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不止一位科学家曾为此感慨,认为诞生于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奇迹。尽管 他们并不排除其他世界也有产生生命的可能,但还是对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叹为观止。 地球生命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那些研究外星生命的科学家们认为,宇宙生命将以更多 的形态存在,为了适应环境它们将千姿百态,无奇不有,而由此进化出的文明形式也将不尽相同, 多种多样。比如,相对于我们由动物直接进化出的人类智慧来说,也可能会有以植物为基础发展起 来的智慧,或者以无机物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智慧,甚至有些科学家走得更远,探讨了晶体智慧和能量智慧的可能!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持比较保守的观点,例如,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指出,不要说其他形式的生命形态,就连与人类同属动物的海豚(或类似的动物种类)都不可能发展出文明来,因为流线型的构造使它们难以进化出构造精巧的前肢,因而难以发展建构出一个宏大的技术文明来。 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呢?当初的人类,不就是因为环境的恶化才不得不下地行走昂首直立的吗?假如有一天——仅仅是一种假设——海洋干涸了呢? 也许可以,也许不行;也许,《生命应该常青》只是一种幻想,但也许,它正是我们所要得到的答案之一。  相似文献   

2.
当人类从火星探测器上成功取回图像数据,并为此欢欣鼓舞时,是否有人会想到,也许与此同时,外星智慧生命早已发射了探测器来侦察我们地球呢?谁在编制太空“生命目录”人们也许会问:星际间谍活动有可能吗?毕竟,银河系中有数以千亿计的星系,它们分布在一个直径长达10万光年的碟形区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乌克兰科幻作家安·德米楚克的“飞天:一个女宇航员的故事”科幻系列又来了!(本刊曾连载过这一系列的《奥林奇那星》和《嵌合体,早上好》) 这一次,读者将跟随勇敢的女宇航员瑶腊来到一片神奇的沼泽。在那里,人类科学家对目标X的探索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利用科学寻找外星生命50年。虽然目前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但是人们对外星生命依然热情关注。如果真的有外星生物,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许多科幻影视作品做了种种设想。最近,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构想出多种类型的外星生命。  相似文献   

5.
在北美洲东部,居住着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动物.从外表看,它们就像在地球上定居的"外星生物",其最大特点是鼻子长在头部,在鼻子周围还环绕着11对粉红色的肉质"触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这种动物在探路行进时,会让人觉得它们的头部就是由这奇特的鼻子构成的.难怪人们会把它们和"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还有人觉得这种动物的鼻子更像一颗星星,因此又形象地称它们为星鼻鼹.那么,星鼻鼹究竟是如何靠鼻子探路、谋生的呢?科学研究人员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正>外星智慧生物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曾经光顾地球?他们长什么样?与人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关于外星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7.
如果最终找到了外星生物,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呢?只是一些微生物吗?有科学家认为,生命无论存在于宇宙的什么地方,其基本的基因遗传原理是一样的。或许外星生命在某些方面会跟地球生命有所不同,但两者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星际迷航8:第一类接触/战斗巡航》电影情节中,人类将在2063年4月5日与外星智慧生物发生第一次接触.由于人类建造的“凤凰号”飞船进行曲速航行的痕迹被宇宙中的另一种智慧生物——瓦肯星人的飞船探测到,于是改变航向,飞临地球.  相似文献   

9.
外星智慧生物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曾经光顾地球?他们长什么样?与人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些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关于外星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则与外星生命有关的信息引起国内外很多人的注意:7月10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科学家经过几年讨论,完成了一份名为"行星系统有机生命的限制"的研究报告。报告围绕"生命构成是否有别的样式"这个核心问题,反思了以地球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认为人类以自己习惯的对生命模式的理解、搜寻外星生命的努力迄今尚无进展,这至少提醒人类应该以某种新的眼光来理解"生命",并以此扩大外星生命搜寻范围;而不久前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则报道了科学家对外星生命的新研究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旅程     
主持人的话:一般说来,科幻小说有两个功能:一是展示新科技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是探讨人们在极端情况下的非常反应。有时候读者总是对前者关注较多,其实后者所探究的人类深层心理状况,对我们也是极有启迪的。 美国科幻作家汤姆·戈德温(Tom Godwin,1915-1980)一生著述不多,但其科幻短篇《冷酷的方程式》(The Cold Equations)却脍炙人口!作品描述一个女孩为了早日见到身在外星的哥哥而成为宇宙飞船偷渡客的故事——但宇宙间的物理定律是冷酷无情的,飞 船的燃料是被精确计算的,假如允许女孩继续偷乘,燃料不足将导致飞船无法按时抵达外星,该星球所需的药品也就不能及时被送到,因此,这个女孩必须离开飞船——而在宇宙空间中这只能意味着死亡。 这就是极端状态。但当我们真的面临极端状态的时候,我们会怎样处理?在《冷酷的方程式》中,女孩与哥哥之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情,那么,我们把场景设定得再极端一些—— 要是没有这种亲情呢?  相似文献   

