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除使用了各种作战飞机外,还使用了“战斧”式舰对地巡航导弹。我们经常听到美国和北约国家宣传巡航导弹能精确命中目标,但他们闭口不谈被南联盟防空部队打下多枚巡航导弹的事实。那么为什么巡航导弹能够精确地命中目标,而有时又能被防空火力击落呢?巡航导弹是一种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和弹翼的气动升力,主要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亦称飞航式导弹。他可以从地面、水面、水下和空中发射,攻击固定或活动目标。巡航导弹的航迹可分为三段:起飞爬升段、巡航段和俯冲段(图一)。首先由发射装置点燃火箭助推器,导弹开始起飞爬升,约十几秒后,火箭助推器燃料耗尽并与弹体分离,启动主发动机,开始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和高度。当爬升到一定高度时,便转入巡航阶段。在巡航阶段,主动发动机的推力与阻力相平衡,弹翼的升力与重力相平衡,导弹以近于恒速和等高的状态继续飞行。这是巡航导弹的主要飞行状态,巡航导弹因此而得名。当接近目标区域时,由制导系统控制导弹,俯冲攻击目标。巡航导弹所以能够精确命中目标,简单地说是因为它采用了高精度的惯性——地形匹配复合制导系统。惯性制导的优点是不依赖外界设备和信息,完全独立自主地工作,能实现全球制导。但是,他的弱点是制导误差随工作时间增加而加大。为了克服惯性制导的缺点,提高制导精度,人们常常将惯性制导与地形匹配自主制导系统结合在一起使用,构成导弹的复合制导系统。所谓地形匹配制导,是利用弹上的测高仪表测得的地形海拔高度与预先存储的基准数字地图相匹配,导引导弹飞行的导弹自主制导系统,亦称导弹地形等高线匹配制导系统。该地形匹配制导系统能够修正惯性制导系统的积累误差,形成制导指令,传给控制系统,使导弹按预定航线飞行。经过地形匹配制导修正的惯性制导系统,其导航位置误差可大大减少。巡航导弹虽然能精确命中目标,但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它的飞行速度相对来说较低(如美国代号为BGM-109A巡航导弹,最大巡航速度为0.72倍声速)。因此在空中的飞行时间较长,不易突防,所以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南联盟防空火力较强的地区常常被击毁。另外,巡航导弹携带的发动机、燃料和制导设备等负载,限制了弹头的尺寸和装药量,所以攻击钢筋混凝土等坚固目标效果不太好。另据报道,每枚巡航导弹耗资75~120万美元,比常规炸弹昂贵得多。(转载自《惯性世界》1999年2期)图一 巡航导弹飞行示意图图二 巡航导弹结构示意  相似文献   

2.
集束炸弹     
北约在对南联盟空袭中使用了被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这是一种将子炸弹捆扎在一起便于挂载与投放的航空炸弹。弹束可在机舱内挂或外挂使用。集束方法有箍带捆扎式(如图)和梁式集束架两类。箍带捆扎式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释放箍带,子炸弹即分离。梁式集束架是将各子...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并公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野蛮轰炸,造成舍毁人亡,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国防,就很难保证和平的经济建设。因此想起对军事信息方面一些待探讨商榷的术语提出一些看法,以便展开这一领域定名工作的研讨。1国防信息基础结构或国防信息基...  相似文献   

4.
日前,伊朗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让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关吃惊不少,它显示伊朗空军的F-4E战斗机竟携带了酷似俄罗斯战略空军使用的Kh-55远程巡航导弹,后者的射程将近3000千米,能对以色列全境和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构成严重威胁。有分析认为,伊朗通过从乌克兰走私成品,已  相似文献   

5.
当今,各种高性能的军用遥感器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重要角色,现代军事卫星和飞机上装载的遥感器各有各的绝招,不仅看得远--可从太空几百甚至上千千米处观测地面,而且看得准--能够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既能辨别目标的形状和大小,又能识别目标的真假,甚至可以发现隐藏在树林、地下或水下的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它们有的可在白天观测,有的可在夜间透视,有的在云雾雨雪天也能一目了然;它们能够有效地获取敌方的部署情况,监视、跟踪和预测敌方的行动,全面掌握打击目标的位置分布,引导精确攻击武器准确地命中目标,并能评估战场毁伤效果,被誉为"遥感神探".  相似文献   

