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科学》2006,(10):47-48
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能够用声音交流,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领。但对斑胸草雀来说却是一个例外:因为年轻的雄性斑胸草雀是从它们的父辈那里学会唱歌的。 研究者发现,斑胸草雀学唱的方式和人类学习语言一样是有规律的。在学习方式上,有的斑胸草雀能一口气把整首歌都背下来进行模仿,用这种方式学唱的鸟能够较好地把握歌曲的韵律和长度,但仔细听的话,却会发现它们所模仿的内容可能会大相径庭。而有的斑胸草雀每次先选择整首歌的其中一段,化整为零,然后再拼接成章。当然,这两种方法最后都能够使它们学会唱歌的本领。  相似文献   

2.
晓英 《科学》2004,56(5):44-44
据英国Nature,2004,430:448报道,三位法国学者对斑胸草雀(zebra finch)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除灵长动物外,鸣禽也能估计群体中配偶间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春暖三月,田埂河岸荠菜、红丝草等烂漫著花之际,到处可以听到叽叽……的野鸭(凫)叫声,这是它们保卫各自领有的生息之地的势力范围而发出的鸣叫声。这种大型白鸻目的鸟类对保卫自己的生存空间的意识十分强烈。对鸦、鸢等鸟类不用说了,即使是同类凫的闯入,也会引起剧烈的搏斗。甚至凶残如鼬鼠等的入侵,也会遭到凫的反击。另外,为护卫鸟卵与鸟雏,对入侵之敌作出的虚张声势的恫吓反击,更使观察者感到兴趣。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蛙和一些昆虫的叫声是为了邀请同类的雌性前来幽会,但是遇到意外的倒霉事时,它们却不用叫声来为自己寻求伙伴。那么,公鸡经常"喔一喔一喔"的啼叫又是什么意思呢?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迈克尔·查佩尔和梅里林·秋克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对氧气的  相似文献   

5.
鲸叫之谜     
自然界中最常听到的声音是鸟叫。大家都听到过鸟叫,但却很少有人听到鲸鱼独特的叫声。美国纽约动物协会的科学家潘特对鲸鱼的叫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鲸叫的声音很长,叫一次可达一个半小时,最短也有10分钟。如果把录下的鲸叫声快速播放,鲸叫声就变得象鸟叫一样。她还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的鲸鱼的叫声都是一样的,几个月后叫声才开始缓慢地变化。几年后,叫声就变得大不一  相似文献   

6.
狗的叫声也许听起来像是噪音,但其实它编译了复杂的信息。在2005年有科学家指出,仅通过狗的叫声便可分辨它是孤独的、高兴的或带有攻击性的。如今,他们又提出狗狗们可以判断它所听到的狗的叫声是来自伙伴还是陌生的狗,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个小组给宠物狗播放了狗叫声的录音来测试它们的反应,声音来自它们熟悉的和陌生的狗。  相似文献   

7.
许多有心的人注意到,近些年每到春夏之交,在北京城里便可以听到“割麦割谷”、“快快割谷”的清脆响亮的叫声。这是四声杜鹃在鸣唱。这久违了的叫声听起来是那么爽心说耳,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杜鹃本是常见的鸟类,它们以其独特的叫声而引人注目。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就曾有过“以布谷鸟(杜鹃)的叫声预示着春天来了”的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加拉帕哥斯群岛的达尔文雀被一种寄生蝇寄生,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有科学家赞成对达尔文雀进行救助,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极力反对这一行为,因为这样会干预它们的进化。早在格兰特夫妇研究达尔文雀时,他们就发现这类雀鸟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进化速度很快。究竟达尔文雀未来的命运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9.
<正>海洋看似宁静,但若仔细聆听,或许你会听到"鱼群合唱团"那悦耳的旋律。这种水下音乐大多来自鱼儿的独唱,但它们一再重复同样的叫声,当这些叫声重叠起来后,独唱就变成了合唱。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18个月间记录了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沿海水域的发声鱼类。他们辨认出7种不同的鱼之合唱,主要都发生在黎明和黄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交往时,往往要用身份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在神秘的动物王国里,很多聪明的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身份证”,它们以“身份证”互相识别、寻找“意中人”…… 声音“身份证” 云雀以其悦耳的叫声而闻名,它们能够发出300多个不同的音节.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云雀则更多地使用相同的音节,它们之间的这种区别类似于人类的“方言”.云雀之间能根据是否会讲本地的“方言”来判断对方是邻居还是“外来户”.而每只云雀的叫声都略有不同,它们可以清楚地记得每个邻居的声音和方位,如果邻居进入了自己的领地,云雀也会发出警告.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6,(6):5-5
摩门蟋蟀(以下简称蟋蟀)是蝗虫和草蜢的近亲。在短短一个季节的时间里.这种蟋蟀竟然能够吃光方圆6400千米范围内的高蛋白食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科学家最近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蟋蟀需要蛋白质.二是它们担心自己被同类吃掉。  相似文献   

