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序言人类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在体内产生似稳电场,通过观测体表电位的变化,可以诊断心脏的疾病。传统的心电图记录使用12导联及向量导联作为标测手段,然而其电极数目及其位置都不足以充分反映体表的电位信息。很明显,增加电极数可增加电位信息量,从而为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然而无限制  相似文献   

2.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表明,心血管病患者的死亡情况至少有一半是猝死。因此,猝死的研究与防治是现代心脏病学的研究重点之一。80年代出现了一种无创伤性的心电检测技术——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电图中QRS波终末部分高频低幅的碎裂波称为心室晚电位。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心脏病患者室性心率失常及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跟心室晚电位的出现有密切关系。但是,从体表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吸附式电极记录了荒漠沙蜥在不同体温条件下 ,在体心脏的单相动作电位 (MAP: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实验温度为 :5℃ ,10℃ ,15℃ ,2 0℃ ,2 5℃ ,30℃和 35℃ 7个温度等级 .结果表明 :(1)在最适温度 (2 0~ 2 5℃ )时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与高等动物及人类基本相似 ;但也有其特殊性 :动作电位 0期除极期最大幅值为 11.4 2± 2 .5 8m V;复极 2期电位幅值基本保持恒定 ,呈平台期 (PP2 :Plateau Phase2 ) ;在复极 3期末 ,电位基本恢复到 0电位(膜电位为 0 m V) .(2 )随着体温的升高 (5~ 35℃ )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呈温度依赖性减小 ;0期最大除极速度 (Vmax)呈温度依赖性增加 (5℃为 77.0 8± 4 7.11m V/ms;35℃为 614.63±10 5 . 0 2 m V/ms) ;低于最适温度时 (2 0~ 2 5℃ ) ,在 2相平台期末 ,又出现一次除极电位 (后隆起波 ) .其最大电位为 0 .5 8± 0 .18m V.(3)随着体温的升高 ,荒漠沙蜥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复极 1期电位呈温度依赖性降低 (5℃为 2 .2 4± 1.31m V/ms;35℃为 0 .82± 0 .4 9m V/ms) .(4 )心电图 (ECG)的同步记录表明 :心电图中的 QRS波与心脏单相动作电位 0期除极完全相对应 ;T波与动作电位的复极 3期相对应 .  相似文献   

4.
对40 例信号平均心电图的矢量幅值波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了心室晚电位在时频域中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心室晚电位在时频空间中特征分布明显,易于识别,可有效排除噪声的影响,从而提高心室晚电位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小波变换对28例信号平均心电图进行小波分析,得出其频谱标测图,并计算了晚电位检测的一种定量标准———正常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晚电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按照正常因子标准,28例信号平均心电图中包含的6例晚电位阳性全部检出,且没有错检,说明其检测的准确性很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 CTS—16超声心动图对从我院1650名健康检查者中筛选出的37例老年前期及老年期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了左室室壁活动异常、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微机分析。超声心动图所观察到的室壁活动异常与心电图的梗塞定位是一致的;此外超声心动图还可以观察到较心电图定位更为广泛的受累部位,如心尖部在各型心肌梗塞中均易受累。对于心电图异常而超声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可能与心脏功能恢复较好有关。Q 计数与超声结果相比显示 Q 计数越高,梗塞范围越大。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塞患者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因此,使用超声心动图微机分析陈旧性心肌梗塞,精度高、速度快,对于确立诊断,判断梗塞范围以及估计患者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胎儿心电图(FECG)是记录胎儿心电活动时产生的电激动传至母体体表的电位改变,可将胎儿心脏活动时产生的生物电流绘成图谱,反映胎儿的瞬间变化。它对母儿均无损害,操作简便,可在孕期反复应用。现将我院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500例孕妇进行FECG检查,并同时作胎儿监护无负荷试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波变换的心室晚电位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0例信号平均心电图的矢量幅值进行了小波变换,分析了心室晚电位在时频域中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心室晚电位在时频空间中特征分布明显,易于识别,可有效排除噪声的影响,从而提高心室晚电位一的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王惠君 《甘肃科技》2016,(21):124-125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作为心脏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笔者查阅近年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脏疾病的文献,作一综述,为临床更好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电图机限于记录纸的用量,通常不可能长时间地连续记录心电图。因此往往不能把某些具有诊断意义而却短暂出现的异常心电图及时记录下来。对此,我们研制了XDL—1型心电磁带录放仪。该仪器依据脉冲相位调制原理可将心电图长时间地连续记录在磁带上,然后回放,复原心电图在心电图机或心电示波器上,以供诊断、科学研究和医学教学用。  相似文献   

