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邓小平所设计的政治改革的路径、政治体制改革启动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的着力点、政治体制改革评价标准和应达到的目标可知,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始终围绕着发展社会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实现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逻辑主线展开,具有坚定的政治性,鲜明的中国特色,操作过程的务实性,理论的前瞻性和创新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突出的优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政治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基本的国情.赵紫阳同志以此为立足点,在十三大的报告中指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从我国的国情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实际情况看,改革必然包括加强民主和完备法制两个方面.因为只有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才有可能高效率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但也必须看到,改革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不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进程困难颇多,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并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发展的涌动着的三大潜流,它们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现在和将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公民政策参与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民主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政策参与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也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根本方向。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就是要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本质特征;就是要深刻把握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就是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坚持并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邹丽莉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4):82-84,9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然要求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们从经济结构多元化对政治稳定、政治一体化、政治参与和政治机构发展这四个层面的影响来系统分析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基本方针"、"四项政治制度"。"一个基本方针"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由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方向所决定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政治要通过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四项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项政治制度"是"一个基本方针"的制度载体。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坚持走这条由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开辟出来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法制包含于民主政治之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光荣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践行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在于如何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中国的发展离开了社会主义便失去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离开了中国的发展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保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就是要找寻中国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最佳结合点,使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这也是社会和谐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的深层含义。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实现中国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要求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必须深刻认识民主政治发展的艰巨性.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实践,使民主政治建设既有的根基不稳固;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使民主政治建设背负的包袱太沉重;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使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束缚难排除;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挤压性矛盾,使民主政治建设面临的任务很紧迫.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进一步丰富民主形式、如何发扬基层民主、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如何促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良性互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解决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自信、坚定,关系着中国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政治责任,起着关键作用。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内情况,而不断进行探索的历史性课题。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构建以及我们党执政地位和环境的变化,都需要推进并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是基础,是第一性的,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政治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为了全面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研究市场经济与政治制度,市场经济与政治发展等问题。 一、市场经济与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但是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上,存在着一些重大缺陷。这里所说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就是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而具体的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总和就是政治体制。实践证明,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这种政治制度对于发展国民经济,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团结人民共同奋斗发挥了并正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才有希望,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代青年的政治认知即当代青年对政治客体即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规范、政治功能等方面的认识、评价和判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日益普及,诞生了独特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在推动当代青年政治认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网络文化给青年的政治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不仅有利于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日益形成,公民政治日益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公民社会的形成是以社会成员的公民化为重要标志的,社会成员的公民化也是公民政治发展的必要条件。公民政治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完善,公民社会为公民政治提供社会保障,两者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反映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价值诉求。在当代中国,实现社会公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各种不和谐因素,归根到底,就是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公平就是实现资源或利益的平等分配,尤其是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同时,社会公正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反映了和谐社会中构建公正思想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自觉,集中凸显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拓展,建设性地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模式。这既表明邓小平在实践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超政治智慧和理论创新高度,也表明这种重大创新不是在枝节而是在根本上,不是在局部而是在整体上,即在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性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的当代结合模式与选择路径这一重大理论课题上,获得了升华,使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了系统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9.
只要承认存在着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规律,我们就必须承认普适价值的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最一般规律与价值,同时要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这些普适价值,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不断地推进政治改革,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地促进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和发展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恢复和建设而逐步展开的,它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政治逻辑关联,并且是其重要而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