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格斯语言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指导方言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甘肃秦安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大量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也是研究汉语演变与发展的重要资料。在恩格斯语言思想视域下探析秦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旨在为处理好方言使用与普通话推广之间的矛盾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方言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文化的振兴有利于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多种方言,汉语方言教学也是“现代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撰写方言调查报告、开展纠正方音活动、探讨方言与文化关系等教学实践,可有效地把安徽方言元素融入“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同源而生、交互影响的关系,从而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语言资源保护与地方文化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3.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地方文化特性;方言是语言研究的富矿,是构建汉语科学大厦的基石;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话,是评判不同地域人身份的一种标记。汉语方言研究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构建汉语科学大厦”、“提供侦破审讯参数”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方言自身是一种文化,同时又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玉林话是一种特色方言,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和文化内涵。本文简述玉林方言及文化研究概况,勾勒玉林方言研究逐步深化发展的轨迹,并基于玉林方言的实际,结合相关文化因素,提出玉林方言保护和研究及玉林方言文化建设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了解全国中小学方言使用与方言教育的情况,课题组对吴闽粤三个方言省区的七个县市25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法,问卷调查对象有561位教师、1459位学生,访谈70余人。通过调查发现普通话在方言区中小学校已经成为完全的教学语言与工作语言,但方言在校园内外的一般生活交往中还有较高的使用率,对方言的认同与支撑主要来自文化认同,中小学校中以方言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极少出现。建议推普工作仍应继续坚持;可给方言在非教学环境的使用留下一定的空间;方言教育应以家庭和社会为主,学校为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展、推广并普及普通话的工作日显重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方语言众多是其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富的标志之一。因此,正确、辩证地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对于传播各地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乃至促进民族大团结至关重要。探讨芜湖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律,不失为了解芜湖方言、全面推广普通话的有效方法,有利于丰富我们的民族文化和地方传统。  相似文献   

7.
方言因其鲜明的民族性、独特的文化性,而成为各种语言甚至是各种文化的精髓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语言规范化的普及,方言的地位和影响旁落。河洛大鼓具有较高的方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地位,亟需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方言与地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对玉林方言的一些词语的分析,可以探究玉林本地的一些文化现象,解读玉林方言词语的文化内涵,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闽南方言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南方言岛是明、清以来随着闽南地区的居民小规模向外播迁而在其他方言区内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对于探索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交际、语言的接触和语言的演变都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闽南方言岛的地理分布、闽南方言岛的历史形成、闽南方言岛的语言生活、闽南方言岛的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是探讨闽南方言岛必须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中所说的方言,指的是汉语的地域方言.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元素,是地域文化的基础.方言的使用,是语言生活多样化的表现.方言与普通话应该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1.
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收集和深入研究,并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关鞍山方言特殊词汇的研究目前语言学界尚无记载.本文对鞍山方言特殊词汇的构词语素、词义和句法功能等进行考察,通过实地调查整理,绘制了鞍山方言特殊词汇表,并对其方言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鞍山的地方文化建设和方言词汇的记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方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收集和深入研究,并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关鞍山方言特殊词汇的研究目前语言学界尚无记载.本文对鞍山方言特殊词汇的构词语素、词义和句法功能等进行考察,通过实地调查整理,绘制了鞍山方言特殊词汇表,并对其方言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鞍山的地方文化建设和方言词汇的记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鞍山方言作为东北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研究。为了保护作为鞍山地方文化一部分的鞍山方言,通过实地考察,从语音方面记录和描述了鞍山方言在声调变化和声韵母转换等方面的特征,得出了鞍山方言与普通话在不同语音特征上的主要表现,指出了鞍山方言在平翘舌发音、声母[r]的硬腭化等方面的一些不同于普通话的语音现象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潘诗雨  谢玲丽 《科技资讯》2012,(19):218-219
扬州方言是扬州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载体,在扬州地域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扬州方言和外来人员所讲语言的差异,造成了扬州本地人和来扬人员交流的不便与误解。在此背景下,如何在保护和保持扬州方言的前提下,拉近扬州与非扬州本地人之间的距离,是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了解扬州方言是学习和传播扬州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多方查阅文献资料,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扬州本地老中青三代人以及外来旅游、学习及务工人员等进行了分类调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调查者一位属于北方方言的徐淮片方言区,另一位属于苏州吴方言区,二者对扬州话的理解具有很大差异。但这一差异却能有效促进二者对扬州方言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从而从更为纵深的层面挖掘出扬州方言的根本特点,以便为来自各方言区的来扬人员学习和理解扬州话提供便利。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扬州方言中的一些特色词语和外来人员理解的差异,并且总结出扬州方言近几年的主要发展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夏伶俐 《科技信息》2012,(4):174-174
方言是从最原始的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是民族文化的承载,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以及外围的各种因素,各地方言演变的程度不一样,有些方言正在逐步消失。如果我们的方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并且保存得好,那么,通过对各种方言的了解我们就可以大致看到古代汉语的原貌,有利于我们寻找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6.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特征,地域文化对当地人的语言状况会产生重要影响,在词汇的选用上主要体现为,使用共同语的词汇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习惯。本文主要从吉林地域文化多样性、平民性、自然与人文环境、民俗风情等几个方面入手,考察吉林地域文化对吉林方言词汇选用产生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二者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常州方言亲属称谓语、社会称谓语中独特的语料进行探讨分析,展示常州地区称谓语的特点与变化,能使古老的称谓语更好地为今天的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亲属称谓是认识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广东茂名地区方言的亲属称谓,有其区域特征(如有"女甫""奶""爹""翁"等特色词),一致性比较强。总结这一地区方言的亲属称谓特点,对于认识茂名方言文化,对于了解广东三大方言的接触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分为四部分:一、茂名地区方言概说;二、亲属称谓的含义及亲属关系的分类方式;三、茂名地区方言亲属称谓的主要特点;四、亲属称谓反映出的汉语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文化意识的觉醒以及区域性收视市场的开掘和地方传媒的崛起,在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方言的运用。试从五个方面来探讨方言在影视剧中的美学特征:表现真实的生存状态;反映地域特色;造成一种新奇和喜剧效果;创作者意蕴的表达;发掘方言本身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20.
方言是一种正在萎缩的历史文化遗存。本文对方言及其界定、菏泽方言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