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6 毫秒
1.
美国黑人民族斗争史是一部血泪史。黑人对于自己身份的焦虑使他们一直都被视为“他者”。一些黑人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之外,成为主流社会的“他者”;另一些黑人则变成了同时置身于美国白人社会和黑人社区之外的双重“他者”。詹姆斯·鲍德温在《桑尼的布鲁斯》中刻画了这两类“他者”的形象,并指出他们走出迷茫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佳芩 《科技信息》2012,(35):I0161-I0162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要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对社会的不满。当他们了解了成人世界的虚假后,他们决定和这个丑陋肮脏的世界断绝联系.却又无法逃离这个世界。作为19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青少年的一个缩影,主人翁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内心充满孤独、矛盾、压抑和彷徨。在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他感到迷茫和疏离,主要原因包括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霍尔顿与父母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以及学校的氛围和老师让他感到的虚假。霍尔顿经历了成长路上的种种阵痛,但由于他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他眼中仅存的一些美好事物,他最终再一次在成长路上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和这个社会达成了一定的妥协。  相似文献   

3.
汪永晨 《大自然》2011,(6):38-41
从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说起 家住美国墨西哥湾的渔民麦克和翠丝也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护水联盟的海湾护水者,他们家六代都是渔民,现有5个子女、15个孙辈。这些孩子中只有一个在休斯敦城里工作,其他人仍以打鱼为生。在休斯顿居住的是麦克的孙子,暑假里他和爷爷一起出海打鱼,但是他闻不惯船上的鱼腥味。奶奶对他说:你想一想那就是钱的味道,就会喜欢了。  相似文献   

4.
每年有85万以上的美国人受到心脏病的折磨,而他们中的一半人因心脏病猝死。甚至是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就职白宫时,配备了全国一流的医生,却也不知道心脏病已悄然降临到他头上,更不用说我们普通老百姓了。  相似文献   

5.
杨晋 《世界知识》2011,(19):69-69
如果美国人选下届总统,他们会选谁?答案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因为他的名字“Jobs”就是工作的意思。当然,这只是个笑话。  相似文献   

6.
很多朝鲜人将李承晚看做他们的“乔治·华盛顿”。他1875年生于北朝鲜,读书期间成为朝鲜学生运动的头面人物。在1897年,他被监禁,并在监狱中遭受了严刑拷打。在监狱里,李承晚变成了一个基督徒。他在1904年获释后,他去美国留学,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哈佛大学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美国进步主义学派史学泰斗查尔斯·比尔德的《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一书于1913年出版后,在 美国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所提出的“阶级冲突论”的宪法解释在美国盛极一时,甚至教科书中也以 他的观点为依据。但是,二战后,比尔德的观点受到了挑战,“新保守派”、“新思想史学派、“新进步主义 学派”对比尔德的宪法解释,或提出质疑,或加以修正和发展,不过,他们都认为比尔德并没有给宪法提 供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Anne  Laure  Gannac  葱葱译 《青年科学》2011,(7):54-55
你睡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美国摄影师大卫·贝尔曼·伊齐卡用了15年时间,把他的照相机挂在匿名志愿者的床上,记录下他们夜晚熟睡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选择     
《科技智囊》2008,(3):I0046-I0046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人物性格与文化透视姜岳斌海明威是个地道的美国人,他作品中的两类主要人物,即“迷惘的一代”与“硬汉”,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体现了美国人的性格特征及其嬗变。“迷惘的一代”是一群在战争中饱受伤害的美国青年,他们在价值观念上已开始了对传统的反叛,但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二战时的同盟国、冷战时的“救济者”,现在则是事端的制造者。朝鲜人,不喜欢美国,因为它破坏了朝鲜民族的统一;古巴人,不喜欢美国,因为它制裁着他们;伊拉克人,不喜欢美国,因为美国给他们点燃了一个战争的火山;本·拉登,不喜欢美国,因为他压根儿就不想看到美国。但,希腊人,喜欢美国,因为杜鲁门援助过他们的民族政府;格鲁吉亚人,喜欢美国,因为它可以帮助其摆脱前苏联的阴影;日本人,喜欢美国,因为有人公开表示要支持它入常;台独分子,喜欢美国,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是他们永远的靠山。从罗斯福总统到小布什先生,无论是民主…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1月31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为期三天的中东之行。他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巴以紧张局势降温是他此行主要意图。自2022年12月29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被认为是以色列史上“最右翼政府”宣誓就职以来,美国发起高官访以“接力赛”,在短时间内连续派出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降温巴以冲突,维持地区稳定局势是他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沃顿的人马     
柳杰 《世界博览》2010,(5):85-85
挺喜欢在电视上看郎成平讲课,喜欢的原因主要是:他的谈锋甚健——他不光谈中国、美国,日本的金融,也谈越南、泰国、香港的金融,谈谈他们吃过的亏、上过的当,让我们这些金融知识的门外汉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他喜欢“大放厥词”,在一片和谐中,就他声音挺刺耳。学术界有些唱反调的人是一个好的征兆。而且,他没有故作高深、语重心长的姿态,而是庄谐杂陈、眉飞色舞,样子十分可亲。  相似文献   

