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故事,不仅仅是对纲常礼教,对人格摧残的揭露,更是汉末人们追求独立人格与爱情幸福、亲情孝道之间矛盾的反映.刘兰芝、焦仲卿二人既是忠贞爱情的捍卫者也是早期封建纲常礼教的判逆者,他们的爱情悲剧,折射出人们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美好爱情的期冀.  相似文献   

2.
与理学之礼教秩序其合法性建基于先验天理之绝对正当性不同,康有为从近代西方之公理和人道两大基本观念出发,重建礼教秩序合法性基础。公理以平等观念重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师长等伦常关系。其近代意义在于解构天理之时间和空间超越性,瓦解礼教秩序之不言自明的超越意义,从而为礼教秩序的瓦解奠定学理基础。人道观一为人生来之资质,二为人之平等权利。人道观之理论意义在于为礼教制度的构建提供人性依据,即制度应当顺应人道之自然。其近代意义在于通过资质人性论对本质人性论的代替而实现了人之伦理本质的消解,这意味着人性之爱和恶失去了自身内在约束,礼教秩序之内在基础随之消解,礼教秩序之形成只能求诸外界。在资质人性论基础上,康有为提出以"教"和"学"为主体内容的礼教秩序形成之外在机制。"教"主要指以德行教化万民;"学"主要指对道的习得,其内容主要即控制人的爱恶等情欲,从而实现对人性的有限控制。  相似文献   

3.
新安理学在微州民间的传播和普及过程中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便形成了微州礼教。徽州礼教标榜仁义道德、忠孝节义,尤其看重忠孝节义,具有积极和消极之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传统礼教要求她们柔弱温顺,但是面对压迫与侮辱,众多女性选择了复仇.明清小说中女性的现实复仇行为展现了女性反礼教行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从《曲江池》到《绣襦记》,李亚仙形象的改变有着明显的时代的印记。元代社会,由于蒙元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冲击以及文人社会地位的急剧下降,使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被赋予更多的叛逆性。明代社会,正统思想地位归复,封建礼教再次兴盛,封建观念遏制人们思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自觉接受礼教约束,表现出一种礼教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理性对人类本能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当生命中的情感与理智发生抵触时,人们便不可避免地陷入两难境地。在封建社会,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面对礼教伦常的束缚,对情与理的选择迥乎不同。二月河笔下一个个出色的女性形象,演绎了在这种两难境地中的反抗与挣扎,展示了不同程度的女性意识和女性觉醒,体现了女性生存的力量和希望。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总序言,它向人吃人的社会现实发起了猛烈的批判,同时这部小说对狂人心理感受的描写也是深刻细腻的。"人吃人"的现象背后蕴含着"礼教吃人"的本质。"人吃人"和"礼教吃人"存在必然的联系,二者互为表里。  相似文献   

8.
《诗经》时代,虽然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但所受的思想钳制远较后期封建社会为少,人们可以放歌那刺人心肠的爱的痛苦与欢乐。《诗经》国风中反映恋爱婚姻的诗歌,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人类爱情生活中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具有人类恋爱婚姻的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爱国主义是秋瑾思想的出发点和精神所在;那么,革命排满和反对封建礼教,就是秋瑾思想并列的两大主题和具体内容。以下就秋瑾反礼教思想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一) 从历史的眼光看,秋瑾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业绩,正在踏倒了千年以来建筑在人们心灵上的封建礼教的藩篱,从而把人们久被禁锢的精神带向了一个开阔的境界。1900年为起点,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带来了新的特征,其实主要还在知识分子对封建纲常的否定。没有这一点,反封建专制的革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晏几道与歌妓绵邈真挚的的恋情,说明了北宋词人与歌妓们的爱恋是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以及婚姻自主意识和反抗礼教愿望的文化生活体现,由于社会上的各种道德禁律以及词人与歌妓间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的阻隔,词人们的这种求真求爱的时尚和如诗般的浪漫,最终夭折,留下的是凄婉感伤和回味的美好。  相似文献   

11.
体育舞蹈是近代以来才进入中国的一种舞蹈形式,体育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双人共舞。中国几千年来处在儒家礼教思想的统治下,双人舞几乎在中国的舞蹈发展史上是不存在的,而进入近代以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体育舞蹈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在体育舞蹈中广泛存在的舞伴关系就成了体育舞蹈研究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是站在影响体育舞蹈的舞伴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形象的分析,暴露了旧礼教的吃人的本质,揭示了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在东汉末年已经确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13.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儒家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许多文人淡出儒家礼教,社会关怀渐次弱化,生命关怀得到注视,"温李新声"和"晚唐体"诗风的风行,就是人们关注视野变化的表现。因为文人终难完全忘怀世事,又因社会积弊难返,时人亦无治世良方,文人或者激于世乱而发抨击时弊的忧患之音,或者出言狂放而吐叛逆之辞,由此形成晚唐文学另一种不同于前此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是追随禅、道思想,不屑儒家礼教,对乱世种种怪现状极尽嘲笑之能事;二是以悲愤之情抨击时弊,表现出诗人对末世的无穷忧患。  相似文献   

14.
东汉时期,吴越经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学在吴越传播的途径主要有地方官学、私学和出外求学等。仕进制度的导引,长官对儒家礼教的倡导以及避世高士的影响等,是导致吴越经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经学相比,吴越经学具有不重师法家法、尚博学、重谶纬之学等特点。在经学影响下,吴越名儒辈出,著述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充满儒家礼教气息。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礼教的遵守与执行者,要求人们严格按照礼制规范说话行事,不能违背,不能僭越;但他并不死板拘泥,而是在思想与行为方式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出鲜明的权变特色。因此孔子本人的形象也显出几分灵活机智,不像后世道学家们笔下所塑造的那样道貌岸然,枯燥乏趣。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和特别的格式,剖析、抨击了几千年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塑造了一个封建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它因彻底地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而震动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界。《狂人日记》不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且在修辞方式上亦有其独特性,显示了鲁迅先生一般人难以与之比肩并立的敏锐观察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他把含蓄性和明确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大多建于陵墓、庙宇、祠堂、衙署、园林或街道路口,用以纪念死者、宣扬礼教、标榜功德等,如人们熟知的功德牌坊、贞节牌坊等。牌楼的种类,依材料性质,大致可分为木、石、琉璃几种,规模大小不等。依外观轮廓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在思想上崇尚玄学,在行为上违反礼教,对陶和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创作上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投壶发展盛衰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壶是中国古代体育游戏之一,兼具娱乐身心、传承礼教的功能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加以出土文物实证,对投壶游戏的产生、发展及其消亡的历程进行考证,旨在梳理投壶游戏的发展脉络,丰富人们对投壹文化的认识,揭示投壶的娱乐价值,为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20.
中晚明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强盛转向没落的时代,新的生产力方式已经萌芽,旧有的社会制度面临崩溃的危机,传统社会心理和风气皆处于嬗变之中,宋明理学及其所代表的礼教受到来自下层人们尤其是广大妇女的冲击,理学所构筑的藩篱已被冲破,这主要从明末流传下来的大量的话本小说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