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以青岛地区某暗挖车站的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对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地区典型的土岩组合地层条件,得出拱盖法施工过程中左右导洞开挖所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纵向上,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推进,地表沉降可分为微弱变形阶段、急剧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和变形稳定阶段;横向上,左导洞的先行开挖会在隧道中线左侧上方形成单侧地表沉降槽,待左右导洞完全开挖后则会在隧道中线两边形成双侧地表沉降槽,其影响范围为隧道中线两侧10m左右。进一步对引发地表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旨在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技术方案,这对后续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地铁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青岛地区某暗挖车站的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对施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该地区典型的土岩组合地层条件,得出拱盖法施工过程中左右导洞开挖所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纵向上,随着掌子面的不断推进,地表沉降可分为微弱变形阶段、急剧变形阶段、缓慢变形阶段和变形稳定阶段;横向上,左导洞的先行开挖会在隧道中线左侧上方形成单侧地表沉降槽,待左右导洞完全开挖后则会在隧道中线两边形成双侧地表沉降槽,其影响范围为隧道中线两侧10m左右。进一步对引发地表沉降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旨在控制地表沉降的相应技术方案,这对后续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地铁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泉太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Midas/GTS数值模拟软件对围岩破碎带处采用台阶法和CD法2种开挖方法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台阶法或CD法开挖时,均表现为在隧道拱脚、拱腰部位围岩应力集中、水平位移最大,拱顶和仰拱处竖直位移最大。相比于台阶法,CD法开挖条件下围岩应力、衬砌受力、围岩变形更小,但2种开挖方法均能满足隧道受力及变形要求。综合考虑施工难度、施工成本、施工工期等因素,可优先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若实际开挖过程中发现隧道变形过大时,应及时换用CD法开挖。现场监测的水平收敛位移和拱顶沉降变化规律与数值模拟结果趋势相同,但变形稍大于模拟值,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地铁旁某基坑开挖工程,采用有限元仿真模拟,选取典型剖面建模,并动态模拟基坑施工步骤,分析考察基坑开挖全过程对临近地铁隧道的影响。为该基坑开挖及地铁保护提供可靠依据,对工程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堆积体通常由砂砾、卵石和漂石组成,夹杂淤泥质粘土,结构松散、胶结性差,隧道施工极易引起拱部超挖甚至坍塌.以国道318线林芝—拉萨段娘盖村隧道为工程背景,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的基础上优化提出了一种互补循环式开挖工法,并建立相应的隧道动态分部开挖三维数值模型,分别进行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时优化前和优化后工法开挖的模拟分...  相似文献   

6.
超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具有复杂性,必须对各个施工环节加以严格的控制。基于此,本文以某工程为例,分析了超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以保障工程的总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地铁隧道规划往往会经过城市的繁华地段,不可避免的对邻近既有建筑物造成影响,如何有效控制地铁开挖过程中引起的建筑物变形沉降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难点。以南京地铁7号线为例,采用MIDA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首先分析地铁隧道开挖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后依次对三台阶法和交叉中隔墙(CRD)法开挖引起围岩变形进行研究,最后对隧道完工后的监测点曲线进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地铁隧道开挖穿越邻近建筑物这一过程,离隧道近的建筑物基础点沉降量很大,而离隧道远的建筑物基础点沉降量相对较小,由沉降差可知为不均匀性沉降;相比于CRD法,采用三台阶开挖法能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处的拱顶沉降,提高隧道围岩的安全稳定性。由于隧道开挖导致围岩应力迅速释放以及初期支护效果的滞后性,相比于隧道周边收敛点变形而言,拱顶处的变形幅度则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分析地铁开挖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郑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02工区黄河迎宾馆站至英才街站区间左线盾构区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FLAC3D计算模型,研究了模型隧道开挖后形成的位移曲线。【结果】得到隧道开挖掘进地表的沉降规律,与实际工况基本吻合。【结论】说明数值模拟对盾构施工前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托成都地铁9号线心岛站至孵化园站区间内靠孵化园站端70.205m长区间,采用暗挖破除侵入盾构空间的群桩工程,全面阐述了盾构区间侵限群桩预破除的主要施工技术和监控量测控制方法。重点对施工降水、超前支护施工、预留核心土环形开挖、临时竖撑法进行了介绍,对类似群桩预破除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郑州地铁1号线新郑州大学站1、2号出入口通道暗挖段为工程实例,着重介绍CRD法浅埋暗挖小导管超前注浆施工工艺,并给出CRD法施工要点和技术措施,目前1、2号出入口通道已经施工结束,未出现任何工程质量问题。因此,在郑州西区地层的CRD法浅埋暗挖施工中,小导管代替管棚能够满足工程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郑州市地铁后续工程和全国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某过街隧道施工开挖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提出了两种隧道开挖方法:一种是中导洞+CRD法;一种是中导洞+CD法。并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隧道两种开挖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沉降位移控制和应力控制计算分析得出,中导洞+CRD法和中导洞+CD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工程情况、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圆形基坑无支护直立开挖的临界高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圆形基坑无支护直立开挖的临界高度进行了计算,并与平面问题的临界高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圆形基坑无支护的临界直立高度比平面问题时大,且半径越小影响越明显;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也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湘潭某深基坑开挖为研究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基坑某一横断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考虑了土体、围护结构、地下管线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分步开挖、预应力大小、钢管桩截面尺寸、地面超载)对管线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120kN)内增加预应力可以有效地减小管线的位移;钢管桩截面尺寸的变化对管线竖向位移的影响程度大于水平位移;管线最终水平位移随着地面超载的增大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双波长双指示剂催化动力光度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盐酸介质中,利用铁催化过氧化氢氧化溴百里酚蓝和罗丹明B褪色的指示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该反应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位于436nm和600nm处,线性范围为0.02~1.0μg/25mL,检出限为4.14×10^-11g/L.本方法灵敏度高,体系稳定,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用于大米中痕量铁的测定,获得的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提高我矿岩巷掘进工程的质量,使施工巷道成形规整,大大减少迎头危岩及凹凸面,实现质量标准化的目的,十矿在三水平戊组专回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岩巷掘进爆破效果研究项目施工工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巷道施工质量,达到质量标准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边坡支护与开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证。但是,由于施工环境过于复杂,高边坡支护与开挖技术的应用难度较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边坡支护与开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层厚度较薄,吸收波长与带隙接近的光子能力较弱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光栅太阳能电池结构,并使用RSOFT软件的CAD模块建立了由MATLAB模拟优化后得到的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模型,最后计算了转换效率,验证了利用双光栅可以显著提高单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短路电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有限元插值法给出了二重数值积分的又一种计算方法,并对该算法的误差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该算法比传统算法节约25%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19.
李一 《河南科技》2015,(1):85-87
新型临时支护能够实现掘进机与临时支护有机结合,增加掘进机综合功能,提高巷道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线路要求顺直平坦,在城区及城市周边出现了越来越多城市隧道,它们大多是浅埋偏压隧道。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着重阐述浅埋偏压富水隧道掘进支护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