6.
据《印度防务在线》报道,印度计划研发最高时速达6000千米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以期实现空中快速打击。该导弹设计射程约300千米,具备较高的目标突防能力。尽管目前只有美俄在研发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但印度海军雄心勃勃地希望到2016年为其隐身驱逐舰装备高超音速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7.
一、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也称精确制导弹药,英文名分别为Precision Guided Weapons(PGW)和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s(PGM),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跨行业、跨军兵种的一个军事技术术语,是以制导与非制导分类的、泛指所有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个庞大的武器范畴。按它的运载平台,可分为舰载、机载、陆基或车载、天基或星载这几大类别的精确制导武器。上述各大类别还可进一步加以分类。例如,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既是这个庞大范畴中的、专用于军用作战飞机的一类武器,同时也是航空武器系统范畴中的、带制导控制装置的一类武器。因此,精确制导武器,仅仅是分类学上的一个通用术语,而不是特定行业的一个专用术语。2000年10月出版的《中国航空百科词典》和2001年1月出版的《国防科技名词大典》航空卷,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仅作了定性描述,即:命中精度极高或具有直接命中能力的制导武器的泛称,又叫灵巧武器,此名词出现于越南战场上使用激光制导炸弹以后;并补充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带量化指标的定义。后面这句话指的是,美国兰德公司的一位专家James F.Digny,在1975年P-5353 Precision-Guided Weapons研究报告中,用具备50%以上命中概率来定义精确制导武器,国内有个别人在文章中曾加以引用,除此之外,未见国内外任何其他学者用命中概率给出定量的定义。武器的命中概率,是武器作战效能分析时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制订作战计划时计算投入兵力的基本依据,通常用相应的随机变量(如命中弹数或弹着点误差)在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概率表示。而求出这个概率必须知道有关射弹和目标的特性,即首先必须知道射弹的散布情况,一般用概率偏差E或圆概率误差CEP,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为50%,这个以ECEP构成的射弹散布面以前叫做“半数必中界”;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围绕散布中心的射弹密集度,对应的射弹出现概率分别为68.3%、57.5%、99.9%;然后还必须知道被攻击目标的面积(被弹面)大小,并根据射弹散布面和目标被弹面的重合程度,用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出攻击这个目标的武器命中概率。由此可知,圆概率误差CEP是与弹药相关、而与目标无关的大量实验统计值;命中概率则是与弹药、目标、射手和环境相关的理论计算值。在作战使用时,按照最小命中概率或确保完成任务的命中概率,来选定武器数量和出动兵力,这个预期的命中概率一般达到9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用命中概率来衡量武器的准确程度,确实有不妥之处。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举出不少例子。例如,射击比赛用的是规定的精密枪械或弓箭,但比赛结果总有名次之分,命中环数少的射手,人们只会说他技不如人,不会埋怨枪械或弓箭不准确。当然,假如它们的命中概率只有50%多一点,意味着将近一半的子弹或箭头飞了,这样的伪劣产品是进不了比赛现场的。这说明用命中环数或者命中概率来衡量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是不恰当的。从学术上讲,学过数理统计或概率论的人知道,在相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一切事件,称为随机事件;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量,称为事件的概率。发射投放的炮弹、火箭弹、导弹或炸弹,命中目标或未命中目标,就是这样的随机事件。而用来表示这种随机事件的命中概率,不仅与弹药、枪械或弓箭自身的质量高低有关系,还与射手的素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而且后者的影响更大。如前所述,衡量弹药、枪械或弓箭的准确程度,应该用它们的圆概率误差CEP或概率偏差E来表示,也可用标准偏差或均方差δ、平均偏差ε、最大偏差Mmax来表示。二、空地导弹从前述空地导弹的分类可知,它是一个包含从空中攻击地面、水面、地下和水下目标的,由战略、战术、通用、专用各类导弹组成的庞大武器类别,其中的“地”字应理解为我们所在的“地球”。关于“空地导弹”一词,国内有人在“地”之后加上带括号的“面”,表示包含地面和水面,与两个英文名词Air-to-Ground Missiles(AGM)和Air-to-Surface Missiles(ASM)相对应。实际上,这两个英文名词反映美英两国的习惯用法,其含义是相同的,这从美国三军统一的机载导弹编号体系和英国《简氏空射武器》年鉴(JALW)以及国内外武器手册可以看出来。美国用AIM和AGM,英国用AAM和ASM,分别代表所有类别的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可见,在“空地导弹”一词“地”后加上“面”字是多余的,改为“空面导弹”也涵盖不全;同样地,把空地导弹仅视为从空中攻击地面目标,并将其与从空中攻击海上舰艇的空舰导弹、攻击地上坦克的机载反坦克导弹等并列,也是不恰当的,它们应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处在主、从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因此,在航空武器领域,统一使用“空地导弹”这个术语是合适的;同时,应将空舰导弹、机载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诱惑导弹等专用空地导弹,均纳入空地导弹这个大类之中。三、防区外导弹防区外武器(Stand-Off Weapons,SOW)是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一类新型战术空地武器,防区外导弹(Stand-Off Missiles,SOM)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有防区外制导炸弹。防区外武器的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一个能满足多种作战任务需求的完整的武器系列。为有效毁伤坚固点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单一式战斗部的型号;为有效毁伤面目标,可选用该武器系列中的带各种子母式战斗部的型号。防区外导弹是在防空火力区域之外从空中发射、精确攻击战场纵深高价值目标的一类战术空地导弹。