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雷锋精神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人生的四境界学说及相关理论解读雷锋精神,分析学习雷锋精神与人生的境界共轭性关联,构建出雷锋精神内涵的"境界说模式"。  相似文献   

2.
重视精神生活的人,就需要哲学。一个人没有辩证的哲学思维,在复杂的世界面前,在复杂的人生当中,就有可能不知所措,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因此,人生需要哲学指导。学哲学的意义,就在于自己开导自己,自己劝说自己。学习哲学就是自我修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在信仰、理想、学习和日常生活方面存在较多的令人关注的问题,如理想淡泊、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等。青年毛泽东则在树立远大人生理想、注重社会实践、磨炼意志品质、勤奋好学、追求至上精神等诸多方面堪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楷模。当代大学生应努力向青年毛泽东学习,积极成才,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张世英先生在他的著作《哲学导论》中对人生境界提出的看法。张世英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有3个方面:人生境界说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性:人生境界是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提高和沟通不同的人生境界的途径:提倡"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人生境界的最高层次:领悟到集真、善、美于一体的"万物一体"。同时阐述了张世英先生人生境界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若将人生为人处事的态度均分成十等份,我以为便成了七分气再加上三分行动。气,即为人生的一种态度,就是一个人活着的精神。七分精神做先锋,再加上三分行动的磨砺,那样的人生岂能不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地介绍了海明威的人生名望、人生创作、及人生哲学精神,阐述了海明威精神的现代意义:人要做自强不息的强者;人的肉体可以死亡,但精神永不可战胜;人要在生活的重压下保持自尊。  相似文献   

7.
信仰就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思想或主义极度的尊崇和信服,并把它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准则。信仰是人的最高需要的体现,是人的最高价值观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它是人生的基本需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的终极价值。我们要选择崇高的人生信仰,用科学的信仰指引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是相通的。诗歌审美境界的高低取决于创作主体人生境界的高低;反之,通过诗歌审美可以帮助人们超越自我、升华生命、提高人生境界。境界是中国古代诗学对现实人生启示意义的一个关键词。在当今这个大多数人停留在功利境界、把追逐利益当作首要人生追求的社会里,通过诗歌审美实现情感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一条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作为重要的社交载体发展迅猛,以独特的姿态活跃于"90后"青年群体之中,对其人生价值观造成了重要影响。自媒体下"90后"青年人生价值观建构的探索显得很有必要。在此基础之上,对自媒体下"90后"青年人生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理想信念空洞化、责任担当虚无化、政治信仰模糊化四重困境进行剖析,指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正确价值取向、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引领"90后"青年逐梦方向、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精华,增强"90后"青年使命感、捍卫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优质精神产品四个方面培养"90后"青年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11.
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是现代散文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一类散文称为"人生美文".人生美文成功地展现了现代作家对生与死的意义与价值的探索和思考,反映了他们怎样由苦闷而思考,由思考而奋起,终于在生活的实践和磨练中,认识人生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一步步地从狭小的自我走向国家、民族"大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进行人生规划,可以极大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帮助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时,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正确处理好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分层次进行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失败。  相似文献   

13.
余秋雨散文作为一种文化散文与学者散文,最有价值之处便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文化的阐释。他立足于追求人生真谛和人生苦旅,探寻文人人生的出路与归宿,更从民族、国家、历史宏观角度对文化作了构架与关切,从而建立了一座具有丰富内涵的"精神道场",本文就其散文的这一特色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陶诗显晦这个问题,主要从审美趣味和人生境遇两个方面作了一个简单的讨论。审美趣味重点放在陶诗所经历的各个不同时代的诗歌审美趣味上;人生境遇主要放在陶渊明的人生遭遇、人生选择和思想源流上,同时兼及品评和欣赏陶诗的人的人生境遇。  相似文献   

15.
论文山精神     
文天祥的世界观是唯物的,他认为道是太虚无形、冲漠无 的原始物质,又是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他规定了这种道的本质属性是不息,所以,这种道在人生中的体现就是不息的人生,道不息,人生亦必不息,他的一生体现了这种不息的精神,即是不息的爱国反侵略精神、不息的改革精神和不息的反腐反奸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理想人生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文山精神。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作为一位独具魅力的作家,尽管命运多舛,但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人生追求。苏轼的词作也常常表现出一种融合了儒、佛、道精神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正是他能坦然笑对人生,并从容跨越种种风雨,走向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千年来,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爱苏轼、钟情东坡文化?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实际上,苏轼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其"真"——率直可爱的"真"人性,普世博爱的"真"人情,乐观旷达的"真"人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苏轼理所当然是一个充满现代气质的文化大师,理所当然受到古今中外人们的喜爱。或许,这才是东坡文化历久弥新、彪炳史册的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19.
论文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天祥的世界观是唯物的,他认为道是太虚无形、冲漠无Zhen的原始物质,又是万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他规定了这种道的本质属性是不息,所以,这种道在人生中的体现就是不息的人生,道不息,人生亦必不息,他的一生体现了这种不息精神,即是不息的爱国反侵略精神、不息的改革精神和不息的反腐反奸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理想人生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文山精神。  相似文献   

20.
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以"不创作,毋宁死"!作为自己的创作动机,开始了他的文艺生涯,在创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其为人生的艺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以真诚、朴实的创作风格完成了其"生死攸关"的事,最终成为西方欧洲世界的文学家.在他作品永远都是值得我们珍惜的,他歌咏的人类在精神方面所追求与超越,经历的艰险、对人类最终臻善的信念和博爱的精神,也许罗曼·罗兰在勾勒的那条精神道路在他的作品中更具某种标尺性涵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