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蔚培龙 《大自然》2011,(3):55-57
狍(Capreolus copreolus)隶属于偶蹄目、反刍亚目、鹿科、狍属,义名矮狍、野狍等,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鹿科动物。狍广布于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在我国分布于东北区大兴安岭亚区、长白山地亚区、松辽平原亚区,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黄土高原亚区,蒙新区天山山地亚区,青藏区青海藏南亚区;边缘分布于西南区西南山地亚区,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  相似文献   

2.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统布设的91个红外相机点监测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梅花鹿4个季节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梅花鹿4个季节都集中分布在珲春保护区中部靠近中俄边境线区域,其多度分布在夏秋冬3季无显著差异,春季与其他3季有显著不同.运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梅花鹿种群多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除蒙古栎林以外的阔叶林对梅花鹿有正向影响,梅花鹿的多度随着距人类活动的区域距离增加而增加,与野猪(Sus scrofa)共享同一生境,同时与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布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小鼷鹿     
一谈到鹿,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那头上长着分杈的骨质大角、身高体壮、奔跑如飞的马鹿、水鹿、驼鹿以及梅花鹿。如果有人告诉你,世界上有一种以“鹿”为名的动物只有兔子那么大,你会相信吗?这也难怪,平时动物园展出的各种鹿、养鹿场饲养的鹿,都是些“大块头”。个头只有兔子那么大小的“鹿”,国内没有任何动物园饲养展出过,人们对它们自然很陌生。这种动物名叫鼷鹿,由于高度特化,动物学家将它们列为一个与鹿科同级的分类阶元——鼷鹿科。鼷鹿共有4种,分别是小鼷鹿、大鼷鹿、斑鼷鹿和水鼷鹿。前3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的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水鼷鹿分布于非洲的加纳、塞拉利昂、喀麦隆和刚果等地。其中小鼷鹿(Tragulus ja-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鹿科动物资源丰富的国家,梅花鹿马鹿、麋鹿、狍子等等都被人们所熟识,可能有人并不知道还有这样一种鹿科动物———獐。我虽然早就知道獐,但是喜欢上它,是在对它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先介绍以下它的大概情况:獐别名河麂、牙獐,属于鹿科,共有2个亚种记录:HydropotesinermisinermisSwinhoe,1870,分布在我国;H.i.argyropusHeude,1884见于朝鲜。现在就我国、朝鲜、韩国和英国境内有分布其中英国的獐是20世纪从我国引种过去的。在我国,獐是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在1994~1996年间出版…  相似文献   

