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空调变流量水系统末端定压差控制原理,结合水泵变频运行的相似工况理论,对末端定压差空调变流量水系统的水泵变频运行工况及其效率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泵变频运行效率随着其频率的变化而变化;选用合理的水泵运行参数,可以提高水泵效率运行,进而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水泵并联运行时水泵特性曲线与管路阻抗对流量增量的影响,以及并联可能出现的流量变化与超载问题,阐述了不同水泵并联运行时小水泵流量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变频技术,是通过频率的变化近而改变水泵转速来改变系统循环水量的变频调速方法。正是将水泵转速纳入了调节范围,通过对水泵转速的调节,使流量、扬程同时变化,从而达到质量——流量优化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围绕空调系统循环水泵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常见故障,将空调系统负荷变化分为负荷渐变和负荷突变2种情况,对一级泵变流量系统循环水泵运行工作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在负荷渐变情况下,只要水泵选型合理,不会出现循环水泵运转异常;在负荷突变情况下,循环水泵过载或不能启动的原因是由于系统阻力特性系数变化与水泵设计扬程下联合运转工作点对应的阻力特性系数不匹配,造成水泵实际工作点发生偏移,超出水泵的合理工作范围引起的.并提出了为保证部分负荷下水泵正常运转,对系统设计和水泵选型的要求.图3,表1,参6.  相似文献   

5.
单纯采取质调节的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的浪费。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情况,在集中供热中采取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运行方式,可以降低水泵的电能消耗,节电20%左右,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管网运行压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定速泵与调速泵并联运行的工况特点,论述了送水泵站是否选用调速与定速泵并联运行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流量变化情况确定了调速泵的最佳选用台数。  相似文献   

7.
供热空调系统并联变频水泵转速比配置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供热空调系统中变频水泵扬程、效率和功率与流量和转速间的关联模型.结合并联水泵的运行特性,以最佳点工作流量与水泵转速比范围为参考,理论分析了对应并联变频水泵电耗极小值运行工况下各水泵转速比配置情况.以采取变压差设定值控制的某交流量空调水系统并联水泵运行工况为算例,仿真研究了一台水泵全速运行、一台水泵变频运行,两台水泵同步变频运行且转速比相差0.05,两台水泵同步变频运行且转速比相差0.1与两台水泵同步变频运行且转速比相同4种控制方案的水泵节能效果.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并联水泵转速比的差异将导致一台水泵或多台水泵效率低下,当各水泵转速比相同时,并联水泵的总电耗最小.  相似文献   

8.
邵立娟 《科技资讯》2010,(32):75-76
本文通过对循环泵站水泵并联运行流量增量的分析,指出了水泵并联流量特性及影响水泵并联流量增量的主要因素,为循环水系统水泵并联设计及泵站的经济、可靠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央空调是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空气调节系统。如何提供一种水泵的高效输送法一直是业内专家们探索的问题。根据中央空调水管系统的流量与阻力改变水泵的流量与扬程,利用进出水压差和变频器控制水泵转速以调节单台水泵满足多台主机流量扬程匹配;设计了一台水泵能满足一台以上中央空调系统流量的设备,技术上解决了开启部分而系统阻力过小扬程过大问题,多泵并联效率下降的问题,系统流量阻力与水泵扬程流量不能匹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搭建了变流量空调系统实验台,对一次泵变流量空调系统在定干管压差控制策略下部分负荷工况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率的降低,冷水机组COP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0%负荷率时COP最高;水泵综合效率始终降低;冷水机组输入功率与水泵输入功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水泵输入功率始终降低,而冷水机组输入功率先降低后升高,导致27.2%负荷率下冷水机组和水泵的总输入功率高于45.1%负荷率下的总输入功率;水泵的变频运行不满足相似定律,推导出水泵输入功率与流量的关系方程,得出其输入功率与定压差阻力和机房侧阻力所占比重以及水泵综合效率有关,实验中水泵的输入功率近似与流量的二次幂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讨论中央空调系统实例应用的能耗和运行费用情况,分析空调水系统中定流量调节和变流量调节的技术应用特点和节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水泵变频调速技术在空调水系统中的应用和相应投资、运行费用的详细分析,阐明了中央空调水系统采用水泵变频调速技术的可行性和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高效混流泵新技术和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改变了大同二电厂循环水泵的特性,使泵的高效区向大流量转移,提高了泵运行工况时的效率,解决了循环泵运行效率低,耗电量大的问题,但在循环泵的经济调度方面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空调用冷却水系统变流量运行的可行性.与只改变冷水机组和冷却水泵运行台数的运行管理方式相比较,冷却水系统通过水泵变频调速,实现变流量运行,其经济性相当显著.同时分析了变流量运行时附加设备的回收期.  相似文献   

