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孙强修订《玉篇》的具体时间,学界两说并行,实际上应是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原本《玉篇》删并《说文》11部,新增13部,部次也有较大调整;《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与原本《玉篇》小异。  相似文献   

2.
孙强修订《玉 篇》的具体时间,学界两说并行,实际上应是唐高宗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原本《玉篇 》删并《说文》11部,新增13部,部次也有较大调整;《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与原本《 玉篇》小异。  相似文献   

3.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玉部"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汉代以前玉的分类和在古代文化制度中体现的功能。本文先对"玉部"字中瑞玉字个数进行判定,确定讨论范围,并对"瑞"字在"玉部"字中的排列问题进行纠正。然后从命名理据角度以及参照《周礼》文献的介绍对《说文》中有瑞玉功能的17个字进行分类阐释。从而更好地了解古代的玉器文化。  相似文献   

4.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玉篇》版本源流考述常耀华《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正字的古代字典,是除《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之外我国现存的最古字书.它上承《说文》之绪,下开现代字典编辑体例之先.在中国辞书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后人把它看得与《说文》同等重要.《玉篇》...  相似文献   

6.
《新撰字鏡》引《玉篇》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是照引原本《玉篇》,即将原本《玉篇》字头下较长篇幅的内容照抄招录;二是节引原本《玉篇》。造成这两种引用方式的原因,是作者参照了不同的版本。利用《新撰字镜》引《玉篇》的异文,可以校勘宋本《玉篇》《篆隶万象名义》等典籍。  相似文献   

7.
词义探微·特①黄瑞云特,本义是公牛(雄性的牛)。《说文》:“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夺声。”《玉篇》:“特,牡牛。”牛父、牡牛,都是公牛。《广韵》徒德切(te),入声。《诗·鲁颂·宫》“白牡刚”孔颖达疏:“白牡谓白特,刚谓赤特也。”刚是的借字。《说文...  相似文献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清儒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研究《说文》的力作。清人卢文绍在为此书写序时说:“盖自有《说文》以来,末有善于此书者。”段氏在《说文解字注》中专劈“浑言、析言”为一类,系统地研究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他在此书第十二篇中写道:“凡诂训有析之至细者,有通之甚宽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能尽其理也。”为了阐发许慎《说文》的本旨并启发后学者。段氏对“浑言、析言”词,也就是古代汉语的同义词作了极其精细的分析、比较和考证,并进行了系统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反切的整理,认为《玉篇》音为梁代金陵雅音,其方言基础为吴音,进而推论《玉篇》音为西晋洛下雅言“南柒吴越”后的变体,为当时中国雅言的代表,而“北杂夷虏”的洛下雅言只能称为“次雅言”,因此说明梁时中国雅言的方言基础应是“吴语”。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说文》宀部字在甲骨卜辞和《诗经》里的使用情况,可以探寻它们在历时状况下的本体发展变化情况:上古时期使用的宀部字成为《说文》宀部字的基本词,并沿用至今,显示了较强的传承性。虚词较少,实词较多;引申义和假借义开始使用。上古宀部字的这种使用情况说明先秦时期是汉语汉字的发展期。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先牛在《谈艺录》中有《说圆》篇,对“圆”的哲理意蕴和审美内涵,作了广博的征引和深刻的阐发。从哲理意蕴来看,如“《易》曰:‘青立德,圆而神’”。对此,他在(管锥编》中曾作过如下的注释:“以圆转形容天运、遂心之周流灵活。””又如来了(太极图说解》曰:“O者,无职而大极世。”钱先牛认为:“我国先哲言道体道妙,亦以圆为象。”“O”这种循环往复,正体现了运转涵盖的功能,具有素朴的辩证法思想,正如(管锥篇》引黑格尔的话所说:“辩证法可象以圆形,端未衔接,其往亦即其还,日道真见诸反覆而返复。日思维运行如…  相似文献   

13.
对于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这篇警世之作的创作方法,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九二三年十月,沈雁冰同志在《读〈呐喊〉》一文里,就指出它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接着,有人认为这篇作品是“自然主义的作品”,更多的人认为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五十年代以后,鲁迅研究出现了新的高潮,有人认为这篇作品是浪漫主义作品,有人认为它是象征主义作品。八十年代,有人甚至认为《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意识流小说”等等,大家对这篇作品的见解颇异,但大多认为它的创作方法是单一的,直到严家炎同志明确提出“并用”说,认为  相似文献   

14.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5.
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重修时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有着密切的相互参照关系。大徐本《说文解字》所增新附字虽然不是与《说文解字》为同时代所出,但作为传世文字资料的一种,反映了唐宋时期汉字通行与使用情况。故我们将宋本《玉篇》收字及新增字部分与《说文解字》新附字进行多方面的穷尽比较,对宋本《玉篇》新增字与《说文解字》新附字的相互关系做出梳理,从而对新增字与新附字的性质、时间层次及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宋本《玉篇》异体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的异体字根据形体关系可分为"改换音符、改换义符、改换音符和义符、使用不同的造字方法、增加义符、使用两种字形、简省音符、简省义符、改变构件的相对位置"9类。究其原因,第一二三四类缘于汉字构形方式的开放性,其中有些是随语音变化调整音符。第五六七八类缘于人们的文化心理。第九类主要因为书法艺术的影响。异体字不是一成不变的,比较《玉篇》和《说文》,可见5种变化形式:异体字增加(减少)、狭义异体字变成部分异体字、狭义异体字成为音义(或意义)不同的字、音义(或意义)不同的字成为异体字。  相似文献   

17.
许慎《说文》对“武”的解释与“武”的本义“征伐、示威”完全一致,并非相违背。  相似文献   

18.
李善注释《文选》时引书众多,就字书而言,《字林》虽条例不多,但它的辑佚价值吸引笔者研究。本文就《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中字、词,同《说文》进行比较分析。从《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用《说文》引申义、《文选》李善注引《字林》同字解较《说文》更符合文本含义、《说文》本身释义的偏差使李善注《文选》引《字林》舍《说文》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就李善注《文选》而言,引《字林》较《说文》的确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秦地文学和秦代无文学》一文认为,《韩非子》属于秦地文学,这是不确切的。《说难》、《孤愤》是韩非子在韩国时的作品。《韩非子》中只有半篇《存韩》作于秦国。  相似文献   

20.
“床(牀)”,历来字书、词书和古注的解释大致有四:一为坐卧之具。如《说文》:“安身之几坐也。”《释名·释床帐》:“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释器》:“栖谓之床。”《广韵》:“箦也。”(箦亦床也)二为井干或井栏。一般皆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为证,诗词中多作“银床”或“玉床”。三为“凡安置器物者,多名曰床。如笔床、琴床、茶床、印床。”(见《中华大字典》)四为“凡荐居物下者,多谓之床,如乘齿牙之骨曰牙床,产朱砂之白石曰牙床。”(同上书)此义新版《辞源》改训为“底部”,增补“河床”、“矿床”二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