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处理中菱铁矿的磁化率变化与其各向异性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弱磁性矿物菱铁矿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岩石中 ,而它的基本磁学特征常常被人们忽视 .实验室岩石磁学和矿物学手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随温度变化菱铁矿样品磁化率规律性增减 ,出现AMS椭球最大主轴(K1)与最小主轴 (K3)的交换现象 ,这是菱铁矿受热氧化分解转变为磁铁矿 (4 10~ 530℃ )和磁赤铁矿到稳定赤铁矿的系列变化所引起的 .  相似文献   

2.
红壤中磁性矿物的磁性与含量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尧德中 《科学通报》1989,34(16):1263-1263
土壤中的磁性矿物的磁性与含量,是研究土壤磁性的发生机理及其在地球物理、考古学和环境科学中应用的基础,本文根据前人关于磁赤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等的穆斯堡尔谱研究结果,提出了以四极分裂(Q。S。)区分磁性矿物(磁铁矿、磁赤铁矿)与赤铁矿等的土壤穆斯堡尔谱分析法。采用FH—1918型穆斯堡尔谱仪鉴定矿物,NaOH熔融土壤测土壤全铁量,WCL-1型磁化率仪测定土壤磁化率,然后综合三部分资料,对红壤中磁性矿物的磁性与含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中菱铁矿的磁化率变化与其各向异性交换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永信  朱日祥  刘青松  郭斌 《科学通报》1998,43(12):1319-1323
弱磁性矿物菱铁矿广泛存在于各地质时代岩石中,而它的基本磁学特性常常被人们忽视。实验室岩石磁学和矿物学手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变化菱铁矿样品磁化率规律性增减,出现AMS椭球最大主轴(K1)与最小主轴(K3)的交换现象,这是菱铁矿受热氧化分解转变为磁铁矿(410 ̄530℃)和磁赤铁矿到稳定赤铁矿的系列变化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李哲 《科学通报》1987,32(3):204-204
热激活电子非局域化和次近邻效应是矿物化学中最令人感兴趣和最活跃的领域。具有电子非局域化的矿物经常表现出反常的光学和其它物理性质。它们的穆斯堡尔谱常常显示出一些在Fe~(2+)或Fe~(3+)独立存在时所不能发现的新的特征。已经在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黑柱石、迪尔石和Fe-Ti石榴石的穆斯堡尔谱中观测到这种现象。矿物中次近邻效应是  相似文献   

5.
李哲 《科学通报》1988,33(9):684-684
穆斯堡尔效应已经广泛用于含铁矿物和陨石的研究。一般来说,假设矿物中一种结构位置上铁离子将会在它的穆斯堡尔谱中形成一个四极双峰或一组磁六线谱。铬铁矿是一种组分为(Mg,Fe~(2+))(Fe~(3+),Cr~(3+),Al)_2O_4的富铬尖晶石。以往曾使用上面的假设解释铬铁矿的穆斯  相似文献   

6.
郑裕芳 《科学通报》1987,32(7):501-501
一、引言 钙钛矿型(ABO_3)化合物由于它们具有十分有用的介电的和磁的性质而受到人们广泛的注意。 关于SrFeO_y的穆斯堡尔谱曾有报道,但对Sr(Fe_(1-x)Ti_x)O_y系列材料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的报道迄今尚未见到。  相似文献   

7.
锰铬奥氏体钢中合金元素及碳的短程有序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福成 《科学通报》1991,36(5):382-382
合金元素在固溶体中以C-Me形式呈短程有序偏聚的理论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一理论已从能谱等实验中间接地得到了证明.穆斯堡尔谱对钢中铁原子核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它可以探测到原子核周围10~(-9)eV的能量变化,因而可以准确地获得铁原子核周围的电子结构、磁结构和点阵对称性等微观信息.本文首次用穆斯堡尔谱效应分析6Mn-  相似文献   

8.
李哲 《科学通报》1994,39(18):1696-1696
同质异能位移δ、四极分裂△E_Q(或四极位移εQ)和磁超精场H_(hf)是3个由穆斯堡尔谱学测定的重要物理量.众所周知,这些参数与穆斯堡尔原子的配位数和电子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许多文献资料(例如Bancroft)表明,随着价态和氧的配位数的不同,许多矿物中铁  相似文献   

9.
李士 《科学通报》1982,27(6):335-335
一、引言利用穆斯堡尔效应来研究各个学科领域中的问题,都希望精确地计算出峰的位置,线宽和面积,在穆斯堡尔谱的解析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对谱线进行拟合或者剥离,但对于较复杂的穆斯堡尔谱来说,例如多种物相叠加的穆斯堡尔谱线,由于它们通常比较复杂,不能立即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中强磁性矿物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虎  XU Huifang  季峻峰  陈骏  陈旸 《科学通报》2003,48(17):1883-1889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表明, 黄土-古土壤序列中强磁性矿物包括磁铁矿和磁赤铁矿. 原生磁铁矿具有风成碎屑颗粒物形貌和表面特征, 又可以分为高钛和低钛两种类型, 可能分别指示岩浆岩和变质岩源区. TEM纳米尺度观察研究证实, 部分原生微米粒级碎屑磁铁矿在成壤过程中风化成5 ~ 20 nm磁赤铁矿, 并保持风成碎屑磁铁矿的假象形态. 部分绿泥石在成壤风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纳米磁铁矿或磁赤铁矿. 这两种矿物的风化作用都形成超顺磁颗粒, 可能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重要机制. 部分绿泥石风化形成的磁铁矿或磁赤铁矿含有少量的磷和硫, 具生物成因标志, 表明微生物可能对绿泥石的风化及超顺磁颗粒形成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哲 《科学通报》1985,30(18):1406-1406
一、引言 从1965年以来,穆斯堡尔效应已经被广泛地用在矿物学的研究中来,迄今为止,已经对三百多种含铁矿物进行过穆斯堡尔效应的测量。一般来说,在矿物的穆斯堡尔谱中,假定一种结构位置上的Fe~(2 )或Fe~(3 )离子会在它的穆斯堡尔谱中形成一个四极双峰。然而,在钙质辉石和绿辉石中,曾注意到次近邻所引起的精细效应,可以把多重四极双峰归结为一种位置上  相似文献   