12.
对话     
今年是伟大的科学先驱者布鲁诺殉难400周年。 早在45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就通过长期的观测和计算,写出了《天体运行论》, 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这一革命性的学说像一枚重磅炸弹一样炸向宗教!从此,基督教神学 自然观变成了谎言,科学从神学中被解放了出来! 在哥白尼之后,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刚走得更远,他认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颗;而在其他的恒星周围,也会有行星绕行,在它们上面,也会有生物甚至是智慧的生物…… 布鲁诺离经叛道的做法大大激怒了教会,在国外流亡多年的布鲁诺1592年一回到意大利就被威尼斯异端裁判所关押起来,抗争8年不屈服的布鲁诺最终被处以极刑——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 历史和事实终将证明一切。现在,布鲁诺的许多预言都已经为科学界所证实,并成为连小学生都熟知的常识——比如太阳在宇宙中的位置,比如其他恒星周围环绕的行星……乌克兰科幻作家潘那先科的《对话》无疑是对布鲁诺的最好纪念;而布鲁诺的有些预言却至今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予以证实——比如生活在其他世界的外星生物……但是这并不能妨碍我们继续像布鲁诺一样大胆设想,它们不但有可能存在,而且还会形态多样,这就是作者刘卫华写作《魔域》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正科幻目前在国内属热捧题材,名家是怎样看特科幻的呢?2015年度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项——雨果奖的刘慈欣认为:科学幻想是一种让想象力得到驰骋与磨砺的文学体裁,无论创作还是阅读,都是对想象力的锻炼。科幻文学是创新意识最强的一种文体。科幻文学的兴盛,将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飞碟谜踪     
据报道,英国和美国最近分别解密了一批有关UFO的秘密档案,由此引发了又一轮UFO探索热潮,以至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在去年10月份举办了一场名为"外星生物科技"的展览,向公众展示科学家所预言的各种地外生物模型,其中包括外形像喇叭花的"刺激扇",会飞的海洋怪兽"飞鲸",以及体形跟恐龙相似的"大胃猪"等.这些想象中的外星生物更加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那么,何谓UFO ?何谓外星人?如果存在外星人,它们是什么模样?它们在哪里?……就让我们来抽丝剥茧,层层解剖.  相似文献   

15.
<正>包括海豚在内的鲸类被认为是地球上仅次于人类的第二聪明的动物。上期(2015年11期)的《探秘鲸类文化》已经作了一些介绍。当一切证据似乎都在指向海豚的高智商时,有科学家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海豚或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聪明。那么,海豚的智力到底如何呢?让我们来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这种生物拥有复杂的社群结构,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种群。当看到其中一个家族成员正在遭受痛苦时,其他个体的心跳会加速;当它们发现食物或者有潜在的威胁时,会发出信号和警报。你猜到了么?你或许以为是聪明的海豚?可实际上,美国研究海豚交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正>1956年,当一群计算机科学家精英汇聚在美国汉诺威市的达特茅斯学院时,开创了一个他们称之为"人工智能"的时代——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是相当乐观的。基于开发机器智能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对人类智慧本身透彻理解"这样一个假设之上,人们有理由认为:对于人类学习能力的各个方面,或人类智能的任何其他方面,原则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也是完全可能的。到底什么是人类智能?如果你问上10个人,至少会有11种答案。对于哲学家来说,智慧就是渊博的知识,对于心理学家来说,智能则是智力  相似文献   

17.
<正>对于人类来说,500光年的距离,似乎是无限大的。仰望星空时,我们不禁会想:在这个无穷的宇宙中,我们会不会有其他兄弟、伙伴呢?其实,乐观的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宇宙中一定会有和人类一样,具有高等智慧的同伴。而我们之间这心与心的距离,或许就是500光年。  相似文献   

18.
<正>在今天,各种高科技手段不仅能让人类和人类的探测器登陆月球、飞临外星,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寻访古人的世界。恐龙时代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清明上河图》对宋代市井生活的描绘是否真实?古代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许多人都对这类问题颇感兴趣。回到从前,就像去往未来一样,是人们的梦想,而前者正是展示考古学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6,(11):36-36
已与他人合著新书《多莉之后:人类克隆的用途和滥用》的伊恩·维尔穆特,现正在将这项技术应用于研究人类的疾病。问:创造多莉绵羊后,你认为今后10年内克隆技术会把我们引向何处?答:从技术观点看,克隆技术曾令人失望。效率并无戏异性的改变,而且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今后10年,我  相似文献   

20.
张守忠 《科学之友》2003,(11):26-27
茫茫的非洲热带草原上。当夜幕降临时,一个个像幽灵似的小灯泡会充斥在大草原上,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其实它们并不是什么神怪或幽灵,而是许多哺乳动物的眼睛。人们不禁要问,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但为何人的眼睛在夜晚不能发光呢?答案就是,人类眼睛与动物眼睛在构造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动物的瞳孔与人类的瞳孔有明显差别。夜行动物的眼睛相对于它的形体来说要比人类的眼睛大得多,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