5.
付义强 《大自然》2010,(2):24-25
梅花鹿(Cervus nippon)隶属于偶蹄目鹿科鹿属,是东亚季风区特产的珍贵经济动物。中国是梅花鹿的主产区,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也有分布。梅花鹿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由于柄息地破坏和人为猎杀等原因,野生梅花鹿的种群数量已不断减少。目前我国野生梅花鹿估计只有1000余只,比“国宝”大熊猫的数量还少,分布范围也仅限于吉林、安徽、江西、浙江、四川、甘肃及广西的零星山林中。梅花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定为濒危物种,也是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6.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又称坡鹿,是珍贵的热带鹿种,仅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岛。在分类地位上,它是泽鹿的四个亚种之一。其他三个亚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如印度、缅甸、泰国等地。坡鹿是濒危鹿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坡鹿在鹿类家庭中属中等个头,与梅花鹿体型大小相近,头、颈、躯干及四肢长得十分均称,显得矫健而清秀。雄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NCBI数据库获取马鹿(Cervus elaphus)Cyt b基因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马鹿Cyt b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结构和相关功能的预测分析,了解马鹿mtDNA Cyt b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马鹿Cyt b编码的蛋白质为疏水性蛋白质,推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包括LOC100524873,UQCRC1,UQCRQ,ND1,MT-ND2,COX1,COX2,COX3,ND4H和CYC,功能与电子运输、耦合质子运输以及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活性有关;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有2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和34个磷酸化位点,9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定位于内质网和细胞质膜;马鹿与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亲缘关系较近.这对于马鹿种质鉴定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与梅花鹿的渐渗杂交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梅花鹿地理分布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综合化石记录、历史文献和野外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梅花鹿地理分布的变迁进行了探讨.早更新世,梅花鹿分布于华北区和台湾;中更新世至全新世,向北扩展到蒙新区的东部、东北区以及朝鲜、苏联西伯利亚东南部,向南经华中区的东部分布到广西和越南北部,另有一支经东部滨海平原迁移到了日本.川西高原的四川亚种是由华北区向西南延伸的一支演化而来.梅花鹿是适应性很强的林缘动物,其分布区急剧地缩减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有关,更主要地是受冰期后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1年至2016年,在内蒙古记录到的野生鸟类物种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2000年《内蒙古动物志(第二卷)》出版后至2016年,有多种内蒙古鸟类新纪录乃至中国鸟类新纪录被发现.本文统计了2001~2016年内蒙古鸟类新纪录共57种,部分新纪录鸟种已被收录于《内蒙古动物志(第三卷)鸟纲非雀形目》和《内蒙古动物志(第四卷)鸟纲雀形目》,但一些新纪录在内蒙古的分布记录情况还不为广大鸟类学者所熟知.对近16年内蒙古鸟类新纪录的分布和记录状况梳理和总结后发现,这些新纪录鸟种主要分布于与内蒙古临近省市交界地区和较大的湿地.其中,在蒙新区与华北区及东北区交界处的新纪录鸟种已知分布于邻省市,部分内蒙古新纪录鸟种可能由邻省市扩散到内蒙古;原分布地距内蒙古较远漂泊至内蒙古大型湖泊的多为迷鸟或旅鸟.未来这些地方仍有可能是产生内蒙古鸟类新纪录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0.
狍的眼睛     
狍当归属于鹿的一种。比麝和獐略大,比鹿略小。由于它不像鹿和麝一样,有珍贵的鹿茸、鹿心血、麝香可入药,甚至连它的皮也不像獐的皮一样可制成细软的皮革,所以它无幸列入动物的受保护“名单”。一向被人认为既没什么观赏价值,也没什么经济价值。人养火鸡、养驼鸟、养狐、养貂、也养山雉和野兔,就是不养狍。所以狍似乎是动物中的劣种,是山林中的“活动罐头”,任谁都可以设套子套它,或用猎枪射杀它。东北山林中的鄂伦春人,以狍为主要的猎捕之物。他们吃狍肉如我们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采用样线法结合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固定监测样线的兽类进行调查和监测,并分别采用相对遇见率和拍摄率指标,分析、比较兽类物种的相对丰富度.结果显示:共记录重要兽类物种10种,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紫貂(Martes zibellina),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黑熊(Ursus thibetanus)、青鼬(Martes flavigula)、猞猁(Felis lynx)、马鹿(Cervus elaphus)等.其中,相对遇见率最高的兽类是狍(Capreolus pygargus),其次是野猪(Sus scrofa)和紫貂;拍摄率则以野猪最突出,其次是狍、紫貂、马鹿等.相对遇见率和拍摄率均随固定监测样线设置地点海拔高度和植被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总体上以山下部较丰富.  相似文献   

12.
食草动物依赖胃肠道微生物分解利用天然木质纤维素物质。为获得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本文将东北梅花鹿粪便样品,经过研磨,重悬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唯一碳源的富集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和筛选,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显示纤维素水解圈,通过纤维素水解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比值,初步判断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纤维素能力.筛选出106株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包括72株细菌、22株真菌和12株放线菌.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这些纤维素降解菌主要集中分布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本文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反刍动物肠道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筛选方法,为东北梅花鹿肠道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By using Caterpillar-SSA analysis method, through the process of embedding,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grouping and diagonal averaging, the seasonal precipitation trend at north Helan Mountain and Baiyinaobo regions, Inner Mongolia for the next 20 years is forecasted. The results show an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trend from 1992 to 2004. In the subsequent decade the precipitation should reduce quickly, and it will reach a minimum near 2012 to 2014 in both regions. The drought caused by the decrease of the precipitation from May to July in the north Helan Mountain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2013-2014 is probably quite similar to that around 1929. Further, the period of precipitation gradual increase follows in the researched regions.  相似文献   

