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其野生种群在俄罗斯、朝鲜、日本境内已相继灭绝,现仅有30余只残存在我国陕西省的洋县。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史东仇(西北大学生物系毕业)和助理研究员于晓平,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1981~1985年研究的基础上。经过3年的研究,在朱鹮的生态学研究方面又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如“朱鹮的研究史略”、“朱鹮雏鸟的生长发育与  相似文献   

2.
朱鹮     
田宁朝 《大自然》2014,(4):82-82
<正>据陕西省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管理站消息,截至2014年6月16日,该站野化放飞的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60余只,其中95%是野化放飞朱鹮自然繁殖的后代,标志着陕西7年来实施的朱鹮首次异地野化放飞工程取得成功。朱鹮是东亚特有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和朝鲜等地,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在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一个7只的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有较大增加。宁陕县野化放飞的朱鹮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配对、交尾、筑巢、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5月在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洋县中山区姚家沟重新发现朱鹮以来,今年春又在洋县平川地带草坝村落户的一对朱鹮首次营巢,繁殖3只幼朱鹮并于6月中旬成功地飞出,走向大自然。从此,结束了朱鹮只在秦岭中山区营巢繁殖的历史。草坝朱鹮的繁殖成功,证实了历史上朱鹮曾在平川繁衍生息的客观存在。据资料考证,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原苏联和日本。在我国14个省内都曾有  相似文献   

4.
朱鹮(Nipponia nippon)又名朱鹭,俗称红鹤,隶属于鹳形目、鹮科、鹮亚科,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朱鹮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在前苏联、日本及朝鲜半岛等地相继灭绝,我国自1964年在甘肃省康县采集到一只标本后的20多年间也没有野生朱鹮发现的记录。值得庆幸的是,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上朱鹮仅存40余只.这种珍禽过去曾经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地区,但近几十年来数量急剧减少,前苏联和朝鲜已无野生的报导.日本1952年有20只,到1980年只剩下5只,1981年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在我国,1930年14个省份有分布,到1958年就只有甘肃、江苏、陕西等省可采到标本,60年代后销声匿迹,直到1981年才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当时仅有7只,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一方面跟环境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不能不考虑其自身因素——种群生命力下降.为了拯救朱鹦免于灭绝,1986年中国林业部给北京动物园下达了"朱鹮人工饲养和繁殖基础研究"的科研任务,北京动物园成立了"朱鹮养殖中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中国陕西洋县朱鹮野生种群的分布现状,分析了朱鹮的种群动态,如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最后叙述了朱鹮种群的保护管理现状,包括种群监测保护、栖息地管理和社区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珍禽,现存总数仅30余只,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系无价之宝。北京动物园1986年开始进行朱鹮人工饲养繁殖,当时只有1只幼鸟(1985年生),以后每年(1986、1987)从陕西洋县掏取1只幼鸟,1988年掏取两只,计5只。由于改变了朱鹮自然习性的“封闭式”的饲养方法,采取模拟朱鹮自然生态环境为先导,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今天,公众对于朱鹮这种鸟儿已不再陌生,是因为它那一度曾被视为亚洲乃至全世界最为濒危鸟种之一的坎坷经历;是因为知晓了中国科学家历经数载之艰辛、纵横几万里,终于在陕西洋县又觅得它的芳踪的传奇故事;是因为靠着各方20余年来的不懈努力和精心呵护,朱鹮种群从那岌  相似文献   

9.
被中国人称为“东方宝石”的朱鹮, 自1981年在陕西洋县重新找回7只野生种群之后,20多年来,当地人民不惜代价进行拯救与保护,终于使其种群数量恢复到600余只,而且野化放飞试验已经获得成功。朱鹮重新飞归大自然,在华夏乃至亚洲碧空翱翔,已不是遥远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朱鹮野化放飞试验项目是朱鹮种群野外扩展,缓解其濒危状态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拯救朱鹮的必然选择.阐述了陕西省朱鹮野化放飞试验项目的实施背景、必要性、可行性及保障措施、朱 鹮野化放归地点、建设内容和资金来源、实施计划及预期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为实施放飞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相似文献   