14.
《少儿科技》2009,(5):9-9
那是1926年。 某天深夜,美国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冯·卡门和他的学生弗兰克正在紧张地运算着,那是从曲线推导出数学方程。忽然,他们想起开往亚琛的电车只有最后一班了,便像从梦中惊醒一般,急匆匆朝伐尔斯车站赶去。  相似文献   

15.
夏明滇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4):39-42,45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在《美国牧歌》中,菲利普·罗斯展现了小说中的历史因素,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处于两难境地的犹太裔美国人的深层思考,他们试图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并过上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生活,从而实现他们的美国梦,获得犹太裔的身份认同。事实上,他们田园般的美国梦并不能真正实现,美国对于这些犹太裔美国人来说也并非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板门店谈判时常陷入僵局,因为谈判双方都不让步。有些时候,大家都相信谈判桌上陷入僵局的时候,在战场上打上一仗,就可以为自己赢得主动。大家都把谈判当做战场上的斗法,虽然大家的目标都是结束这场战争。不过,对于联合国军而言,他们受到的压力更大,尤其是作为美军代表的乔埃将军的团队,他们受到了美国国内的强大压力,美国国内的反战势力希望他能尽快在谈判桌上结束这场战争。比之美军的谈判代表,中国和北朝鲜的谈判代表并不慌张,至少在表面上看来,他们并不急于结束这场战争,相反,他们还可以把谈判用于宣传目的。中朝方面希望和美韩方面交换全部战俘。可悲的是,美韩一方对于交换俘虏问题并不是十分看重,他们并不寄望于交换回来的俘虏,待他们回归后重新编入军队以建立自己在兵力上的优势。为了向中朝一方施加压力,李奇微和范佛里特决定继续打下去,以保持在谈判桌上的对中朝一方的压力。虽然这看似是个正确的决定,但是美国公众却无法接受,因为继续战争将导致更大的伤亡,因为无论对于美国政府、军方高层还是对美国公众而言,大家都没有奢望取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7.
陈竹告诉你     
去年夏天,陈竹从美国回来。他和我谈起在美国的种种经历:美国政界一位显要人士的接见,美国6个州、市授予他荣誉公民的称号(他们称他为ChinaSuper-man)他还谈到中国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为他拍摄的专题片,他所创办的国际康复中心的筹建,等等。谈起这些。26岁的陈竹自然有一种成就感,但并没有炫耀的意味。我觉得他更成熟了。一回到北京他便忙得不可开交,天天有活动,但大部分时间是接待挤满了他客厅的那些求他治病的人。每天早、午、晚三批,似乎不曾间断。他几乎不能休息。不分尊卑贵贱,他都一视  相似文献   

18.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24):11-11
“我希望自己在人们的记忆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没有为了迎合政治而出卖我的灵魂。我带着自己的价值观来到华盛顿,也带着同样的价值观离开。” ——美国总统布什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说,他希望以一个解救了5000万伊拉克人和阿富汗人并帮助他们实现了和平的总统而著称。  相似文献   

19.
《青年科学》2013,(2):52-55
最古老的军功章:美国紫心勋章紫心勋章是世界上仍在颁发的历史最悠久的军事荣誉,而且是第一种向普通士兵颁发的勋章。尽管这枚勋章在今天的美国勋章中级别不高,但它标志着勇敢无畏和自我牺牲精神,在美国人心中占有崇高地位。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各州民兵遭受了很大的伤亡。为了表彰有功的普通士兵,华盛顿建议给他们晋升军衔或给予酬劳,但是1782年的大陆会议却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华盛顿对此颇为不满,决心用另一种方式来嘉奖这些士兵。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华生提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有一段典型名言:给我1至2个健康的形体良好的婴儿,和一个由我自己指定的抚养他们的环境,我从这些婴儿中随机抽取一个,保证能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类专家一医生、律师、商人和领袖人物,甚至训练成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倾向、能力、禀性如何以及他的出生属于什么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