12.
动物和人类很重要的区别之一是动物不会说话,但这并不证明动物之间没有语言,其实动物有它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同地区的同类动物甚至有自己的方言。非洲长尾猴的叫声是它们相互沟通的语言。它的叫声结合其不同动作表达不同的意思:当它抬头仰天叫时,意在通知同  相似文献   

13.
<正>雄性红艳箭毒蛙在追求配偶时吵闹不休,并毫不在意谁会听到它的歌声。它深信自己性感无比。雌蛙青睐那种叫声又长又响、快速且持续的雄蛙,因为这些特征显示了一位健康、雄壮、很可能携带良好基因的配偶。但这种特点也同样会使雄蛙在掠食者面前暴露无遗。红艳箭毒蛙之所以会在面对饥饿的掠食者时如此  相似文献   

14.
广角镜     
大象的记忆力惊人 最近科学家在非洲肯尼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洲大象能辨别其他一百多头大象发出的叫声,哪怕是在分开几年之后。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位于肯尼亚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录制了一些非洲母象用来进行联系的叫声,他们发现,这些声音是大象用来确认个体和组成复杂的社群网络的重要信息。他们把这些叫声放给27个不同大象群体听,并观察其反应。科学家发现,如果它们与发出声音的大象经常碰面,它们就会作出回应。如果不认识的话,它们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变得易怒而且戒备。研究还发现,当把一头已经死了两年的大象…  相似文献   

15.
正家猫与同类之间很少会互相喵喵叫,但它们会对人这样叫。这是为什么?在近1万年前,人类尚未驯化出家猫来,那时的猫很少会近距离地遇到自己的同类,它们之间无需用声音来交流,而是通过嗅觉辨别它们用身体摩擦树木等物体或在这些物体上撒尿留下的气味来传递信息。但人类的嗅觉远远不如猫科动物那么灵敏,  相似文献   

16.
正从何时起,古人类说出了第一个词?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动物只能掌握"语音交流"。同一片林子里的鸟可以通过叫声来求偶、寻找幼鸟、宣示领地、警示同类天敌来袭……但鸟对叫声的反应是出于本能的,不用教就会。而人类语言是后天习得的——一个在中国家庭长大的法国儿童,天生无法说出法语,取而代之的是会  相似文献   

17.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热水壶常带有干烧和汽鸣装置。可我在家里烧水时,常因自己专心做作业,虽听到电水壶呜叫声,却没能及时拔去电源而导致水沸腾后溢出。有一次险些酿成大祸,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科学家马雷妮自1991年起开始研究夏威夷考艾岛上的蟋蟀,当时岛上的蟋蟀很吵,数量也多。但此后她每次返岛,都会发现蟋蟀的叫声在减弱。2001年,她只听到了一只雄性蟋蟀的叫声。到2003年,她连一只蟋蟀的叫声也听不到了。蟋蟀消失了吗?没有。不仅没有消失,而且空前地多。这是为什么?通过解剖蟋蟀,马雷妮找到了答案。雄性蟋蟀通过摩擦翅膀背部的两个结构——一根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寻路能力通常较差,倘若将你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即使离家不远,恐怕也会迷路。而对于许多动物来说,它们寻路的本领很强。它们为什么不会迷路呢?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其中的奥秘,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十分完善的说法。惊人的寻路本领当秋风吹起之时,在加拿大刚度完夏天的刺歌雀就成群结队地飞往阿根廷,行程有4800~8000千米。它们是美洲迁徙路线最长的一种鸣鸟。它们中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幼鸟从未到过阿根廷,却不会因此而在长途飞行中迷路。它们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长途跋涉呢?原来,它们迁徙是为了能够躲避加拿大的寒冷冬季。当然,不光鸟类有长…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小偷总是让人们唾弃和憎恶的,因为他们自己不劳动,却采取违法行窃手段,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不可思议的是,在动物王国里,居然也有这样一些“小偷”呢!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每年的春夏季,都能听到一种鸟的叫声,那就是布谷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