11.
静息电位是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它是产生其它电位的基础。局部电位是细胞膜受刺激部位的电位变化,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前提。动作电位是细胞膜受一定强度刺激,在前两电位基础上产生的非衰减性扩布的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静息电位的特性以及计算方法,通过Wilson理论对人体心脏电场进行数学建模,得到与静息电位相关的电场模型,并对心脏电场进行了仿真. 结果表明,利用电场强度进行探测可以得到理论探测距离和最佳的探测范围分别为160 m和20~60 m. 在探测距离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分析静息电位和电场强度的对应关系,可以达到区分人体及其他动物种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有可能造成心脏结构和电活动的改变,这些改变会造成心电图表现的改变.某些时候,运动员心电图的改变有可能反映出一些潜在的心脏病变,而这些心脏病变,有可能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面临巨大的风险.所以,心脏的病理性改变和运动训练所造成的生理性改变必须正确地加以区分.本文结合国内外新近的研究和报道,总结了利用12导心电图判别运动员心脏改变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把运动员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心电图改变区分出来.我们既不能把运动员正常的心电图改变视为病理性的,也不能忽略由严重心脏病变所导致的病理性心电图改变.尽管临床上有其他的方法用于鉴别运动员的心脏改变,但是12导心电图的使用无疑可以降低错误的判断并且可以减少运动员心脏风险筛查的开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体心脏电场的被动式非接触探测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好、无辐射、隐蔽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利用传统心脏偶极子模型,由单个心肌细胞推导出了心脏场源电位;建立了心脏-躯干模型和等效阻抗耦合电路模型,得到了心脏电场从体内到体表传输的传递函数和衰减增益;通过对人体躯干点电荷模型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人体心脏电场的探测方程,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由此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可以将人体心脏电场等效为点电荷电场模型分布,并通过仿真得到了人体心脏电场被动式非接触探测的理论探测距离.  相似文献   

15.
探讨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时,经右颈外静脉紧急床旁漂浮电极临时起搏方法的疗效。26例采用床旁非X线条件下,经右颈外静脉穿刺,在黑泥鳅导丝引导下到达深静脉,将球囊漂浮电极置入深静脉,使之随血流漂浮送至右心室,根据电极进入深度结合体表II导联心电图特征、心腔内心电图ST段抬高以及起搏的效果确定有效起搏部位,实施紧急心脏起搏。根据体表II导联起搏心电图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判断心脏有效起搏和电极移位,各为25/26例(96.2%)和2/26例(7.6%)。并发局部出血1/26例(3.8%),无穿刺部不可控制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起搏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易搬动又急需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溶栓或抗凝治疗而禁忌深静脉穿刺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静电动态电位模拟测试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接触式静电电位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引入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静电动态电位模拟试验系统,解决了静电电位检测中无法对被测物体静电电位进行实时跟踪测量的难题。并将该系统用于实际静电工程项目,分析了危险品作业过程中,及其他相似作业环境下,静电电位随摩擦时间、摩擦压力、分离速度、摩擦材料、温度、湿度变化的规律;得出在危险品作业的特定环境下,静电电位可能达到的峰值。实验结果如下:1)该系统能根据需要实时记录模拟作业过程中静电电位的变化,进行静电隐患的分析;2)利用此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得出了静电电位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和主次顺序,分析了各因素的交互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通心络对运动心脏的心肌保护效应。通过实验大鼠模拟运动心脏、测量大鼠体重和心脏重量及内分泌激素水平,对实验性运动大鼠灌注通心络,并观察心电图变化。结果表明耐力训练后,大鼠体重和心脏重量增加。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动,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对大鼠灌注通心络后,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得到改善,与灌注药物剂量大小和用药时间成正相关。实验研究表明通心络对大鼠运动心脏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际上的超声心动图所取得的是心脏中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运动构成的复合运动信息,不能准确反映其结构中某个部位的运动和变形等功能性运动信息,而本文通过心脏超声序列图像预处理,轮廓边缘提取,标记特征点选取和平滑薄板样条弹性配准等步骤,实现了心脏超声序列图像短轴室壁的轮廓跟踪,从而得到从心脏某结构部位的功能性运动信息。  相似文献   

19.
心脏B超序列图像动态新信息的提取与系统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从心脏B超、彩超序列图像中提取动态新信息的一种方法———全方向M型心动图 .它能够从心脏B超序列图像所显示的任何心脏结构的序列图像中提取出其任何部位互相同步的心动波形图 ,进而可以从中提取出心脏该结构该部位运动过程的所有动态信息 .文中还介绍了全方向M型心动图系统的实现和临床应用 .  相似文献   

20.
频谱心电图(FCG),即心电信号的功率谱估计图,是一种心脏检查新技术。本文首先在Welch法、自相关法和Burg法中选取综合性能比较好的Burg法作为谱估计方法,其次通过对几种心电图信号的Burg法谱估计结果作分析,发现频谱心电图对病症敏感性强,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相关结果用Matlab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