防空火力区域按防御布势,一般分为点防御、面防御和战区防御三个区域,其纵深现约为10~30km、30~120km和大于120km。与此相对应,防区外导弹一般分为近距、中距和远距防区外导弹三类。根据美国和苏联/俄罗斯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TALT)和《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规定,射程超过600km的空射弹道导弹和空射巡航导弹,属于战略武器范畴,因此,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600km,使其仍属于战术导弹武器范畴。根据美国与7个发达国家于1987年签署的、后有33个国家加入的《导弹技术管制条例》(MTCR)规定,战斗部重量超过500kg、射程超过300km的各类导弹,不得向外国出口,因此,出口型防区外导弹的最大射程均不超过300km。防区外导弹与空射巡航导弹和通用战术空地导弹,虽同属机载武器中的空地导弹范畴,但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有其特点,在作战使用方面更有其优势。三者的主要差别如下:按射程大小,防区外导弹位于空射巡航导弹之后,但居于通用战术空地导弹之前;按战斗部,防区外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子母式战斗部,空射巡航导弹采用核装药/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通用战术空地导弹采用常规装药的单一式战斗部;按作战任务,防区外导弹用于中/远距、战术/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活动目标,空射巡航导弹用于超远距、战略攻击纵深固定战略目标,通用战术空地导弹用于近距、战术攻击战场固定/活动目标。四、布撒器与子母炸弹因受行业、专业和外文的限制,加上对航空武器的发展历史和有关外文名词的含义不甚了解,有人把所谓的“系留式布撒器”当成是继“子母炸弹”之后的新发展,并举出英国的JP-233和德国的MW-1子母炸弹作为代表(其实,美国早在越南战争中就使用了多种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如CBU-14和CBU-25,前者由114颗BLU-3杀伤小弹“菠萝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后者由132颗BLU-24杀伤小弹“柚子弹”和6管SUU-14子母弹箱组成),进而,把新发展的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从国内外通用的“防区外导弹”(SOM)中分离出来,称其“不再属于导弹,而应属于布撒器的范畴”,在航空武器中另立一个叫做“布撒器”的新类别。这种分类与国内外通用的航空武器的科学分类(见诸国内外军用百科全书和各类武器手册)是不相符的;而被人译为“布撒器”的英文原文dispenser,作为军语的基本含义是“子母弹箱”(见诸国内的《英汉空军辞典》等工具书),在英文图书、文献中,其前一般有submunitions(子弹药),其后一般有weapon或missile,表明其为抛射小弹的武器或导弹;且中文“布撒器”字面上不具有任何武器特征,使人们以为是飞机洒水灭火、播种造林、喷药杀虫、人工降雨和抢险救灾等专用器具,很难想到其实际上就是武器;而在分类上不按弹道、制导、动力、结构和作战使用等基本特征,仅以子母式战斗部这一局部形式,是不足以另立新类的,只会以偏概全、难圆其说,使得同一名称、同一编号、不同序号、同属一个系列的防区外导弹,如美国已经装备使用的AGM-130A、B、C、D、E1、E2、E3等各型号,有的叫导弹,有的叫布撒器,自相矛盾、难以理解。有鉴于此,在军用航空技术领域,为避免概念混乱,利于技术交流和规划管理,应当称为“带子母式战斗部的防区外导弹”,并将其仍旧纳入国内外通用的空地导弹范畴,而将“布撒器”这个名词仍旧留在民用航空技术领域,词义明确,避免误会。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国内新闻界也很少见到把“布撒器”说成是武器,甚至是一类新武器,在报道战争中有国际公约明文禁用的武器时,经常出现“集束炸弹”(cluster bomb)一词,当然在军工界还会出现“子母炸弹”(dispenser bomb)一词。关于这两个武器术语,人们从中文词义上容易视其为同一武器,从英文词义上可看出有所区别,但从技术角度看则相差甚大。这两种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出现并大规模使用的新型航空炸弹。集束炸弹是采用弹箍将多颗炸弹并列捆绑在一起挂到集束弹架上,或将其串列单个捆绑到集束弹架上而构成的,释放弹箍即可将小炸弹投掉。这些集束炸弹所带小炸弹数量有限,仅用于低速飞机临空定点投弹,早已随老式飞机而退役。取代这些集束炸弹的是采用弹箱内装大量小炸弹的新型子母炸弹,其中包括固定安装在飞机上、由导管发射的子母炸弹和一次性使用的投放式子母炸弹,后者在外形和使用上与普通炸弹一样,称之为“可瞄准”(aimable)的子母炸弹,不必飞临目标上空投弹,成为现代攻击飞机广泛装备使用的大面积轰炸武器。五、超视距空空导弹现代空战已经进入超视距空战的时代,超视距空空导弹成为主攻武器。超视距是指超过人眼视力能观察到的距离。“超视距”(Beyond Visual Range,BVR)中的“视距”,是以人眼视力为基准、衡量飞行员空中观测能力的一个术语,常用“空中能见度”——飞行员在空中用目力所能看到的目标物的最大距离来表示。能见度是航空气象观测的主要项目之一。影响能见度的因素,主要是大气中的固体微粒(烟粒、沙土、尘埃)和水汽相产物(云、雾、雨、雪、冰晶等),其数值随观测者、观测时间和地点以及观测用的仪器设备的不同而改变,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指标。在空空导弹领域,一般以10km能见度作为标准视距,将空战划分为近距空战和超视距空战、以及与之相应的近距空空导弹和超视距空空导弹。需要说明的是,导引头的视距不是划分近距/超视距的标准,因其数值随导弹类型不同而差别悬殊,同类导引头也有较大差别;同时,应将空空导弹领域的“超视距”(BVR),与电子通信领域的“超视距”(Over The Horizon,OTH)加以区别,因后者是衡量陆基/舰载雷达探测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是基于天空电离层反射电磁波原理来克服地球曲率或天地线造成的观察障碍的含义,与克服人眼视力观察障碍的“超视距”(BVR)能力是两回事。此外,还应将其与空地导弹领域的“防区外”(Stand-Off)加以区别,因后者是以目标防区为基准、衡量对地攻击能力的一个技术用语。为避免“超视距”概念混淆不清,在航空武器领域,如果出现OTH一词,可将其译为“超地平”,如将“OTH radar”译为“超地平雷达”,既符合英文原义,又不与“超视距”相混淆;同时,在航空武器领域,“超视距”和“防区外”分别表示空对空和空对地攻击能力,张冠李戴或取而代之,容易造成概念错误。同所有分类方法一样,用“视距/超视距”分类仅着眼于射程,并不能反映空空导弹的全部性能和现代空战的全部特点,因此不能绝对化。首先,要把分类与使用区分开来,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划入超视距范围的空空导弹,只限于超视距空战。实际上,现役超视距空空导弹大都具有一定的近距空战能力。其次,要把一般与个别区分开来,10km标准视距既是人眼视力的统计平均值,也是当时近距空空导弹一般所能达到的最大射程值。这就是说,它并不意味着凡是射程超过10km的空空导弹,一定是超视距空空导弹;或者,凡在10km以外进行的空战,一定是超视距空战。以目视识别和以机动格斗为基本特征的新一代红外型空空导弹,其射程达到20~30km,但它是为近距格斗空战而设计的、并成为近距格斗空战的主攻武器,因此人们仍然把它们划入近距格斗导弹范围。目前,新一代空空导弹的发展,已经突破了“视距/超视距”分类的界限,出现了中距拦射兼顾近距格斗的新型空空导弹,并进一步朝着具有双射程、双功能的空空导弹发展。  相似文献   

