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士生们从事的科学技术研究有一个性质,即除非有一个非常硬性的截止期,要求你必须完成实验室全部工作,博士生们往往会被研究所吸引,继而难于停止,看起来没有结尾。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发现,你已经被下一个实验的强大吸引  相似文献   

2.
上文谈了如何决定谁应该被录取为博士生,本文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尽块适应博士生角色. 当你录取了博士生后,并非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被录取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学生们可能还不知道博士生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学生们在一开始总会感觉到迷茫和孤独.他们坐在导师分配给她的课桌前,望着空空的文件柜子,无所适从.一想到需要做很多实验.  相似文献   

3.
 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是以高年级在读博士生为主要对象的国家级学术交流会议,也是青年科技人才的一次盛会,是博士生们交流切磋、相互启迪、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博士生之间有着广泛的认可,是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本文统计了第1~13 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的博士生代表、开幕式暨大会特邀报告会、专题交流、“面对面”活动、人才推介或参观活动、志愿者服务等情况,总结年会特点经验,梳理发现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博士生和高校中的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值得问的问题吗? 是的。 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博士生也是学生吗? 你也许会脱口而出:博士生怎么不是学生呢,博士生就是在校生。但是,你错了。  相似文献   

5.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2006光电子与信息技术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已于2006年11月3日至5日成功举行.作为国家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项目之一,本届论坛以“追光之子,汇智光谷,知新志远,笃行无限”为主题,为全国博士生提供了一个高起点、大范围、深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了光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成果交流,拓宽了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活跃了博士生的学术思想,启发了博士生的科学思维,激励了博士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博士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了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经过专家评审,学术委员会审定,我们从论坛组委会推荐的近百篇高水平论文中,遴选出了67篇具代表性的优秀学术论文收录进《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这些论文涵盖了包括光电子与信息技术学科的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我国光电子与信息技术学科博士生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正所谓,光学闯出新天地,华夏娇子江城莅;电子催开香葩奇,中国英豪竞汇集;信息时代东风劲,科学本是同源水;技术领先蕴生机,技高工巧效可期.我们相信,本期学报的出版不仅体现了全国光电子与信息技术学科领域博士生及其导师们的辛勤研究和...  相似文献   

6.
 为了写好“主编心语”,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次的内容,要和博士生以及博士生导师当前的工作环节有所结合。现在是5月中,有一类事儿悄悄地要热闹起来了,这就是暑期快到,一部分博士生要答辩、毕业、就业。今天就从这里谈起。  相似文献   

7.
“涨工资”引发博士生待遇热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搞研究、做学问或为谋求一个理想职位而去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志向虽高.但微薄的补助常常让他们处境尴尬:被家庭供养多年但仍无力回报,也许间或还要接受父母接济:自身肩负养家糊口重担者则更甚。所幸,教育部和财政部最近出台的新政策让博士生们愁眉一展。喜出望外。  相似文献   

8.
 去年写“主编心语”,选择了交替写2个系列的形式,一个系列大致谈博士生们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另一个系列则大致谈博士生导师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记得去年有人问我,这样来回写,吃力不吃力。意思是这样,原话也记不清了,甚至自己如何对答的也忘了。当然2个系列的“主编心语”到年底第36期,也顺顺利利写出来了。这多少有点像早上吃早饭,中午吃中饭,互不打架,所以从年初也就从没担心过,也说不出其中的理。  相似文献   

9.
 这几年看许多资料,才知道同是在科技领域,学术类工作与非学术类工作(职业)是有所不同的。这当然是因为我主要是在大学工作,只有学术类工作的经历。本文列举以下15点不同,博士生和导师们了解它们是有益的,特别是准备就业的博士生。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中午,校园的商品街上有个店主和一个博士生在吵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这个博士生拿着体重秤要换纽扣电池,店主找出合适的电池,博士生拆开包装,把电池装在体重秤上,然后才问:“多少钱?”当得知需要5元时,博士生说:“淘宝网上5个这样的电池也不需要5元!”店主说:“我们这里不是淘宝网,再说你都已经拆封了。”博士生说:“你违反了消费者保护法,我有权不买!”店主说:“你走,我不卖给你了!”他们一直从店门口吵到了马路当中。见有很多人围观,博士生说:“我给你10 元钱好了,但道理我是要说清楚的!”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认死理”。  相似文献   

