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凡达》的神话使得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关系再次成为众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数字技术正逐渐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要素之一,然而传统电影美学仍在以灵魂的身份支撑着电影的艺术价值。要艺术美感还是形式体验,数字技术与电影艺术在未来电影银幕中的戏份将如何演变?本文欲以影片《阿凡达》为讨论中心,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切入电影艺术中技术理性与艺术美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数字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对传统电影艺术美学观念的推动与颠覆。  相似文献   

2.
小说的电影经验无以尽数,小说杰作中富于张力的人物和戏剧性情节,是电影的天然材质。尽管小说《香水》的人物与情节精彩不凡,不过,因其灵魂是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嗅觉对象,是飘渺于空中的微细介体,电影如何呈现,是包括不少著名导演在内的艺术家都认为不可拍摄之为。导演汤姆·提克威跨越怀疑与禁忌,与摄影师和作曲家一道,将香氛以感觉转换的形式,诉诸我们的视觉和想象,最终完成了一部优秀小说的电影旅程。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二》是由冯小刚执导,根据刘震云小说《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影片上映后获得极大的反响,虽然我们不可否认原作对于电影的成就起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但是影视文化散发的独特魅力对于电影的成功更是功不可没。本文就以电影《一九四二》为例,从叙事文本的重新编排,视觉造型的完美打造两个方面来探讨其改编的艺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魔戒》(又译《指环王》)是英国奇幻文学鼻祖托尔金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纪之书",全球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电影《指环王》的上映更是将"魔戒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试图从较深的层次探索托尔金在书中体现的思想,从而引导读者去探寻隐藏在电影气势磅礴的视觉场面背后的深邃与久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纪录片不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大量电视纪录片展现出电影化的发展趋势,而首先表现出电影化趋势的是它们的叙事手法。以《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为例,针对电视纪录片叙事手法的电影化趋势进行深刻分析,从选题、题材结构、情感设计、镜头语言、叙事蒙太奇、乡愁思辨、细节描写、画外音与解说、文化娱乐表现等方面分析其电影化的表现,并从其思想性、画面美感、艺术意境等方面分析这一变化趋势的艺术效果,指出未来纪录片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电影中由于话语权的缺失,致使女性形象丧失主导地位,呈现出单调、统一的特性。为了探究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电影中的重要性,采用穆尔维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以《跳舞,女孩,跳舞》和《伯德小姐》为例,讨论了这一话题的两个维度:一是女性形象如何通过女性的成长故事成为电影叙事主体;二是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叙事如何打破父权秩序,阐释了父权社会无意识对传统电影的影响及女性主义电影如何通过叙事解构视觉愉悦。由此得出:女性形象是女性主义电影叙事的核心元素,以女性形象解构视觉愉悦,是为女性主义电影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雕塑艺术设计的造型效果,提出基于视觉传达意识的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图像分析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构建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的图像处理模型,采用视觉信息采集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的视觉图像采样,对采集的雕塑形式美感造型视觉图像进行边缘轮廓特征重构,采用纹理特征分割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细节特征分析和重构,提取雕塑形式美感造型设计图案的特征点进行艺术特征重现,结合艺术美感造型元素进行信息融合,在视觉传达意识表达下实现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雕塑形式美感造型优化设计的视觉表达能力较好,艺术价值较高,提高了雕塑形式美感造型的优化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8.
《阿凡达》、《飞屋环游记》、《极地特快》……近年来.一系列3D电影的上映。再度点燃了人们对3D视觉效景的追求热情。电视机制造商们急不可待地想把家庭娱乐生活带入3D时代。  相似文献   