8.
尽管美军还没有完成伊战中“爱国者”导弹系统作战性能的评估,但已开始着手解决所暴露的问题,主要是无法防御巡航导弹和造成友军误伤。通信和传感器问题是该系统无法防御巡航导弹的原因;而雷达接收了错误信号是造成误伤的因素之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美军拟对“爱国者”导弹系统采取如下措施:①改进雷达防护罩,提高其屏蔽能力,使雷达系统能在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②改进软件系统,使其能更好地区分弹道导弹和飞机;③改进系统作战操作程序;④对“爱国者”导弹进行改进,使其打击吸收目标时的射程提高1倍,对弹道导弹的作战范围扩大50%。  相似文献   

9.
编读互动     
文章争鸣编辑同志:你好!我并不能算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只是在一次阅读课上极偶然得到2003年4月份的一期;但你们详实的报道和种类齐全的文章,使我获知颇多,我相信她是一本值得信任的刊物,我坚信。在此,我想对曹刚先生的《如何抗击远程高空精确空袭》一文,发表一点不很成熟的看法,失误之处请多多指教。诚然如曹刚先生所述,在航空技术高度发达、性能优异功能齐全的对地攻击武器的不断出现的今天,我们不能不或者说必须仔细地考虑一下防空问题。也许是曹刚先生的一时笔误,竟写出了“精确制导炸弹如‘战斧’式巡航导弹”一句。据我所知目前使用中的…  相似文献   

