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模拟衰减器在射频和微波网络中有广泛的应用,可用砷化镓MMICS和PIN二极管网络实现.现设计一种用PIN二极管实现的宽带衰减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在较宽的频带范围内实现较好的匹配和较平坦的衰减.  相似文献   

2.
智能数控衰减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智能数控衰减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设计时采用了开关-固定衰减器和П型PIN二极管网络结构和温度修正,是一种较理想的宽带吸收数控衰减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PIN二极管收发开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如何研制应用在PHS基站的PIN管收发开关,文中先简单介绍PIN二极管和PIN二极管开关电路,接着给出收发开关的功能要求和具体实现电路,最后给出PIN管收发开关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于电磁干扰预评估的功率PIN二极管建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压大功率PIN二极管的各类微观动态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核心原理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从有效性、收敛性、精确程度、计算效率、参数获取难度等方面对各类模型进行比较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的改进方向进行了展望,为PIN二极管模型的优化及其在电磁干扰(EMI)预评估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叙述PIN二极管导电机理的基础上,采用Volterra级数方法对PIN二极管的失真进行了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表面PIN二极管导通时可以形成固态硅基等离子体通道,这种通道具有类金属性并能够传递电磁波.当由上述通道单元耦合形成特定的结构时,它将对外辐射电磁波信号.本文简要阐述了此种通道的形成机理,通过软件设计并导通表面PIN二极管阵列上不同单元,构造形成单极、双频、八木天线等结构.期望通过以上不同结构实现对硅基等离子体通道辐射性能的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动态调控表面PIN二极管阵列的方法,硅基等离子体通道能够实现对电磁波的辐射,并能改变辐射频率、多频段的调节及辐射方向图的动态可重构等.因此,硅基等离子体阵列天线具有可重构、智能化、隐身等诸多优点.这些系统的理论研究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硅基固体等离子通道的理解,为此类天线的设计和加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时控制天线的极化方式,本文提出了极化可重构的S波段圆形贴片天线。该天线由圆形贴片、Y形馈线和2支PIN二极管组成。在圆形贴片的中心设置了接地过孔,便于给PIN二极管施加直流偏置电压。调整直接馈电和耦合馈电方式之间的相位差,控制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实现2种圆极化或线极化的工作模式。在辐射贴片和馈线之间引入2支PIN二极管作为开关,使天线分别工作在线极化(LP)、左旋圆极化(LHCP)和右旋圆极化(RHCP)模式。在圆极化模式时,该天线中心频率为2.53 GHz,10 dB回波损耗和3 dB轴比相对带宽分别为6.6%和1.2%。该天线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在无线通信、雷达、无线能量传输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PIN二极管在射频开关电路中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PIN二极管作为射频开关的原理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用于WLAN的单刀双掷开关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归一化[A]矩阵分析PIN管阵列式衰减器;并给出了由计算机求出的四管至六管等元件阵和指数渐变阵的设计曲线,其精度要比按影象法计算时高。此外,对于电感补偿阵的分析也设计了专用程序;利用阵列因子可方便地分析各种电感补偿阵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天线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向图可重构天线是天线家族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用十分广泛。文中利用HFSS软件对方向图可重构的平面准八木天线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天线结构基于传统的偶极子天线以及八木天线并采用差分馈电,主天线振子置于介质板的两侧,在地板一侧的振子臂通过PIN二极管开关与地板相连,馈电一侧的阵子臂通过PIN二极管开关与馈电相连。通过组合控制二极管的开关状态即可控制天线单元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天线方向图可重构的目的。结果表明天线的回波损耗在中心频点出达到-25d B,-10d B带宽为约为400MHz,相对带宽为13%,天线在主辐射方向的增益达到约4.5d B,该天线能够实现4个方向的扫描,具有良好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现代通信设备的需求,天线的研发趋向于小型化,多波段.在不影响天线功能的前提下设计一个解决多频,小型化的天线成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本文中提出了使用RF PIN二极管作为转换开关,通过对直流电压信号的控制产生不同的阻抗值,从而调节天线的频率.该转换开关的功能是改变PIFA天线上两个被窄缝分割相对独立的辐射贴片间的耦合,并通过这种耦合来改变表面电流分布.所以,当开关开启时产生较大的表面电流分布,电流路径长度加长,从而产生较低的频率.而当开关闭合时,这就是开关对频率的调节作用.本文中的RF PIN二极管被用作转换开关,通过对直流电压的控制来达到不同的阻抗值,从而调节天线的频率.  相似文献   

