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达开在出走途中,是否对所有来投靠的天地会员都“力拒不纳”?为什么不能与大成国协力抗敌?在与会党的关系上他究竟奉行了什么政策?这些都是研究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关系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在评价石达开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搞清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不少同志都用分裂主义、流寇主义路线加以解释,我们觉得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值得商榷。下文想结合石达开整个出走过程中的所作所为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2.
太平天国最高领导层的内讧,埋下了洪、石矛盾的种子。石达开被迫出走安庆,主要责任在洪秀全。当天京局势危急时,石达开没有移师救援,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手中兵力不足,二是针对当时的军事形势,他有了更为深谋远虑的挽救天国的战略构想。进军江西、浙江,牵动清军大局,事实证明比直接赴援天京效益更佳。"分裂主义"的罪名无论如何也不能强加于石达开头上。  相似文献   

3.
一八五七年五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因被天王洪秀全重重“疑忌”而率师离京出走,经安徽、江西、福建又折江西南安,下湖南,计欲取道入蜀,不能得手,遂于一八五九年七月末突入广西。石达开的回师,使自太平军全股北上后遭到清军“随时堵剿”,“近十年颇安谧”的广西各地农民革命斗争,又得到了复兴。在两年又三个月的时间里,石达开征  相似文献   

4.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讧,史称“天京事变”。1857年,翼王石达开被迫出走,率部十余万众离开“天京”(今南京市)。1859年10月,攻占广西庆远府(治所旧址在今宜州市)。次年三月,石达开偕张遂谋、李岚谷等属员郊游于庆远府城城北一里许的北山。游次白龙洞,石达开“旋见粉墙刘云青句,寓意高超,出词英俊,颇有斥佛息邪之概,予甚嘉之,遂命将其诗句勒石,以为世迷仙佛者警。予与诸员亦就原韵立赋数章,具刊诸石,以志游览云。”罗继高宜州白龙洞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及其部将唱和诗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曾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近代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这是壮族人民的光荣。但是由于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沉痛的教训。金田首义的功臣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人,其祖父先从桂平县碧滩罗禄洞搬迁到贵县奇石那良村,后搬到那帮村。这一带地方是壮族聚居区。其父亲石昌辉,娶六忽村壮族周氏为妻,于一八三一年生了石达开,取乳名亚达。石达开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他“家稍裕”,其  相似文献   

6.
1953年,浙江文管会发现一份吉庆元、朱衣点等六十七员太平军将领上天王洪秀全的本章抄本。这个《本章》,比较完整地叙述了翼王石达开自1857年离开天京起,至1861年离开广西入川止这一段时间的军事活动情况。30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专家学者,都把它当作“研究石达开所走的分裂路线最重要的一篇文献”,关于石达开回桂后部众离散问题的研究,也是  相似文献   

7.
关于石达开安庆“易制”问题,是毁是誉,是褒是贬,长期以来,史学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霸道之时,有人挖空心思抓住这一问题大做文章,歪曲了事实,搞乱了理论,因此,认真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展开争论,澄清事实,拨乱反正,这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愿意抛砖引玉,期冀以管蠡之见,就教正于研究太平天国史的同好。(一) 一八五三年秋,“翼王上安省安民”,年底回天京。一八五四年秋至一八五六年天京变乱前,石达开多次西上督师,“又奉伪旨踞守安庆”主持太平天国在安徽、江西以及湖北等省的军政。这是石达开安庆“易制”的时间和包括的地区范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很多同志对石达开的评价作了新的探索和论述,于石达开的是非功过有了比较正确的评定。在评定石达开的诸问题中,要害问题是最后大渡河兵败被俘的性质是什么?而决定这一性质的关键,又是石达开自赴清营之举。本文试从石达开兵困大渡河畔到全军复没的种种现象入手,探寻其内部规律,从而认识石达开自赴清营之举的本质,以求正于同志们。要确定事物的本质,首先要观察事物的现象。本质必须通过许多现象的总和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人,壮族,十六岁投身于农民革命,是金田起义谋立创国的六王之一,太平天国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太平天国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这是壮族人民的光荣和骄傲。石达开一生的英雄业绩,曾经赢得了全国人民、特别是他故乡人民的崇敬和热爱。人们为了表达对石达开的敬仰和爱戴,曾在风景秀丽的贵县中山公园修建翼王亭,亭边树立一块石达开祖墓碑,又把石达开家乡改为达开乡,达开乡兴建的一座水库命名达开  相似文献   

