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肉搜索入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平 《科技信息》2010,(10):I0358-I0358,I0360
"人肉搜索"作为一个新现象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有学者提议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应该追究网络"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新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并没有涉及"人肉搜索"是否入罪的问题。对人肉搜索现象法律介入必要性和刑法谦抑性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对人肉搜索采取刑法以外的法律规制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这一当前社会热点现象的探讨,看到了隐私权与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问题。明确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边界所在因而显得十分重要。反思"人肉搜索"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问题的产生与我国对隐私权保护的不足息息相关,全面充分的隐私权保护要求使我国立法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引擎催生了多起轰动一时的网络事件,让我们看到了运用科技捍卫社会道德的强大威力。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对隐私权大量侵犯的问题。该如何运用"人肉搜索"才能使信息高速路上的隐私权得到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卓晨 《科技信息》2009,(11):378-380
“肉搜索”是近年来互联网上新兴的搜索工具。人肉搜索引擎催生了数起轰动一时的网络案件,而白领女性姜岩跳楼自杀导致的北京市“人肉搜索第一案”引发了热烈的社会讨论。“人肉搜索”有其跨越时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强大威力,但是又不可避免地触及到被搜索者的隐私权与搜索者言论自由的矛盾冲突。本文将浅议“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言论自由和网络道德三者的法理关系,并初探关于规范“人肉搜索”的立法前景。  相似文献   

5.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我们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新问题,"人肉搜索"的出现让我们在网络世界里又一次遭遇了考验,"人肉搜索"事件正在向法律发起挑战。超过法律底线的人肉搜索行为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通过法律途径切实维护公民的隐私权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共享方式,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涉及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等多种社会因素,它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文章认为"人肉搜索"需要规范和引导,因此,行政机关应该行使好自己的行政职能,对"人肉搜索"加以规范和管制,促使"人肉搜索"走上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轨道,在实现社会正义、舆论监督、防治腐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社会的"道德法庭"、人民反腐败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7.
张卫华 《科技信息》2010,(12):I0145-I0145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具有维护社会正义良知和异化为"网络暴政"的双重社会功能。从法治、德治、加强监管队伍建设以及实现网络与传统媒体互动等途径对"人肉搜索"进行监管和引导,对于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牛江彬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33-34,84
"人肉搜索"乃近年来在网络上兴起的一种搜索方式,它充分显示出了网络监督的力道。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人肉搜索的不足之处是与生俱来的。如何引导其走向正确的舆论方向,需要公民增强维权意识及自我约束能力、相关法律的支持、网站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等各方支持。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影响。它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原因主要有:个性化表达失范,信息寻求与情感表达,心理需求与角色扮演,群体极化与责任分散,匿名狂欢与广场效应。从根本上抑制"人肉搜索"现象的负面影响,依赖于和谐心理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公民行使监督权和批评权,另一方面又容易演变为网络暴力。对此,我们应多管齐下,从立法、行业自律及技术等方面规范和引导“人肉搜索”行为,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肉搜索”的效能,使之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对互联网“人肉搜索”行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寻求即时信息”到群体“泄愤”,“人肉搜索”似乎已变成人们动辄疾呼的“道德审判”工具。综观各类“人肉搜索”事件,网民群体作为“人肉搜索”工具的使用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事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规范与引导,首先应分析大众网民在这一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2.
陈琛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38-142
从“寻求即时信息”到群体“泄愤”,“人肉搜索”似乎已变成人们动辄疾呼的“道德审判”工具。综观各类“人肉搜索”事件,网民群体作为“人肉搜索”工具的使用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事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对“人肉搜索”行为的规范与引导,首先应分析大众网民在这一群体行为中的社会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引发的话题常引起网络受众、社会公众的关注,并最终"发酵"而演化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对象。从伦理学角度来探析会发现,同情心是人肉搜索传播行为产生的诱发伦理动因,正义是直接伦理动因。在人肉搜索过程中,要注意正确把握"人肉搜索"传播行为界限,避免正义界限遭到突破而演变为"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4.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古代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凝聚着生态伦理的高超智慧。它肯定了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提倡尊重生命,兼爱万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认真剖析其蕴涵的合理的生态价值,对缓解当前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9年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将我国食品从"卫生"标准上升到"安全"标准的高度,确立了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中的惩罚性赔偿无疑是这部法律中较为成功的制度设计.指出《食品安全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立法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实践中出现困境.提出《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应科学确定惩罚性赔偿范围标准,设定赔偿数额的浮动限额,规定最低赔偿数额,注意制度之间的衔接,从而在立法上保证其在制度体系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践上保证其功能能够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逆反心理”危害着大学生道德、人生观的培养和树立,削弱高校思想政治的影响和渗透力,其形成有其心理特征、认知发展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高校、教育者的客观因素。应努力改善社会和校园环境,允许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碰撞,进行教育方法的根本变换,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学生,要进行“心”治、“理”治和“法”治。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高职教育管理的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而“梦”有提升力、“争”有推动力、“改”有牵引力、“干”是源动力,所以要通过着眼“四力”来调动教职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既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又促使资源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界定"淫秽"应以社会法益为基准进行事实考察;不能以国家法益或个人法益为基准,对"假想侵害"进行救济。从"质"的规定性看,"淫秽"需要根据社会一般人观念进行价值判断,不能以法官或行为人的价值观为依据;"淫秽"具有时间上的可变性、空间上的趋同性和规范语境上的差异性。从"量"的规定性看,应"从树看林",将淫秽性与其他价值属性(不限于文艺性、科学性)进行比较衡量;不能"从林看树",仅仅进行粗糙的整体考察。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惟一一所直属高校,作为以"安全"为办学特色的华北科技学院,法学专业建设应结合学校实际,以《安全生产法》为切入点,以《安全生产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交叉研究为支撑,建立《安全生产法》研究梯队,突出安全特色,以科研促教学;同时逐步完善以《安全生产法》为主的课程群,在理论教学与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安全生产法》特色,以教学推动科教研,不断加强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现代程序价值不能仅停留在价值讨论上,更应在程序的立法与实施中贯彻和实现,但是如何体现,用什么方式体现却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现代程序价值的实现必须落实到具体规则的设置——也就是规则的程序性和程序度问题.程序既要体现程序“性”,还必须科学适“度”地设置程序规则,才能体现和实现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