10.
北约在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冲突中吃了大亏!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格鲁吉亚时报>、美国<防务新闻>和法新社披露,俄军8月19日在格鲁吉亚扣押了5辆美军."悍马"车,引起了北约极大关注.因为这5辆由格鲁吉亚特种兵驾驶的"悍马"车上,载有北约统一标准的太空战系统和绝密的卫星通讯技术.更令北约震惊的是,俄军是精心布局缴获了北约的这套装备.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在亚洲1的军事战略从伊拉克转向阿富汗,北约开始向阿富汗增兵。为了加强各型战机在阿富汗的空中作战能力,6月12日,北约宣布向阿富汗增派4架E-3空中预警机。这是北约多年来第一次在中亚地区部署预警机,将对中俄等国空中安全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2.
集束炸弹     
北约在对南联盟空袭中使用了被国际公约禁用的集束炸弹。这是一种将子炸弹捆扎在一起便于挂载与投放的航空炸弹。弹束可在机舱内挂或外挂使用。集束方法有箍带捆扎式(如图)和梁式集束架两类。箍带捆扎式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释放箍带,子炸弹即分离。梁式集束架是将各子炸弹紧固在梁架上,再由保险钢索锁定,投弹时抽脱保险钢索,打开箍带,子炸弹分离。集束炸弹由数个至数十个子炸弹组成。子炸弹有爆破、杀伤、燃烧、教练等多种类型。杀伤子炸弹能产生大量碎片,用以攻击大面积有生力量;燃烧子炸弹多为集中型燃烧弹,构成集中燃烧火种,用以引燃和烧毁军事目标;爆破子炸弹有贯穿一定厚度的防护层和突入掩体内部爆炸的作用。为便于多装载,子炸弹外形一般大都制成圆柱形或球形等。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出现集束炸弹,但从60年代才得到真正发展。集束炸弹携带子炸弹数量多,撒布均匀,覆盖面积大,对地面目标可产生多种毁伤效果。但由于受弹架结构限制,子炸弹集装有限,散布面积和密集度较小,效果有限,所以集束炸弹现已逐渐被航空子母弹所代替。当前集束炸弹基本上退出现役,但有少量库存备用。(摘自《惯性世界》1999年2期)图 箍带捆扎式集束炸弹  相似文献   

