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代诗坛存在着两个联系紧密同时又有重要区另4的“闽派”:诗钟之“闽派”与同光体“闽派”。本文阐述了诗钟“闽派”之得名、影响、代表人物和同光体“闽派”得名之经过,并比较了两个闽派的异同点。诗钟之“闽派”乃清末名实相埒之名称,同光体是清末“有实无名”之闽派;诗钟之“闽派”的形成与得名都要早于同光体“闽派”。  相似文献   

2.
“同光体”开创了一条诗歌创作的“荒寒之路”,维护了中国古典诗歌最后的辉煌。重在探究同光体诗人作为文化精英守望古典诗歌的心路历程,剖析他们在坚守古典韵致的同时所流露的承担的痛苦,试图对同光体诗人作心理层面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陈三立是戊戍维新党人,又是晚清民初杰出的"同光体"诗人之一。在他的诗歌中,有着对时代的自觉性省察,真实地再现他对家国、生命、文化的悲剧性反思。  相似文献   

4.
浅论明清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明清时代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文化的吸收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导致了中西文化撞击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景观。同时本文探究了产生误读的原因,认为与中国的传统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变革。藏传佛教文化必须面向时代,做出历史性变革与发展,走理性化、世俗化、个性化道路,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服务于当代个人和社会,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韩国各时代建筑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原因,着重介绍了韩国建筑文化的特征及其近代建筑的发展,分析了韩国建筑文化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贺韧 《科技信息》2012,(36):105-105
随着21世纪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来临,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时期,企业的文化与内部营销的结合对企业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从内部营销与企业文化结合的原因入手,深入分析了二者结合是我国企业新世纪的必然选择,阐述了企业内部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企业文化与内部营销结合的内容和方式,增强企业活力与内部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体现一个区域自然与人文空间格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反映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北京房山区为例,统计区域内28个乡镇及地区下辖的村级、社区地名,根据其得名原因分为自然类、经济类、文化类和空间位置类地名,运用GIS分析,探讨各类型地名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与房山区自然人文环境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区域内自然类地名分布较为...  相似文献   

9.
三峡文化、巴文化与土家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文化、巴文化与土家文化,是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三种区域文化形态.三者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应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张喜林 《山西科技》2007,(4):75-76,82
随着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突破。如何通过美术课堂教育,引导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样的媒体文化时代的青少年学会阅读、识别和抵制媒体的操纵,给予他们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须的素养,是当今院校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徽颍上方言中“搁”字的语法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搁"字在颍上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通过与普通话中"在"字结构的比较,彰显出颍上方言中"搁"字结构在语义涵盖、语法环境等方面的特色,并尝试探讨"搁"字结构不能引进动作终结点的原因。这对于挖掘颍上方言语法的地域特色,了解其语言发展的历史踪迹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冒籍现象”产生于宋代,几乎贯穿科举时代之始终。冒籍现象是科举士子对考试公平的诉求,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动荡和冲突。通过对“冒籍现象”成因、对策及其效果的透视,揭示“冒籍现象”久治不愈的直接原因在于分区固定解额制,根源于区域间经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人们对彝族为什么以“黑”白”为族称的问题困惑,有些学者对此问题提出种种疑问和看法。实际上黑白文化内涵与外延涉及诸多彝族深层文化。文章主要探讨彝族与“黑白”自称关系、“黑白”与宗教关系、“黑白”与月历关系等历史文化关系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郑樵《通志》看纪传体通史编纂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樵的《通志》在继承前人成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历史编纂学体系,“自成一家言”。其特点是:一是强调了历史编纂学上的继承与创新问题;二是丰富了史书记载的内容,使纪传体史书变的更加丰富多彩;三是论证了治史必求会通的准则,使通史的内涵更为明朗;四是批判了灾祥、占候之说,提倡实学研究精神;五是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雠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戴震在提出他的思想学说时,将孟子的“一本说”扩大及于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范围。他的心性、性情思想均建立在“一本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背景下,他对宋明理学中的“性”“理”给出了人伦日用化的理解。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戴震反对舍情求理,实际上认为理应从情出。戴震的理欲之辨,既包括了辨理欲之别,又拓展为辨“私”“欲”之剐。  相似文献   

16.
"芶"字读gou,古今本无异议,可是计算机的GBK字库将"芶"字混淆为"茍"字,错误地归入"ji"的音节中,给社会正常用字和"芶"姓人群造成很多不便或麻烦,也给后来的GB18030-2000和GB18030-2005标准提供了错误信息。由于注音错误,不仅把"芶"姓改了字,影响了社会正确用字,而且还将会给子孙后代留下错误信息。文章就"芶"改"苟"的原因、"芶"字的产生及古今的读音、"芶"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7.
《流别集》“为世所重”的主要是其所附之“论”而非“集”本身;《隋书》“辞赋转繁”乃举“辞赋”以概其凡,而“继轨”“取则”者与《流别集》之间,其体例亦非丝丝入扣。这与《南齐书·文学列传·论》所云与该列传所载有异略同,故以之说《流别集》有所失照。就今存佚文考察,《流别论》分为论“体”与解说作品两个部分。《文章志》乃独立于《流别集》之外的传录体书目。故考察《流别集》对《文选》的影响,不当涉及《文章志》。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龙夏·多吉次杰在拉萨秘密组织了旨在改革旧地方政权的“吉却贡吞”(意为“求幸福者同盟”)组织,成为西藏地方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文章对“吉却贡吞”组织的形成背景、破产经过及历史原因做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9.
从《室内设计》课程的特点及工学结合发展形势的分析出发,阐述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意义;除了对常见工学结合模式进行更加深入分析与探索之外,着眼于室内设计的行业特点与地域特点,分析工学结合模式的关键因素,探索独具特点的可行途径,并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自明末以来,清太祖名讳的汉字写法至少有6种,依时代之不同和政治局势之不同多有变化,如何规范书写清太祖名讳,时至今日认识仍然未能统一。今人多写作“努尔哈赤”或“努尔哈齐”,且流布甚广,殊不知清朝时即有官定写法,即“弩尔哈齐”,此三种写法并非仅一字之差那么简单,其中蕴含了民族的、时代的、政治的多种因素,故如何正确书写清太祖汉字名讳,不仅是一个如何正确对待史实的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以“弩尔哈齐”为正规写法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