12.
一种DC~4GHz微波限幅器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棠 《科技信息》2010,(19):137-137,89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PIN二极管芯片设计的DC~4GHz微波无源限幅器的设计方法,该限幅器电路采用微带巴伦的形式实现,频率可以从直流开始到4GHz,而且插入损耗小,驻波比高,同轴结构体积小,使用方便。本文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及实现过程,最后给出测试结果及曲线。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种带有收发开关和低噪声放大器的有源集成天线.收发开关基于PIN二极管设计,采用非对称拓扑结构和阻抗变换网络实现了低插损和高收发隔离的特性.协同设计天线、收发开关及低噪声放大器(LNA),省去了天线与收发开关之间的匹配网络,并简化了收发开关与低噪声放大器之间匹配网络的设计.实际加工的有源集成天线测试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在7.8~8.1GHz频率实现了良好的匹配和辐射性能,且结构紧凑.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一种加载PIN二极管的可重构频率选择表面[1]的谐振特性,在保证其谐振特性不变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简化结构,并通过CST仿真和等效电路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与原有设计相比,该简化结构节省了制作成本,易于设计等效电路,同时也对频率选择表面的小型化设计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简单结构紧凑的方向图可重构天线.该天线由3条微带线和介质基板组成,微带线印在基板的顶部.将PIN二极管集成在左、右两侧的微带线上,通过二极管开关的导通和断开,使天线在yoz平面获得2种定向与全向的辐射方向图.对天线进行仿真、制作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阻抗带宽可达14.7%,定向最小增益1.2 dBi,全向最小增益1.7 dBi;该天线在2.19~2.54 GHz频段上有较好的定向性和全向性,适用于抗干扰能力要求较高的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是在光检测器件PIN管的光敏面与光纤连接器插头之间加入一段短光纤——过渡光纤,将过渡光纤和PIN管封入连接器,制成新型的带光检测器件PIN管的活动连接器,它可以使PIN管达到密封的要求。由于光纤端面能充分接近光敏面,与原用玻璃窗密封相比,耦合效率大大提高,並可在光纤和光敏面之间注入匹配剂,以进一步提高耦合效率。同时适当地选择过渡光纤,可放宽连接器的制造精度,降低连接器的连接损耗。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吸收式衰减器原理,分别设计和仿真了圆弧形和柳叶形的固定式衰减器,在200~260 GHz频率范围内能够实现10dB和20dB两种规格的衰减,衰减精确度均低于±1.3dB.  相似文献   

18.
结合倒F天线和可重构天线的优点设计一个用于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的频率可重构的倒F天线。天线使用微波PIN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来实现频率可重构功能。测试结果说明本文设计的天线在450-800MHZ频率范围内,反射系数<-10dB的工作频率是连续可调的,结果同时说明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不同工作频率下辐射方向图近似全向辐射且方向图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能量选择表面的电磁防护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场致导电材料或压控导电结构的特性,设计能量选择表面,阐述了其能量低通的防护机理,给出了一种典型的设计方法,然后选用PIN二极管在印制电路板上制作了3块能量选择表面进行测试,实现了不同时刻的屏蔽和透波功能,验证了能量选择表面作为新型电磁防护方法的可行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天线的智能化和高集成提出越来越高的需求,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S PiN二极管的硅基固态等离子体可重构天线,S PiN二极管作为天线基本辐射单元设计在高电阻率的硅衬底上,通过施加合适的正向偏压在本征区内部形成固态等离子体区域,从而有效提升了天线系统集成度和动态可重构能力.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二极管本征区内部固态等离子体浓度超过了1018 cm-3,基于优化S PiN二极管的新型高集成可重构单极子天线通过控制天线不同单元的导通与截止实现了谐振频率在8.83 G H z和9.71 G H z的两种工作状态,在不同模式下的最大增益分别达到了2.04 dB和1.68 dB.天线其他辐射参数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为高性能可重构天线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