江 《世界知识》2013,(10):56-57
近期,苏贞昌领导下的民进党因未能随着客观形势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多次在重大议题中失焦,连带让苏式领导风格在党内外备受质疑。与此同时,党内围绕明年党主席选举及2016年“大选”提名不断上演合纵连横的戏码,派系割据局面不断强化,呈现出路线之争与权力斗争相伴随的特点,进一步削弱苏贞昌的领导权威。随着民进党内务实派、中生代乃至理性支持者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向开明政党转型”的呼声或将促成民进党路线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明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委”合并举行的“二合一”“大选”,是当下台湾政局发展演变的主线。国民党和民进党从政策论述、组织强化、候选人形象塑造等诸方面展开对垒。从目前民调看,寻求连任的马英九略微领先民进党主席兼候选人蔡英文,双方总体实力基本相当,选情呈现紧绷的胶着态势,影响选举结果的因素仍在发酵。  相似文献   

7.
党朝胜 《世界知识》2008,(11):54-55
5月18日,民进党举行第十二届党主席选举、县市党部主委及党代表选举。“务实台独派”代表蔡英文以73828票、约57%的得票率赢得选举,成为民进党下野之后的首任党主席,老牌激进“台独”分子辜宽敏以48873票、37.8%的得票率落败。蔡英文的当选,是民进党内“温和派”对“急独派”的胜利,有助于暂时缓解民进党“大选”惨败后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8.
先败县市长选举、再败“立委”选举、三败“大选”,民进党输得一千二净;谁负责?谁当头?怎么改?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9.
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结果不但对两岸关系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岛内蓝绿阵营来说也都是一场输不起的选举。5月6日,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在民进党“总统”候选人党内初选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党角逐2008年的人选,随后民进党通过“内阁”改组等动作展开“大选”布局,正式进入战斗状态。反观对手国民党,  相似文献   

10.
日前,民进党发言人罗致政以学者身份赴大陆出席两岸关系研讨会,在云南受访时提出“国共可以求同存异,民共两党也可以”,展现与大陆大交流、大和解的强烈意愿.这是民进党2008年失去执政权后,首次由具党职身份者赴大陆参加研讨会,被视为“破冰之旅”. 蔡英文在2012年台湾“大选”落败后,民进党开始了一次前所未有的两岸政策讨论,似有大转型之势.然而,以“台独”为立党之本的民进党,坚持以“两岸两国”的政治框架处理两岸事务,是不可能打开两岸互动大门的,两岸政策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台湾岛内的选举总是让人读不懂,“大选”更是云山雾罩,整个过程枝节横生,时生突变。民进党靠街头闹事起家,成为执政党后仍积习难改,只要结果,其他什么手段都不吝。2004年“大选”,就靠两颗莫名其妙的子弹,赢得疑窦丛生,难以服众,结果却是再执权柄。百年老店的国民党表面上一切按步就班,内里却自挖墙角,结果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人坐收渔利。此次岛内“大选”仍沿袭老路,戏中戏不断。民进党方面事前普遍看好的人选折戟,“无官一身轻”之人却“突出重围”;国民党方面先是智珠在握,信心满满,接着“特别费案”当头棒喝,情急之下临时抱佛脚求诸“马王配”,当事者却总是半推半就。党内初选尚且如此,好戏更在后头。推出此“话题”,只为方便读者熟知事情脉络,结果预测则是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2.
石勇 《世界知识》2011,(14):48-49
2008年"大选",在民进党的"冲撞政策"下,两岸关系恶化,台海局势紧张,泛蓝阵营精诚团结,最终将民进党"台独"政权赶下台。时隔近四年,2012年台湾"大选"面临的岛内政治环境已然发生变化。台湾2012"大选"即近,蓝绿两党攻防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13.
明年是台湾“大选”年,现在台湾的主要政党阵营有两个,一个是“泛蓝”阵营,即国民党和亲民党的“连宋合作”,另一个是“泛绿”的民进党阵营。这两个阵营的主要分歧点是,在两岸问题上,“泛蓝”承认“九二共识”,主张“三通”。而民进党则明目张胆地推行“一边一国”,企图推动台独。所以明年的“选举”就是以“一个中国”和“一边一国”的对立为主题。依我的看法,如果明年民进党继续当政,则两岸关系在往后四年内会出现很大麻烦,因为他们认为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的地位会更加上升,那时候台独的希望就渺茫了,因此民进党领导人很可能会在2008年奥…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台湾2016年“大选”正如火如荼展开,原本国民党候选人洪秀柱与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之间“两个女人的战争”,在亲民党主席宋楚瑜8月6日正式宣布参选后,演变为“一个老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战斗”。宋楚瑜的参选宣告国亲整合破局,让国民党原本相当不利2016选情雪上加霜,甚至可能造成“保送蔡英文上台”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月16日的台湾"大选"再次将民进党送上了权力的顶峰。民进党不仅在此次"大选"中赢取了"总统"宝座,也赢得了"立法院"单独多数,可主导提案修法。新一届"立法院"会期开始以来,民进党一直极力推动修订却屡屡受阻的"公民投票法"(简称"公投法")提案再次卷土重来,这次很可能如愿以偿。民进党为何要大幅修改"公投法"?修改"公投法"对台湾政治社会与两岸关系将产生何种影响?"公投法"内容大翻修2003年,台湾"立法院"通过了"公投法"。由于民进党当时在"立  相似文献   

16.
赵正平 《世界知识》2010,(24):14-16
岛内政治生态格局渐变,未来"大选"更加扑朔迷离;"统独"之争虽未成为焦点,但绿营的一些斩获和枪击案再次上演,让人摸不着头脑。  相似文献   

17.
民进党执政后,台湾经济出现明显逆转,民间投资与外商投资双双下滑,经济增长创下历史新低,失业率迅速上升。不少学者开始担心台湾会不会成为战后的“第二个菲律宾”?台湾当局在担忧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的思维下,对两岸经贸关系的错误定位与“防堵性”大陆经贸政策,在相当大程度上限制了台湾经济的发展,是台湾经济出现“边缘化”趋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顺 《世界知识》2014,(12):52-53
<正>蔡英文成为党内"共主",将有助于民进党的派系整合、世代交替与党务改革,并为年底岛内进行的"七合一"选举、蔡英文竞逐2016年"大选"提前整合党内势力、积累政治能量。5月25日,蔡英文以8.541万票、93.71%的超高得票率当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成为党内"共主",将有助于民进党的派系整合、世代交替与党务改革,并为年底岛内进行的"七合一"选举、蔡英文竞逐2016年"大选"提前整合党内势力、积累政治能量。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核危机,在台湾引发了一系列内在与外延的政经效应,并出现新的“反核运动”,使原本争议不断的核电与核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不仅给台湾核电与经济发展蒙上新的阴影,而且成为了民进党的政治斗争工具、马英九当局的新挑战,其后续发展可能影响未来的“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不计后果、疯狂地利用“统独议题”制造事端,并将“一边一国对一个中国”作为竞选主轴,声言“总统可以不当,公投一定要搞”。陈水扁的所作所为使岛内“台独”气焰更为嚣张,再度加剧了两岸的紧张关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11月18日警告说,“台独”就是战争。那么,为什么说“台独”已走到了危险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