12.
今年六月中旬,北京动物园收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陕西洋县拍来的一封电报,要动物园立即派人前去接管和抚养一只年幼体弱,没有亲鸟照顾的幼鸟.这只幼鸟就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考察队用了三年时间,行程五万公里,于今年5月在陕西省秦岭南坡洋县境内找到的"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中的一只.  相似文献   

13.
在陕西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科技人员的精心管护下,今年朱鹮繁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月初以来,在野外先后有19对朱鹮筑巢,其中有15对朱鹮成功地繁殖出38只幼朱鹮。另外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8对朱鹮产卵35枚,成活幼朱鹮27只。至6月底,在去年130余只的基础上,新增幼朱鹮65只,使我国朱鹮种群数量突破200只。在朱鹮繁殖期间,保护观察站采取承包和集中监护的办法,确保了朱鹮的繁殖安全。他们聘用36名巡护人员,实行昼夜轮班跟踪监护。他们把巢树干包上塑料纸,巢树下挂设尼龙安全网;修水渠,筑田坎,保证稻田水源,并投放鲜活泥鳅2000公斤,保证了朱鹮育雏期间的营养需求。根据今年繁殖期拉长,池塘沟口等两个巢区的朱鹮5月初才产卵、育雏较晚的状况,他们将饲养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2017,(4)
正2014年4月,随着一只雏鸟的破壳而出,在大别山区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朱鹮重新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这种珍稀濒危鸟类的保护事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朱鹮又称朱鹭、红鹤,有"东方宝石"之美誉。它与大熊猫和金丝猴等同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球仅存2 000余只,其中野生种群有1 500多只。朱鹮常集群在河流、池塘、沼泽、水田和旱  相似文献   

15.
7月上旬以来,在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洋县木家河、白火沟、小邓沟、二道梁、草坝等10个巢区,朱鹮亲鸟携带着21只毛茸茸的幼朱鹮相继离巢,飞往丘陵和平川一带活动,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游荡生活。朱鹮在汉江沿岸的浅水处、塘库边觅食小鱼,在碧绿茵茵的稻田里寻找泥鳅、蚂蚱。夜幕降临时,在树林里栖息。人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20,(2)
正2018年12月到2019年7月,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华阳镇对一个朱鹮繁殖群体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和拍摄,用影像记录了它们的爱情生活。半年多的时间,作者发现了朱鹮许多鲜为人知的行为。传说朱鹮是配偶终身制,一旦建立家庭,雌雄鸟就会相亲相爱一生,故又名"爱情鸟"。这种说法感动了无数人,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2018年底,我来到陕西省汉中市的华阳镇拍摄朱鹮,希望记录下秦岭地区朱鹮生活中的美丽瞬间。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朱的种群总数量已突破100只,分布在洋县和北京动物园,其中包括野生种群40多只,野生朱仅分布在陕西省洋县境内。通过查阅朱研究和保护的有关文献,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朱研究和保护的动态,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朱Huan的种群总数量已突破了100只,分布在洋县和北京动物园,其中包括野生种群40多只,野生朱Huan仅分布在陕西省洋县境内。通过查阅朱Huan研究和保护的有关文献,全面系统地综述了朱Huan研究和保护的动态,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朱鹮曾经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60年代在中国失去踪迹,1980年仅有日本孑遗5只。如此迅速消逝的根本原因,是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林木砍伐、滥施化肥和农药、大规模生产活动、肆意捕杀……由此看来,朱鹮最大的敌人不是鹰隼,而是人类。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笔者曾赴陕西洋县考察朱鹮的野外繁殖生态,见到巢区沿途保护警示牌赫然立于路旁。“朱鹮之家”竞在清朝末年的坟茔地周围所植高大栓皮栎上(树高30余米,巢距地面20余米),这倒要感谢先人了,别处成材林木几乎砍伐殆尽,独有这里数十株逃过厄运亭亭玉立,为朱鹮提供了庇护所。那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综述了27年来中国朱鹮就地保护的成就。在1999-2007年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鹮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