9.
正每一个关卡都不简单,每一次前进都有未知的危险,假如有一天,你走进了一个杀机四伏的密室,你将怎样脱身呢?电影游戏化,一个并不陌生的词汇。游戏空间与现实叙事场景虚实的结合我们已经在《头号玩家》《动物世界》等片里目睹过。而在去年,《荒野大镖客》和《底特律》都冲击着电影的传统叙事和视觉表现。电影与游戏相互融合,电影游戏化和游戏电影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在类型片的试用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进步,字体设计,不仅要表现其文字内涵,更突出的表现其艺术性。成功的字体设计与设计人员坚实的文字素养和高度的视觉美感涵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字体设计人员必须从字体的认识、视觉美感、视觉错视和字体修正等方面注重字体设计的综合素质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古代歌集中多是通过自然景物和天象来咏唱作者的内心感情的。视觉上表现为色彩的运用。和歌集《小仓百人一首》中的色彩美感更是陶冶情操,沁人心脾。本文总结归纳了《小仓百人一首》中的主要色彩,并从日本人的自然观,宗教观,传统意识三方面分析了白色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以及从六个方面说明了白色在日本文学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毕宏瑞 《科技资讯》2014,(28):230-230
好莱坞商业动作电影一向以炫动的视觉冲击力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与此同时影片中的音响、声音设计也越来越成为好莱坞影片中叙事和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在此,笔者将通过影片《通缉令》中的几个片段,分析音响设计在好莱坞动作影片中的重要作用。从观看影片《通缉令》后发现,在好莱坞动作电影中,音效不仅是叙事和营造影片氛围的重要元素,而且更是美国人表达黑色幽默、赋予影片更加深层意义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家克雷斯和范吕文提出的视觉语法为新读图时代的语篇解读提供了理论工具,也为分析和解读以视觉元素为主要表迭方式的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电影《美国丽人》在题材,表达和成就上都有着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围绕电影主题“美”的图片进行视觉语法分析,在电影叙事过程中,“美”的符号构建,主题的多层次性得到凸显,电影人物对于各自“美”的符号的选择表达出对于美的不同侧面的感知,从而体现各自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一组文章:叶舒宪《〈阿凡达〉与卡梅隆的“人类学想像”》、刘慧《〈阿凡达〉:博取东西,再造神话》、王婧《“繁华落尽见真纯”——电影〈阿凡达〉中伊娃原型的神话学解读》,他们透过光艳的视觉冲击和神奇的想像,对电影《阿凡达》进行了深入的人类学解读,体现出极强的学术敏锐。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父母从老家过来看我,作为儿子总想带他们到处玩玩,父亲提议去看场电影,据说他们已经十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了。正巧最近热映的大片《2012》在上映,于是我与父母一起在电影院里感受了2个多小时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看完电影后,我与父母选择了一个很舒适  相似文献   

16.
《实验戏剧:二零一一年九月》作为一部实验性戏剧,化说为演,将话语形态转变为更直观、更感性的影像形态;借鉴电影艺术蒙太奇,特写等手段营造出电影化的视觉场景。  相似文献   

17.
1896年电影诞生之初,乔治·梅里爱就拍摄了第一部恐怖电影《魔鬼的城堡》,1919年,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成为早期恐怖电影的经典。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宗教、情感、暴力、性等元素被引入电影,恐怖电影对现实的关照和对精神领域的探索都不断加强,作为一种影片类型也逐渐成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观众。文章从恐怖电影的主题、视觉图景的呈现等方面探索恐怖电影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电影以视听造型的形式来传输审美信息,其形象性、逼真性、生动性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经验,激起观众深层体验思维活动,这就决定了电影观众的接收体验与其他文艺形式的接收体验不同。电影的本体特征和观众所产生的视觉、听觉的心理效应,决定了电影观众接收体验所具有的共性与个性的融汇;“认同”的心理效应,逼真的现实感;情感是体验的中心环节;美感是体验的灵魂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显示了电影观众审美体验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试图结合相关理论,从综合视角对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进行探讨,认为翻译电影片名应传递其信息功能和美感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图像质量评价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视觉系统自动评价图像的失真程度,而图像美学质量评价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对美的感知与认知,自动评价图像的"美感",分析图像在构图、颜色、光影、景深、虚实等美学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美感刺激,这是计算美学与计算机视觉、心理学、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学科交叉新方向,其在摄影摄像、电影电视、电子商务、服装设计、平面设计、文稿设计、工业设计、汽车行业、建筑行业、美容美妆等多个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图像美学质量评价的发展历史,从基于人工设计美学特征的方法、基于美学特征深度学习的方法、图像美学质量评价的新任务、图像美学质量评价数据集构建等方面综述了该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展望了图像美学质量评价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