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移动Ad Hoc网络中机会路由转发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移动无线自组织(Ad Hoc)网络中使用机会路由协议时,采用贪婪转发策略会引起“没有后续转发节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应用于移动Ad Hoc网络的机会路由转发策略—考虑后续路径的转发策略。主要思想是在报文每跳传输之后进行下一跳转发节点选取时,不仅考虑各个候选节点本身距离目的节点的距离,还要考虑经过此节点的转发,当前数据报文能否成功到达目的节点。仿真结果表明,对比于采用贪婪转发策略的机会路由协议,考虑后续路径的转发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小无后续转发节点的现象,提高数据传送成功率和网络吞吐率,具有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移动机会网络中转发节点选择和数据包管理不合理问题,提出基于转发效用和拥塞感知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建立转发效用模型,根据移动机会网络的机会接触特性定义节点接触概率和节点接触活跃度;建立节点拥塞感知模型,定义节点区域拥塞系数;将转发效用和节点区域拥塞系数用于数据包转发过程和数据包管理过程,提出节点接触概率的转发节点选择...  相似文献   

3.
针对采用社区划分策略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在消息传输过程中存在冗余转发的问题,设计节点通信监听机制,构建了新的消息传输策略,以高效感知邻居节点社区属性信息;并充分考虑携带移动设备的人的移动轨迹特点,设计了社区移动模型;嵌入时间片轮回机制,对网络节点进行动态划分社区;最终提出了基于节点通信监听机制的高效感知消息分发机会网络路由算法。在社区内转发消息时,选取与目的节点通信范围重叠区域内的邻居节点作为下一跳,若不存在这样的节点则将消息转发给与目的节点相遇概率较大的邻居节点或目的节点;在社区间转发消息时,算法选取与目的社区通信概率较大的中继社区节点转发消息,通过充分利用通信重叠区域内的节点转发消息,优化转发节点判定机制,重设消息传输条件,降低消息转发次数,从而提高消息传输成功率,降低传输时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显示:与当前机会路由算法相比,新算法的传输成功率以及转发效率更高、平均端到端时延与平均存储时间更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的移动社交网络数据转发方法大多没有考虑广泛存在的暂态连通区域(TCC),从而导致数据转发质量较低问题,根据5组真实数据对TCC属性与数据转发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TCC感知的数据转发算法.此外,考虑到该算法会增加网络中数据拷贝的数量这一问题,提出了改进型TCC感知数据转发策略,通过选择TCC中的最优节点集来避免它们的相遇重叠现象,利用少量节点实现数据转发机会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性能在数据投递率和网络开销方面的性能要优于当前其他数据转发算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机会网络中的节点具有移动性,因此网络中的路由链路都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并且这些移动设备都是由人类使用者携带,节点之间具有很强的社会关系.根据节点间的社会关系,提出了一种依靠过去局部社会性信息,预测中继节点转发能力的机会网络路由协议PLSR(Prediction of Local Sociality Routing).PLSR综合考虑节点间相遇频次和相遇接触时间长度对转发能力的影响,利用熟悉度和中介中心性的效用函数进行消息的转发,同时对消息的副本数量进行控制.采用Cambridge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路由与Epidemic路由、Bubble Rap路由相比具有较高的成功消息传递率和较低的转发成本,但消息的平均传输延迟较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机会网络数据分发协议面向的主要是单源多宿数据分发模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源多宿机会网络数据分发模型,设计了一种兴趣和编码感知(ICA,interest-and coding-aware)的机会网络数据分发协议。首先,由中继节点将满足同一兴趣的不同数据源进行流间随机线性网络编码后转发;其次,拥有相同兴趣的节点彼此交换兴趣编码数据,当节点收到足够多的满足同一兴趣的线性无关编码包时,解码得到多个感兴趣的原始数据;最后,对多源多宿机会网络数据分发进行了ONE仿真。结果表明,和基于ER的多源多宿数据分发相比,ICA能通过较小的缓存、网络带宽和网络负载获得较低的分发时延。研究结果可为机会网络中的网络数据分发机制提供一种可行、高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激励移动自组织网络中的自私节点参与数据转发,以改善路由机制性能,在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机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Hash链的匿名路由激励协议。该协议将基于Hash链的微支付机制,引入位置辅助隐私保护路由;通过对匿名数据转发节点进行实时激励,改善了不可信环境下隐私保护路由机制的性能。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能保证参与路由节点的匿名性,同时有效抵御针对基于地理位置路由的伪装攻击和重放攻击。效率分析表明:该协议能实时激励匿名节点参与数据转发。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逐渐成为网络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由于无线环境通信具有大传输时延、间歇性连接以及高误码率等特征,传统的面向连接的网络形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机会网络(Opportunistic Network)的出现,为组建无线网络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机会网络采用"存储—携带—转发"的路由机制,信息传递通过节点移动带来的相遇机会实现,从而能够为缺乏持续端到端连接的网络提供通信服务。系统地介绍了机会网络的概念、结构以及节点移动模型、路由机制、拥塞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COPE协议消极编码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网络编码意识的机会路由协议NCAOR。该协议兼取机会路由和网络编码的优势实现高效地报文投递。在每一跳转发时,节点均选取多个冗余邻居节点构成机会节点集协助数据发送。收到报文后,机会节点利用局部拓扑知识和侦听的邻居报文接收信息判断转发报文的网络编码机会,并通过综合路径距离和编码收益的效用函数评估报文转发效能,智能设置转发响应时间。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相对采用最短路径路由的COPE方案具有网络吞吐量大、能耗低和节点编码机会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间断连接无线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节点间相遇持续时间较短和网络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有自适应异步唤醒的数据转发策略,综合考虑节点能耗和休眠机制,并结合灰色模型预测节点间相遇持续时间,优化节点探测阶段和数据转发阶段的能耗,进而实现高效数据转发的目的。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数据转发策略能够有效利用节点剩余能量和通信机会。与现有的转发策略相比,该策略能够在低能耗下有效改善网络的探测成功率和通信时延。  相似文献   

11.
