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吸附式制冷作为一种能够大量节约能源的制冷方式,在当前节能的大背景下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吸附剂一制冷剂工质对的性能、吸附式制冷循环的特性、吸附床的传热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较大的收获。但如若进行商业化运作.尚需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2.
回热型吸附式空调动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在回热型吸附式空调样机上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了有关时间因素(如回热时间,回质时间,半周期时间等)对样机性能制冷系数COP和单位质量制冷功率SCP的影响,分析了SCP的瞬态特性,实际循环p-T图的特点,从而探索回热型吸附式空调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改进其性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近年来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理论和实验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的结构设计、性能特性、运行工况、工质对选择等关键技术作了较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从产业化工艺出发,结合前期积累,实物制作了无阀结构的实用型太阳能制冰机。根据实用型太阳能冰箱的试验结果,结合气候特点,具体分析了中国西部西藏地区太阳能冰箱的制冷效果。近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太阳能吸附制冷装置能实用化地进入民用家庭,特别在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阐述了目前沸石吸附式制冷的研究状况,介绍了不同学者在这个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吸附床传热方面、高性能制冷循环和数值模拟方面研究的进展。介绍了今后沸石吸附式制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主要的太阳能制冷技术,包括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喷射式制冷以及其它的几种新型的制冷技术,分析了各种制冷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文章认为如何提高大阳能的利用效率和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实用化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随着绿色建筑的兴起,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吸附—喷射式制冷和热管喷射式制冷等技术将会有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吸附床内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工质对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中吸附床的传热传质计算过程,并在合理的简化条件下给出了吸附床制冷工质时的模型求解方法。根据文章所建立的方法,可对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装置进行性能动态模拟,并为系统装置的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以氯化钙一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式两床循环制冷装置,并在此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以氯化钙一氨为工质对的连续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性能系数COP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此装置的制冷效果优于设计指标,设计的壳管式吸附器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LiBr—H2O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单效吸收式制冷循环和喷射制冷循环组合而成的新型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其性能系数接近双效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但流程和结构有较大简化,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文中以溴化锂水为工质对,进一步分析了吸收喷射复合制冷循环流程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建立多级不可逆耦合制冷系统的一般循环模型,探讨热阻和热漏等不可逆因素对其循环性能的影响.以制冷系数为目标函数,对制冷循环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分析.导出制冷系数与比制冷率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确定最大制冷系数及其对应的比制冷率,并对其它优化性能作了分析讨论.所得结果具有普遍意义,可揭示制冷循环系统的一般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新型吸附式冷管的最低制冷温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余热固体吸附式制冷管.该种制冷管无节流装置、无运动部件、结构简单、强度较高,且每根管子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制冷系统,所以其密封性好、使用方便;研究了在吸附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制冷剂(吸附质)充注量对制冷管性能的影响。由于该种制冷管的性能跟外部环境参数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本文就热源温度、环境温度、风速和环境空气湿度等参数对其最低制冷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工质对为13X沸石分子筛-水.  相似文献   

11.
Adsorption refrigerationgreen cooling driven by low grade thermal energ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the worldwid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the energy consumption is quickly increasing, and the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shortage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Green cooling (en-vironmental benign refrigeration), such as adso…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基本吸附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本吸附制冷循环热力过程中的各个热量的计算表达式.针对氯化钙氨吸附制冷实验系统的两种典型工况(制冷工况和空调工况),就解吸终了温度和吸附终了温度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热力计算和分析,明确了空调工况下制冷系统性能更好的原因,并对计算结果从热力学理论角度进行了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吸附式制冷装置及太阳能集热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的太阳能集热系统。该集热系统可根据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建立了采用该集热系统的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连续制冷吸附式制冷装置一天中不同时段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热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太阳能集热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吸附剂解吸温度及单位集热面积的制冷功率,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在船舶中应用余热吸附式的研究成果,选择“SITC TAISHAN”号散货船,通过船舶主机在额定工况下的能量衡算,应用当前氨-活性炭吸附式制冷系统COP的经验值,分析了该轮中央空调系统和伙食冷库采用废气锅炉蒸汽驱动的氨-活性炭吸附式制冷系统的可行性.并且,根据氨在SAC-02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和活性炭吸附床的循环吸附特性,结合“SITC TAISHAN”轮空调机间的结构特点,规划了由废气锅炉蒸汽驱动的9床循环氨-活性炭吸附制冷系统方案,并对系统的关键部件及运行控制方案设计提出了相应措施.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船舶余热吸附式制冷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吸附制冷系统连续工作,在分析国内外系统循环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发生器系统.对吸附制冷系统的能量需求进行了计算,着重研究了吸附床的显热在总热量中所占的比例,通过外加肋片的方式减小吸附床切换过程中的过渡时间,增加系统制冷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低压蒸汽作为吸附制冷系统驱动热源时,系统的制冷效率可达27%,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为172W/kg.  相似文献   

16.
所有制冷装置均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工作,在获得冷量的同时必须消耗能量,但这决不意味着制冷装置的运行就无节能措施可言,制冷装置的制冷量和耗能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只有充分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寻求制冷装置的节能途径。本文就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循环原理、系统的正确设计、制冷设备的妥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对其制冷能耗的影响作阐明,以期达到制冷装置的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热电冷三联产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对不同品位的能源利用进行了分析,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将制冷系统的当量热力系数和单位冷量的一次能耗,作为热电冷联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相对于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节能性评价指标.通过对两种制冷系统在不同运行工况下能耗的实例计算分析,确定了影响热电冷联产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热电冷三联供系统能耗与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三联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与蒸汽压缩式制冷作了能耗分析,计算了汽轮机在不同的初始参数条件下三联供溴化锂制冷的节煤量,并对这两种制冷方案进行了经济比较,得出三联供溴化锂制冷节能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大、中型中央空调工程中,制冷机组的能耗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不少媒介宣称吸收式冷水机组比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节能,是中央空调发展的方向.本文通过对各种制冷机组的矿物能源能效比进行比较,并进行计算列表分析,结果表明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比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节电不节能.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