14.
Inrecentyears,greatprogressofdendroclimatologystudyhasbeenmadeinChina,andlotsofvaluabledatahavebeenobtained.Theclimaticfactors,suchastem-perature,precipitation,etc.,havebeenreconstructedonthebasisoftree-ringdataforthepastseveralcenturies[1—5].Thesedatahaveplayed(orwillplay)animportantroleinbothregionalandglobalchangeresearches[6].Sofar,however,tree-ringdatafromtheboundaryofthedeserttoloessareainnorthwestChinaaresparse[7].Thisstudywillusethetree-ringdataintermsofthestatisticalmethodtoreconstr…  相似文献   

15.
阿勒泰马鹿是我国马鹿中的一个优良亚种。本研究对阿勒泰马鹿的栖息地及生境选择;相对数量及食性;阿勒泰马鹿亚种的特征及体足量衡度、产茸力、繁殖力、现状及提高繁殖力进行了调查分析。阿勒泰马鹿体尺量衡度都高于天山马鹿和东北马鹿,公鹿肩高平均141.19厘米;产茸量高于东北马鹿76.26%,高于天山马鹿63.94%,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利用阿勒泰马鹿优良种值改良我国马鹿的前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梅花鹿FGF10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理化性质分析、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分析、磷酸化位点和疏水性分析、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功能结构域分析以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梅花鹿FGF10基因编码213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3.84kD,为碱性不稳定蛋白;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共有26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和随机卷曲组成.具有FGF典型的FGF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梅花鹿FGF10与哺乳动物FGF10相似性较高,并且与牛、羊在亲缘关系上最相近.为梅花鹿FGF10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SIKA DEER,CERVUS NIPPON,WAS HISTORICALLY WIDE-SPREAD THROUGHOUT NORTHEASTERN ASIA,FROM THE USSURI REGION TO VIETNAM,INCLUDING THE KOREAN PENINSULA,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AND THE JAPANESE ARCHI-PELAGO,AND UP TO13SUBSPECIES HAVE BEEN DESCRIBED[1].THE FO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鹿鞭及其伪品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鉴定方法,为鹿鞭的鉴别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柱层析法从鹿鞭及其伪品中提取线粒体DNA并进行随机DNA多态性扩增.结果正品鹿鞭(梅花鹿鞭和马鹿鞭)与其常见伪品(牛鞭)线粒体DNA随机扩增产物的电泳图谱有明显区别,条带数量和位置均不同,说明本方法可以有效区分正品鹿鞭与其常见伪品.结论 RAPD技术可为鹿鞭及其伪品的鉴别提供一种简单、有效、可信度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Roaring by red deer stags advances the date of oestrus in hin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 McComb 《Nature》1987,330(6149):648-649
Some male mammals call loudly and repeatedly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 Although the song of male birds is known to have effects on male-male competition, mate selection and ovulation, until now the loud calls of male mammals have been shown to affect only competition between males. Although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loud calling could also serve to attract females,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has a direct effect on reproduction in female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investigated for any mammal. Here I report that roaring in red deer (Cervus elaphus) advances ovulation and that harem-holding males can improve their mating success by regular calling.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全区总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2.3%,草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4.6%。到1989年底,有6种鹤在内蒙古地区分布,并均有繁殖记录。但近十年来的考查表明,目前仅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在内蒙古地区繁殖。在繁殖季节,灰鹤曾多次见于呼伦贝尔盟,但从未见卵或雏鸟。内蒙古东部地区是丹顶鹤和白枕鹤的主要繁殖地。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蓑羽鹤的主要繁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