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振动对Zn-27Al-Si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变质Zn-27Al-Si合金液的凝固过程中给予振动,使生长在初晶硅球表面的条状共晶硅机械碎断而成为短杆状和蠕点状,从而减少了对基体的割裂作用,使合金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提高。试验表明,在振动条件下,钠仍可牢固地吸附在硅的孪晶台阶上,从而改变了硅晶体的生长方式,使初晶硅生长成球团状。同时还分析了锌铝硅合金的结晶凝固过程及组织特点,并对变质条件下初晶硅、共晶硅的生长机理以及振动对试验合金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几种亚共晶和共晶铝硅合金的加锑变质处理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报导了加锑变质处理的优点和工艺方法,提出了它的适用范围;并用热分析法测得铝硅合金在采用不同变质方法(钠和锑)时的凝固曲线,指出了它们的特征,可据此判断合金融液的成分范围和变质程度;并对加锑变质的机理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热分析系统及其在铝硅合金变质效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开发了一套新型的热分析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可靠性好、数据处理能力强.将此热分析系统应用于铝硅12%合金变质效果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冷却曲线特征值ΔTl=ΔTL—ΔTEU的值可以判断铝硅12%合金变质效果,且铝硅12%合金三元变质钠盐的变质有效时间约为20min。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测定ZL102合金液经碲变质后的表面张力和含氢量,以及浇注针孔试样等方法,对碲抑制铝硅合金针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碲对铝硅合金液有很强的脱氢作用;碲变质后铝液表面张力的减小,有利于脱氢产物的逸出;作常规脱气处理后再实施碲变质工艺的铝液,虽经长期保温,仍然能浇注出针孔度很低的铸件。经碲变质处理的铝硅合金是制造高气密性铸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陈世学 《甘肃科技》2010,26(9):58-59,79
铝硅合金的机械性能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为了改良合金的微观组织,提高材料性能,人们尝试利用各种手段控制铝合金的凝固过程。通过研究和生产实践发现,在金属的凝固过程中施加电磁场可以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并优化工艺过程。由于电磁场在金属凝固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物理效应,因此,探讨电磁场对改善合金微观组织的作用,找出较优的工艺参数,对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旋转磁场作用下制得的亚共晶铝硅合金试样,在不同腐蚀剂作用下,宏观组织及微观组织的显示结果,分析了产生不同腐蚀结果的原因,得出了用于亚共晶铝硅合金宏观组织及微观组织观察的最佳腐蚀剂组分。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研究在磷变质条件下,不同的含硅量对 Al—Si-Cu-Mg 活塞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量的变化不仅引起共晶硅和初生硅形态上的变化,而且亦使合金的性能随之变化.共晶成分的 Al-Si-Cu-Mg 合金具有最佳的常、高温机械性能。增加硅量能使磷变质的 Al-Si-Cu-Mg 合金线膨胀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测定Al-Si合金金相组织,合金变质度,机械性能等方法,来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稀土变质潜伏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金属型冷却条件下,Al-Si共晶合金用稀土变质处理,具有1-2小时潜伏期。变质潜伏期长短与变质元素稀土在铝液中扩散速度有产 有利于稀土在铝液中的均匀扩散的因素,都有利于变质潜伏期的缩短及变质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P变质及Na变质对ZL108合金凝固过程影响.文章首先比较了Na变质及P变质对ZL1C8合金铸件温度梯度、凝固方式、凝固界下形态及凝固速度的影响,发现Na变质ZL108合金的温度梯度及凝固速度比P变质的大,两种变质ZLl08合金均以趋近于逐层凝固的中间凝固方式凝固,凝固界面上出现一些锯齿形的突出物,且P变质这种突出物较Na变质要长.据此得出,在同样工艺条件下,P变质ZL108合金比Na变质ZL108合金容易出现缩松缺陷.  相似文献   

10.