10.
一 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相互猜忌、残杀,天国政权处于危急之中。年轻有为又有声望的翼王石达开回到天京(南京)后,不但得不到重用,还遭到排挤,性命也无法保障。在“用是自奋勉,出师再表真”的思想指导下,于1857年5月,率领10万大军,从京城出走,经江西转战浙江、福建,复入江西攻入湖南,企图经鄂西进入四川,以天府之地重振天国事业。1859年5月,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在湖南宝庆等地,遭到巡抚骆秉章清军和团练的阻击,入川不能,兵分两路由湖南和广东进入广西,与国宗石镇吉在桂林会师,制定了“假道黔境,以窥蜀疆”的进军路线。  相似文献   

11.
李锦贵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上林壮族农民起义的首领。陈开、李文茂在浔州创建大成国,他奋起响应,密切配合黄鼎凤攻占了上林县城,建立了农民政权。石达开回师广西,他率众归附,与太平军协同作战,攻下武鸣等地,并在人力物力上给石达开以很大支援,使石达开经过数年在漫无边际的游击战中所损耗的力量又获得新的补充,继续他的远征。  相似文献   

12.
大渡河访古     
在一个细雨纷霏、山色空蒙的夏日,我们来到了古战场紫打地。大渡河惊涛拍岸,马鞍山乱石穿空,一如当年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与清军搏斗、血战、威武壮烈!为了纪念太平天国起义一百三十周年而召开的石达开专题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一年八月一日至五日在大渡河畔的四川省石棉县举行。承蒙东道主的好意安排,代表们趁着参观古战场的难得机会,实地考察了紫打地、老鸦璇、阳桥、洗马姑等多处遗迹,走访了当地一  相似文献   

13.
一、重建天朝领导核心"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咏史诗是今人柳亚子先生概括太平天国败亡的主要原因:领导人蜕化变质;偏师北伐悲无继:同室相残丧国本;从而铸成千古遗恨而发出的深沉咏叹.洪秀全亲自导演的天京变乱这场历史悲剧,以杨秀清被害、韦昌辉伏诛,秦日纲等数万太平天国骨干力量惨遭屠戮;石达开率领数万"精壮之士"远征不返"的沉重代价,使得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夺个人权势的矛盾,暂时缓和下来了.可是,洪秀全自隳长城,却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军事形势急剧恶化.一八五七年下半年,秋冬肃杀的寒风,把重城要地相继失守的噩耗和各地守将频频告急的文书,雪片般纷纷飞向天京.六月十一日,溧水失守.七月十六日,句容陷落.  相似文献   

14.
评《冯云山新传》吴小茵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一向受中外史家的高度重视。南王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的真正开创者、组织者,是“谋立创国”的第一人。如果说洪秀全赋予了太平天国以思想和信仰,那么,冯云山赋予了太平天国以组织和机体。因此,对他的研究是太...  相似文献   

15.
李文彩(?—1872年)是太平天国时期广西壮族农民起义军的英雄,也是太平天国后期翼王石达开手下的一位重要将领。他曾率部转战在广西、广东、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七省,坚持斗争达二十年之久。最后在咸同贵州各族农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太平天国“男女平等”思想的评述,对太平天国婚姻观念、婚姻制度的分析,以及对太平天国保护妇女权益的特殊措施的介绍,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对妇女解放的历史贡献。文章认为,太平天国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石达开回师广西两年多的征程,遭遇到的最凶恶,最棘手的颈敌是广西各地的团练,由于石达开没有正确的政治策略,在少数民族地区活动又没有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因而无法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成了一支没有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孤军,在作战中处处陷于不利的地位,石达开回师广西反团练的斗争失败了。  相似文献   

18.
《李秀成自述》说:攻占南京后,太平天国曾计及“结往河南,欲取得河南为业”;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说: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仍“思迁河南都”。对此,我们过去仅从太平天国本身,或系从太清关系着眼去进行探讨,所以总也抓不住其中之要领;实际上,他们“迁都”之想法,乃是与太外关系紧相联系在  相似文献   

19.
衢州地当浙赣皖闽四省要冲,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曾显示其重要战略地位。清军为防止太平军自江西或皖南入浙,很早就在衢州常山一线驻扎重兵,把衢州列为浙江“三防”之一。太平军多次入浙取道衢州附近,但每次进攻衢州城均未得手。翼王石达开、侍王李世贤、忠王李秀成曾先后率领主力部队,兵临衢州城下,奈屡攻未克。自1855年开始用兵浙江到1864年最后退出,两头合计将近十年,浙江大部份府县都曾被太平军占领过,而衢州却始终控制在清军手中,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最近衢州修篡方志,要我解这个“谜”。不妨回顾一下史实。  相似文献   

20.
谶在传统中国社会是一种禁忌。在历代社会危机中,谶常常被起义者用来附会动荡局势,以证明起义符合“神性”。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领导的太平天国摆脱不了谶的影响。他们也主动利用谶的巫术制造各种“伪谶”获得起义声势的壮大。金田起义前期的谶,普遍带有明显的小农色彩,与洪、杨的宗教观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