12.
夏元复 《科学通报》1982,27(9):527-527
在LiNbO_3单晶中掺人增丰~(57)Fe,通过穆斯堡尔谱观察表明,在75℃附近的一系列反常性能(双折射、膨胀系数、超声衰减等)是由晶体场的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3.
仿古汝瓷天青釉烧制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正耀 《科学通报》1992,37(4):313-313
在古陶器研究中应用穆斯堡尔效应已获得不少有价值的结果。但是,在古瓷器中的应用极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之一,艺术价值很高,现存文物极少。在各种汝瓷釉色中天青釉尤为珍贵。我们利用穆斯堡尔谱详细研究仿古汝瓷天青釉的穆斯堡尔参数随烧制条件变化的规律,这既有益于仿古汝瓷的研制,又有益于古汝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蔡瑞英 《科学通报》1982,27(7):441-441
一、引言穆斯堡尔谱学是近代进行物质微观结构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穆斯堡尔谱学的研究中,慎重地选择计算方法,并通过电子计算机用合适的程序来拟合谱线,找出谱中各峰的位置、强度和宽度等参数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拟合穆斯堡尔谱最常用的是高斯-牛顿法。它对一些简单而分辨得较好的谱线计算  相似文献   

15.
邢光熹 《科学通报》1986,31(22):1739-1739
近年来,研究者们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和其他光谱学方法研究了胡敏酸和富里酸中铁结合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铁的环境和氧化态。我们在经过纯化的胡敏酸中加入丰度为91.8%的~(57)Fe,制备了~(57)Fe-胡敏酸络合物。在不同pH条件下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Fe~(3+)、Fe~(2+)与胡敏酸结合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张经坤 《科学通报》1983,28(2):91-91
自Schikorr提出了3Fe(OH_2)-→Fe_3O_4 2H_2O H_2↑反应之后,又有人对这个反应进行了研究。但上述报道都认为产生氢(H_2)的机理是不清楚的。Schrauzer推想氢气的产生一定和歧化过程中生成Fe~0有关。本文拟通过对无氧气氛下Fe(OH)_2歧化产物的穆斯堡尔研究,进一步研究Fe(OH)_2歧化过程中产生氢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李士 《科学通报》1981,26(12):766-766
在穆斯堡尔谱的解析过程中,对多种物相叠加的穆斯堡尔谱的解析是比较困难的。按照常例,最常用的是对谱进行拟合或剥离。但遇到若干组物相(或内磁场)叠加时,单用拟合的方法就不容易收敛。单用剥离的方法又需要有这若干组物相的标准谱,  相似文献   

18.
朱念周 《科学通报》1984,29(7):427-427
在前文的报道中,我们采用了小分子量的酸性蛋白质——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为配体,人工模拟了天然植物型(2Fe-2S)铁氧还蛋白。用穆斯堡尔效应对这种模拟物Ⅰ进行了研究,在室温下就得到了很好的穆斯堡尔谱:有两组双峰,一组我们称之为S峰,一组我们称之为C峰。模拟物IS峰的Q.S.值及I.S.值与天然植物型Fd(2Fe-2S)的穆斯堡尔谱参  相似文献   

19.
王桂华 《科学通报》1995,40(1):27-27
钴铁氧体磁粉在磁场和温度同时作用下,它的各向异性常数和矫顽力都发生变化;一般认为这是由于磁粉内Co~(2+)离子迁移引起的.但根据我们的实验;这种磁粉在钴含量相同时受到磁场和温度作用后,它的各向异性和矫顽力的变化量和磁粉Fe~(2+)的含量成正比.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变化是由于磁粉内Co~(2+)-Fe~(2+)的离子对迁移所造成的.目前,直接观察磁粉内离子的分布和迁移过程还十分困难.本文利用穆斯堡尔谱研究钴铁氧体磁粉经磁热处理后Fe~(2+)离子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穆斯堡尔内转换电子谱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对样品表面进行无损分析。若用~(57)Fe作为穆斯堡尔源,可对铁及其合金的氧化膜厚度,结构、形成过程及腐蚀机理等进行研究。分析深度50(?)~300(?)。我们用此法对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水中腐蚀所形成的氧化膜进行了研究。试样是1毫米厚的薄片,置于以氦气加甲烷作工作气体的共振计数器内,用恒加速方式测量7.3千电子伏铁的内转换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