高含铁量铝硅合金中铁相的凝固行为与形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较高含铁量的铝硅合金中,铁相在不同合金成分,冷却速度以及不同含锰量下的凝固行为和微观组织形貌,对α铁相基于β铁相形核长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铁相的形核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含铁1.4%(质量分数)的铝硅合金中,加0.7%的锰能使铁以α相的形式凝固,但冷速较高时,不能完全避免针状铁相的出现;锰的加入量增加到1.4%(Fe/Mn=1:1)时,较高冷速下,仍有针状铁相出现,且使初生铁相更加粗大,在同样的铁锰含量下,亚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生铁相明显比共晶合金要少,且α铁相在α铝树枝晶中会形成一种细密的树枝晶结构,可以作为基体的强化相,而形核不是影响铁相形成不同晶体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电脉冲处理对Sn-15%Pb合金凝固组织中枝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电脉冲处理对Sn-15%Pb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通过对Sn-15%Pb合金熔体施加电脉冲处理,其凝固组织发生了由原始的树枝晶向球状组织的转化,同时晶粒发生明显细化.分析认为,由于电脉冲处理作用,合金熔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使熔体中Pb的活度提高,进而引起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变化,导致凝固前沿的溶质富集减轻,溶质分布情况发生改变,促使树枝晶向球状组织转化,并且使凝固组织发生细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算机程序控温、收集和处理数据系统反复测试了Na,sr,La对Al-Si共晶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a,Sr促使Al-Si共晶成核,使体系共晶析出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直浇道电磁搅拌对连铸坯凝固组织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缩和偏析缺陷对铸坯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在直浇道外施加电磁搅拌可以明显地改善连铸坯的凝固组织,并提高连铸坯的质量。选用低熔点Sn-3.55Pb合金浇注试样,用实验方法研究直浇道电磁搅拌对铸坯凝固 组织的影响,并用数值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分析了影响因素。实验证明:施加直浇道电磁搅拌后,铸坯的晶粒细化,等轴晶区扩大,柱状晶区减小;在降低过热度的情况下,施加电磁 搅拌,可避免直浇道堵塞,保证浇注顺利进行,而且铸坯的凝固组织更加细小;在直浇道外施加电磁搅拌,不仅改变了金属液的流动形态,而且提高了浇道内的最低温度,使浇道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扰动对单相合金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平面晶和胞晶固液界面生长形态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单相合金由平面晶向胞晶转变的临界条件及胞晶稳定生长的条件,首次用非线性理论中的线性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单相合金在定向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由平面晶向胞晶转变和胞晶生长的分太 亚临界分叉;利用有机物模拟合金BrC4在固液界面的面前沿有扰动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研究了固液界面前沿扰动对固液界面平胞转变和胞晶生长的分叉机制的影响规  相似文献   

15.
ZA27铸造合金的凝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ZA27铸造合金中的常见微量元素以及铸件厚度,浇注温度,变质处理对ZA27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铸件厚度是影响ZA27合金凝固特性的最主要因素,适量的Ti可以改善ZA27合金的凝固特性,浇注温度及变质处理对ZA27合金的凝固特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推荐了较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Al-La合金不连续枝晶组织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Al-La合金的自由凝固试样中,发现Al-35%La合金组织形貌的特殊性,其先结晶相Al11La3枝晶沿主干方向成分是不连续的. 为验证这种组织存在的真实性,采用定向凝固方法制备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Al-35%La合金试样,结果显示出定向凝固Al-35%La合金中Al11La3枝晶沿主干方向成分是不连续的.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化学成分与凝固速度对Al-La合金组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这种不连续枝晶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提高金基合金镀膜产品的性能,分别采用电磁铸造和传统模铸工艺制备了真空溅射靶材用Au-Cu系多元金基合金,研究了电磁场对该金基合金显微组织和各溶质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和传统模铸相比,采用电磁铸造技术制备的金基合金其凝固组织的枝晶化程度明显降低,各溶质元素的偏析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抑制,并对在电磁场作用下金基合金凝固组织的细化机理和溶质元素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熔体超声波处理对超强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7055铝合金液相线625℃以上,对7055铝合金熔体进行超声波预处理后模铸,研究超声熔体预处理对7055铝合金凝固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超声波对熔体产生的空化效应,讨论了熔体中微粒超声活化成为结晶核心,促进形核和细化晶粒的作用机制.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7055铝合金晶粒明显细化,退火态延伸率和抗拉强度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深过冷Cu-Ni-Fe三元合金自定向快速凝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熔融玻璃净化结合循环过热,在25~304K过冷度范围,分析了Cu-39%Ni-6%Fe(wt%)三元合金凝固过程过冷组织的演化规律。确定了负温度梯度下实现自定向凝固的过冷度条件:下限为能够抑制快速凝固过程中形成的枝晶熟化的最低过冷度,上限为快速凝固过程中枝晶不发生准球状化转变的最高过冷度;就研究的合金而言,过冷度范围为110~180K。在定向凝固的过冷度范围内,无需人为控制固液界面前沿的温度梯度,而且,以点触发试样端部,可以获得单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