车辆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s,VANET)的拓扑结构具有高动态性,设计适应其高速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很大挑战性。提出采用机会转发方式的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将每次转发的单一目标节点改进为一个集合,以降低高速变化的拓扑导致的节点接收数据失败的概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转发集构成方案,改进了传统的由数据包携带转发集的做法,将转发集合的计算和确定分布到每个接收节点,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路由控制信息开销。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转发节点选择机制,并引入了对实时交通状况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依据实时交通密度选择转发路径,能有效应对车辆自组织网络连接不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路由协议在包投递成功率、端到端传输时延和归一化路由开销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路由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机会路由充分利用无线网络的广播特性,极大地提高单播吞吐量。然而,现有的机会路由依赖拓扑的全局信息,而且收集全局信息增加了系统开销,这将限制了机会路由在大型无线网络的应用。为此,提出基于最小传输选择MTS-B(minimum transmission selection)算法的局部机会路由LOR(localized opportunistic routing)协议,记为MTS-BLOR。提出的MTS-BLOR采用分布式最小传输选择算法MTS-B,并利用局部信息将网络拓扑划分小的邻近节点集CNS(close-node-set),拓宽了机会路由在大型的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由于无需使用全局动态信息,MTS-BLOR降低了系统开销,减少了系统复杂度。同时,分析了转发清单的全局优化与因开销受限的可扩展性之间的权衡。实验仿真表明,与ExOR(extremely opportunistic routing)、MORE(MAC-independent opportunistic routing protocol)相比,MTS-BLOR在时间复杂度、端到端传输时延和吞吐量方面得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中感知设备可以随身携带,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在设计转发策略的时候,需要考虑感知设备的社会属性对路由算法性能的影响.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展现出的群聚行为,提出了一种面向聚集点的机会路由算法.该算法结合传统的多备份路由机制以及直接等待传输策略,通过在聚集区域内放置一个静态节点来辅助移动节点进行数据转发,解决移动网元之间以及移动网元于静态网元之间的数据转发问题,进而改善了传统机会路由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兴趣挖掘的机会网络内容分发策略(Interest Mining Based Scheme (IMBS)),通过贝叶斯理论分析节点的兴趣以及节点基于兴趣的相遇频率,挖掘移动节点随机运动背后所蕴含的人类社交特征和情感特征. 此外,IMBS采用发布/订阅机制,收集节点的订阅信息,以获取消息在整个网络中的需求量. 在转发消息的时候,IMBS把消息的需求总量和节点的情感特征以及社交特征结合起来选择下一跳节点. 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策略可显著减少消息的传输延时和网络开销,并提高消息传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带有相遇预测的自适应路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会网络中的喷洒等待(spray and wait,SnW)路由机制在消息转发决策时并未考虑相遇节点的转发能力。针对SnW在选择中继节点时的盲目性,提出了一种带有相遇预测的自适应路由机制,通过动态地感知网络中节点的信息,根据节点转发能力的差异,自适应地选择活跃度高、与目标节点相遇概率高的节点作为中继节点。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开销的情况下,提出的路由投递延时更低,投递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存在大量不可靠通信链路,很难实现能效优化与QoS保障,提出一种能量平衡与QoS保障的机会路由协议EQGOR,并结合机会转发特征建立了传输效率、转发时延、转发能效与节点剩余能量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自适应转发集优化算法,该算法兼顾能量与QoS需求,能实现QoS保障并最大化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机会网络中的节点由于受理性实体所控制表现出不同的协作意愿,从而对网络性能产生显著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协作意愿感知的机会网络路由算法,该算法利用消息的平均转发时间来衡量节点间的协作意愿,根据联系概率为消息合理地选取转发节点,采用消息优先级机制来提高缓存和带宽的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8.
传感器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按照贪婪算法形成的数据汇聚路径中,有些节点过早地消耗完其能量,造成所谓的热点问题,引起传感器网络能量消耗的不平衡.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能量平衡的数据汇聚路由算法EBGP协议.该协议依据邻居节点的剩余能量、邻居节点到Sink节点的距离以及邻居节点到源节点的距离来计算概率值,然后选择邻居节点中概率最大的一个作为数据转发节点.仿真显示EBGP协议胜过GPSR、GEAR和D-REECR协议,达到了能量平衡和能量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