11.
 我不记得我攻博时,有我的导师给他们的博士生们一起开个会或集中起来讲个事、布置个工作。导师找我或我找导师就是简单的见面,敲门进去,谈完即走。有博士生人人需要被提醒的事,是用便笺,放在信报箱中给大家的。这些文字我还保存着一些,比如有一次提醒我该开始写博士论文了。有一张便条甚至说他出去开会了,某一天到某一天不在系里。更多的好象就是导师要找我了,从信报箱给我一个小条。偶尔就直接放我实验室的桌子上。你可能会说,打电话不是更快?但我的记忆中这种电话的确没有。这当然也是因为他的博士生绝不是只有我一个。在我想找他(他是系主任)时,我也是写条子给他的秘书转交。对于另外一位当系里reader(相当于副教授)的我导师,则把纸条贴在他的办公室门上。顺便说一句,我和他们“其实也是来往不多,但不是没有,只感到他们很忙,多数时候我找不着他们”[1]。  相似文献   

12.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主办,专为全国博士生提供的一个高起点、大范围,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以博士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为主,同时,积极发挥导师和著名专家的指导作用,帮助博士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上文讲了博士生导师怎样指导学生从挫折感中走出来,本文谈谈相关的话题:帮助博士生改变情绪低落的状态.这实际上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问题,即如何才能始终保持学生的动力和工作速度?我记得自己当博士生时,情绪的低落对科研的影响很大.当然,反过来也一样.实际上,即使在正常的情况下,一部分博士生进校初期的那种热情也是会逐渐减退的.当人们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成年累月地用到同一个问题上时,这种现象就会出现.同时,博士生们往往会因为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诸如贷款和贫穷)、孤独、论文课题上的挫折、论文课题的写作,以及就业方面的不利消息而陷入情绪低落期.  相似文献   

14.
为科技人员服务是中国科协的宗旨,也是《科技导报》宗旨。本刊自2007年第9期开始开辟了"科技人才招聘"栏目,向博士生、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读者们提供当期最新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及奖学金)信息;从第15期开始,又增加了海外招聘新闻。为了给博士生毕业和博士后出站时求职、应聘、创业提供指导,本刊自2008年第1期始开辟"走向职场"栏目。通过专家撰稿,已在岗的博士生等讲述自己求职、就业的经历和成功事例,帮助博士生和博士后学会如何应聘、如何推销自身,如何创业和发展。本期开篇文章给即将走上职场的读者朋友一些温馨的提示。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5.
 我想,在读的博士生和博导也许希望知道那些已经毕业的博士生们说了些什么。近几年,我国博士毕业生数量大增,2007年是4.14万人,到了2011年增加到5.03万人(2007年我国在校博士生是22.25万人,2011年增加到27.13万人,2012年又招收6.7万人)。为了了解博士毕业生的情况,中国科协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涉及184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发出4700份问卷,回收3598份。以下文字中引用的是这些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博士生提高论文质量、改善写作方法以及能在文章中提出更多创新点,5月24日,机械学院研究生科、研究生工作组联合主办了旨在如何做好博士学位论文的专场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学院博导、学位审议委员会主席熊有伦教授应邀为机械学院的博士生们带来了“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总结与升华”的讲座.  相似文献   

17.
 上文[1]讲了博士生导师如何帮助博士生成为有良好判断力的学者,本文谈谈怎样为博士生提供博士论文的写作建议。  相似文献   

18.
 虽然记笔记对大家都不是陌生的事,但在博士生进行文献调研和阅读文献时记笔记的重要性,并不是每位博士生都清楚的。事实上,有许多博士生并不打算一边阅读一边记笔记。这时候导师要鼓励博士生学会记笔记。值得强调的是,记笔记从本质上说是博士生对文献内容的一种独立研究。如何在笔记中记下重要内容,反映出博士生是怎样“看待和分析”已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这是一种研究。博士生记笔记越熟练,他对自己要研究的课题越有把握,也使他在写学术论文和答辩时少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剧,博士研究生国际流动规模日益扩大,留学博士生的能力发展情况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基于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研究出国留学对博士生能力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出国留学对全球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该负向影响效应随着博士生能力水平的上升而呈现减弱趋势。相反,出国留学对全球博士生的通用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正向影响效应随着博士生能力水平的上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从国别来看,在中国,留学博士生的学术能力发展情况较好,但通用能力发展相对不足。相反,在英国和美国,留学博士生的通用能力发展程度优于学术能力发展。导师指导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能够削弱出国留学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负向影响,但对留学博士生通用能力发展的主效应和调节效应均不显著。基于此,建议我国高校优化博士生培养模式以提升留学博士生的通用能力;博士生导师转变培养理念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留学博士生要明晰自身发展定位并增强跨文化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上文]谈了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本文谈谈如何决定谁应该被录取为博士生. 作为博士生导师,你遇到的第1个问题当然是如何挑选学生.有一些同学在你的名下报名考博,甚至有胆大的同学写信要求你答应收他(否则他就报考另外的博导了).前者要求你从几个候选人中挑选你要的博士生,后者显得功利但也可以理解,只是如何回答这种询问的确令人犯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