14.
离心泵空泡脉动主动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泵在小流量、低进口压力情况下容易受进口回流和空泡的相互作用而发生低频空泡脉动现象,严重影响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文中利用开式水泵汽蚀实验台,对离心泵进口静压进行频谱分析和进口流动的可视化观察,发现最高效率点流量的40%~60%区域所发生的低频脉动最强.采用水泵系统外的高压水源和喷嘴向水泵进口喷射水流的方法对低频脉动有抑制作用,叙述了喷射流量、喷射方向、喷射水源(水泵系统外水源、水泵出口高压水)对脉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民用热力站供暖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方法,对循环水泵的流量及扬程进行了分析计算。结合供暖系统的不同情况,提出了水泵台数确定的几个方案,并介绍了水泵变频调速和并联运行对选型的影响.最后总结了民用热力站供暖系统循环水泵选配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降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循环水泵的能耗,通过输配侧水泵参数拟合其单台特性曲线后利用相似原理得到多台水泵并联的性能特性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通过界限频率法对输配侧水泵的运行台数及频率进行优化研究,在满足扬程需求及流量需求的前提下得到优化后的水泵台数及频率,并提出频率浮动半径,为变工况的水泵运行提出量化的运行策略。结果表明:地源侧总流量在单台水泵额定流量的100%~136%和181%~193%范围内宜分别用2台和3台水泵,且优化后的节能率分别约为31.61%和19.56%;空调侧总流量单台水泵额定流量的230%~260% 范围内宜用3台水泵,且优化后水泵节能率约为12.82% 。可见优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变流量调节在供热节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调节阀门开度的传统方式来改变流量,是以消耗水泵运行能耗为代价,造成了能源的浪费.采用水泵变速技术对系统进行变流量调节,实例分析和计算表明,变流量调节应用在集中供热中可以降低水泵电耗,节约电能.  相似文献   

18.
三缸内燃式水泵输出压力及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缸内燃式水泵的主动力系统和输出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三缸内燃式水泵的工作模型.采用MATLAB语言,对三缸内燃式水泵的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给出仿真曲线.输出压力随油门开度增加明显升高,受转速变化影响不大.输出流量在1400 r/min左右时最小,在容积效率较高(1600~1800 r/min)时,输出流量较大,此后随着转速的升高,输出流量也随之减小.输出流量受油门变化影响不大.并对三缸内燃式水泵与发动机驱动柱塞泵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对比分析,输出流量在全工况基本一致,而输出压力在全工况改善了20.67%~87.67%.  相似文献   

19.
水泵电动机节能潜力巨大,文章介绍了水泵调速运行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串级调速、变频调速和双速改造等水泵调速运行控制方式,指出市政工程中水泵调速运行的必要性,只有这样调节转速才能使水泵在各种情况下都运行在高效区,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循环水泵是火力发电设备中的重要辅机之一,其功耗占主机容量的4%左右。由于冷却水流量是影响汽轮机真空度的主要因素,因而循环水泵的控制历来是火电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已投入运行的中等功率的火电机组大多采用节流调节方式,通过操作阀门实现冷却水水流量的调节,而对循环水泵采取定速控制。这种调节方式控制粗糙,汽轮机的真空度不稳定,不能保证汽轮机在经济运行方式下运行。另外,当在低负荷运行时,定速控制造成阀门两端压差很大,大量的能量消耗在阀门上,并且泵的运行效率也很低,长期运行导致火电厂的能耗十分严重。随着大功率机组的大量投入运行,各电网中的中等功率机组相继参入调峰运行,循环水泵大多数运行时间在变工况下工作。现在国家已经把火电厂的节能技术改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列入电力行业重点科技计划。j因此,在能源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研究如何对循环水泵进行调速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汽轮机的经济运行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先进的调速流量控制方案,采用PLC、PID和变频技术对循环水泵进行调速控制,组成”汽轮机最有利真空循环水泵变频驱动PLC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运行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汽轮机循环水泵系统水泵的数量和转速,达到最有利真空的控制目的,从而改变了火电厂以往的状况,实现了汽轮机真空度的高精度控制和经济运行,且运行稳定,可靠性能高,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