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宅园是建筑布局与园林空间对立统一的共同体.宅园中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交替穿插,实现了宅院内不同功能空间的转换,最终二者在对立中获得统一,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本文以皖南宏村、西递、屏山和南屏等地的民居宅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从徽州古民居宅园建筑布局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出徽州宅园的空间性质和布局特点,为研究徽州古民居宅园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李阳 《工程与建设》2012,26(3):341-342
位于皖中地区的三河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传统民居的建筑空间也自成体系,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刘同兴隆庄建筑空间分析,对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进行了解读,从特有的建筑空间关系中总结出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应莉  潘国泰 《工程与建设》2009,23(5):630-631,674
环境景观足心理思想的物质外化,徽州传统民居无论是其环境设计、总体布局,还是景观营造、园林规划,无不展示了古代徽州人的勤劳与智慧.针对现存占徽州传统民居环境,提出徽商心理观念、风水堪舆理论以及徽州特有的地形是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这种因素在现存传统民膳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重点阐述了建成完备的徽州传统民居环境对居住在此的徽州人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居是村落传统文化的物质承载体,苗族民居蕴涵着苗族的丰富的宗教信仰、族群历史、伦理道德等文化精神。通过对苗族民居建筑空间功能的分析,以神龛、退堂、美人靠等苗族建筑文化特点,结合起居空间布局,剖析苗族建筑空间秩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合肥市阔源公馆综合搂设计,强调建筑的地域文化特色。建筑设计吸取徽州传统民居的典型符号,结合院落空间的运用,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建筑地域文化内涵,探索一种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新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居是古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同属于中原文化,有着相同的信仰对象和艺术审美情趣,他们本身在平面布局、建筑外形、结构用材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由于徽州文化更为内向、尚祖,徽州民居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江南民居则因为被破坏或分化而不成气候。在整个中原文化的大基调下,徽州民居"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是现存古代民居中并不多见的。本文着重通过江南民居和徽州民居艺术手法的对比,研究它们文化传统和特殊艺术风貌,为更有效地保护我国现存的古建筑遗产提供一种思考的方式与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徽州地域的文化价值、建筑风格、景观环境、空间关系及院落布局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徽州地区村落文化景观地域特征,探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传统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并针对性提出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新民居建筑环境的一脉相承的关系,使它在更高层面上以新的表现形式实现地域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空间的角度对传统民居马氏庄园的庭院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四合院、了解传统四合院建筑的庭院空间及其文化提供新的视点,同时对现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9.
以豫西南山区淅川县土地岭村传统石板民居为例,在大量实地勘察测绘基础上,从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组织、院落平面布局、结构特征及材料构成几方面,论述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聚落空间和建筑特征.对豫西南山地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徽州民居建筑的精华天井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天井的形式、功能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本着对传统建筑元素以继承和创新的态度,浅探传统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寻找契合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中,徽州民居以特有的设计手法,巧妙的建筑形式,给我们展示出新的建筑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2.
从徽州古民居保护看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徽州民居建筑的古风貌特色研究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关系,并将传统地域建筑的特征融入到现代居住建筑中来.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以晋南铁炉村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山地式民居进行深入地调研与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山地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形态,归纳出晋南山体建筑由于所处地形地貌的特殊性,空间特征明显,形象清晰,无论是从选址、布局、意境追求、景观构建均呈现显著的空间意象和外在景观。在此基础上结合晋南当地“四大八小”:即四幢大房称“四大”,八间耳房称“八小”的民居院落形式,及二层抬梁式单体建筑形式,并利用平行于等高线的上下两条巷道及垂直于等高线的五条夹道将这些携带晋南特色的院落元素有秩序地相结合。构建出晋南地域性、适应性极强的山地民居建筑形式,充分体现了晋南居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及对中国传统民居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文章意在阐明徽州古建筑中的砖、木、石三雕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筑三雕体现了徽州匠师的艺术创造和审美观,通过建筑形式的塑造,成就了明清时期皖南民居建筑风格.徽州三雕题材生动、寓意吉祥、经久耐用、装饰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应该加大力度保护、整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徽州民居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具有着独特的意义,因该地区的相对封闭与独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徽州民居样式。本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于徽州民居进行分析,探究徽州文化中的风水文化、宗族文化、内圣文化对于徽州民居的影响。风水文化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整体的选址、构造形态以及个别部件的设计,来达成风水文化所追求的与自然相合;宗族文化对其影响体现在外部组群样式、形制和内部结构,来达成宗族文化所追求的秩序均衡;内圣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居内部的庭院布置、装饰以及物件摆设上,来达成内圣文化所追求的内涵与修养。通过三方面的分析,利于从历史文化角度加深对徽州民居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居的营造与自然环境融洽度高,对应生成了诸多以调适居住环境为目的的设计方法与营造经验.以一种斜向门道空间为例,从空间营造与使用角度出发,遴选室内、院落和巷道3种代表性空间形态,对其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斜向门道空间对民居建筑微环境能够起到有效调节作用,改善场域风环境,提升活动空间整体舒适度.将传统营造经...  相似文献   

17.
徽州民居建造工艺技术探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相对封闭独立的具有优良人文、山水景观的区域,其徽文化“新安文化”灿烂辉煌,商贾遍中国,文化促进了商业发展,商业给徽州注入了雄厚财源。加之“徽骆驼”的吃苦精神,成就了具有特色的山水田园水墨画卷——徽派建筑,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文章从徽州民居建造型式、手法、基本要求入手,分析徽州民居的功能性、适用性、经济性及地方材料的合理利用,建筑物与自然界的有机结合。意在对徽派建筑保护、修缮、利用方面有所作用,引起部门社会对徽派建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建筑设计与编程语言的结合是一种新的交互方式。为了提高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效率以及寻找新的研究方法,文章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针对最为常见的单体民居型制,分析其内部连接形式,探索其平面模块及立面构成中的尺寸规律,并对其尺寸上的数理逻辑进行归纳总结,随后在Grasshopper平台上采用Python语言进行转译。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将传统民居常见型制进行封装处理,能够对相关模型进行快速调用和快速呈现。该研究旨在结合建筑学常用工具,为传统民居的快速生成提供新的方式,为相关专业的使用提供新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研究福建土楼优秀的生态特性,深入研究其室内热环境,土楼民居内部的风环境模拟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步骤.依据福建圆形土楼民居的当地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环境,提取其典型建筑类型的空间原型,利用PHOENICE分析软件,对在封闭和开敞两种状态下圆形土楼民居内部院落的风环境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内院空间的通风性能.结果表明:封闭状态下的内院风环境较为稳定,开敞状态下的内院空间通风状况良好,为营造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提供了适宜条件;福建土楼民居应合理利用自然通风的各种技术措施,适当加入导风板、兜风结构设计等改造设计,实现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徽州村落具有1 000多年历史,结构与布局稳定成为研究热点。研究采用了容易部署的WSN技术,对徽州民居、村落环境的常年微液滴(雾等)分布、温度、湿度与光强进行数据采集,结合霉变指数的算法,发现徽州民居的天井结构与无天井结构的徽式民居,具有明显的防范高湿度与过饱和水汽环境的能力,有效遏制了微液滴对民居与人群密集(村落)的侵入。实验数据认为有天井结构的徽式民居可以在高(饱和)湿度环境中,室内常年保持低湿度环境(无饱和水汽),使得村落中液滴密度只有村外的17%。通过霉变指数拟合,对比徽州民居风格与现代民居风格建筑与布局环境,进一步支持老式民居霉变指数远小于现代风格民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