13.
肖兵供稿 《科学大观园》2010,(7):F0003-F0003
美国斯塔瓦提重工业公司军事航天部目前正在开发名为SM-36第六代多用途战机。SM-36将销售给美国及北约盟友,专门设计用来取代F-16C及F/A-18C/E战机。  相似文献   

14.
北约在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冲突中吃了大亏!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格鲁吉亚时报》、美国《防务新闻》和法新社披露,俄军8月19日在格鲁吉亚扣押了5辆美军"悍马"车,引起了北约极大关注,因为这5辆由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每日防务>报道,美空军在举行称之为"未来能力评估"(FCA)的作战演习报告中指出,美空军在未来的2025年应拥有4大作战能力:超远程打击能力、防御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能力、发展使用非致命性武器与非动能武器的能力、进行网络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日,俄罗斯又成功进行了库存洲际导弹发射试验。一枚“撒旦”重型洲际导弹远飞数千千米,准确命中位于俄远东堪察加半岛的预定目标。试射有力证明,老式的“撒旦”保持了良好的作战状态,仍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有着不可低估的战略威慑力。  相似文献   

17.
据《伊朗聚焦》网站最近报道,俄罗斯已同意向伊朗交付可对付隐形战机的“伯朝拉”-2A防空导弹以及拦截巡航导弹的“道尔”防空导弹系统,用于保护伊朗的核设施。美国和以色列对此极为不满。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俄伊武器贸易影响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是毫无友善意味的行为”。美媒体称,目前.五角大楼已制订了对伊动武的新计划,而隐形战机就是打击先锋。英国军事专家们认为.俄式防空系统将大幅度提升伊朗的防空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空军2005年12月5日宣布,美国研制的最先进的具有隐形、超音速巡航和精确打击能力的F-22“猛禽”战斗机正式服役。该机是美国洛克希德磊·马丁公司与波音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21世纪初主力制空战斗机。在作战性能方面,它能携带8枚空空导弹,同时具有先进的航空电子传感系统,大大提高飞行员对周边目标的识别能力以及在被敌方发现之前跟踪、攻击敌机的能力。美国F-22“猛禽”战斗机正式服役@肖兵  相似文献   

19.
该机是美国生产的单座亚音速隐身战斗机,主要用于对地面实施精确攻击。1982年10月,F-117试飞成功并交付美国空军使用。该机所有武器均装地内部弹舱内。主要武器有2枚激光制导炸弹和各种战术战斗机使用的武器。F-117翼展13.2米,机高3.78米,机长20.08米。随着美国新一代隐形战机相继问世。F-117的提前退役应该是必须的。美军F-117A即将提前退役@肖兵  相似文献   

20.
随着航空航天侦察技术的发展、空中加油技术的保障、精确制导炸弹的运用,推动了远程高空精确空袭作战样式的成熟。以往,受空袭技术手段的限制,空中机动能力较弱,空袭作战通常采用近距离投弹的方式,支援陆军作战。而在高技术条件下,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空中机动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在空中加油飞机的保障下,飞机可实施全球飞行、全球作战,并且巡航导弹被发射后,通过制导技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