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发展现状,村镇住区主要功能可划分为居住功能、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村镇住区功能结构演化分析表明,居住功能进一步优化、生产功能得以强化、服务功能逐渐完善.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镇住区功能结构分析表明,农业型村镇住区居住功能占主导地位,生产和公共服务功能较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功能将逐渐弱化.半工半农型村镇住区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并重,公共服务功能较为滞后.非农型村镇住区的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仍是两大主要功能,但为住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辅助性功能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
村镇住区土地的低效利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城乡统筹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乃至国家粮食安全.科学分析村镇住区用地现状与问题,基于产业-土地利用视角对村镇住区进行类型划分,针对不同类型村镇住区构建了公寓化、大分散小集中-建筑低密度高容积率、工业园区化、迁村并点-中心村组团、挖潜改造控制和建筑高密度低容积率等集约用地模式,对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短缺地区的住区健康发展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闽东南荔枝寒(冻)害精细化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GIS技术,构建福建省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Td)和4个等级冻害指标-2Td≤0℃,-3Td≤-2℃,-4Td≤-3℃, Td-4℃)发生频次空间分析模型,根据荔枝寒(冻)害评价指标,对闽东南荔枝种植区进行区划.结果表明:1)闽东南荔枝种植区可分为最适宜区(微寒害区)、适宜区(轻度寒害区)、中等适宜区(中度冻害区)、不适宜区(重度冻害区),其中最适宜区、适宜区划区结果与实际荔枝种植分布较吻合;2)闽东南荔枝种植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诏安至连江东南沿海平原,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与东南丘陵过渡地区,中等适宜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以西海拔较高地区。  相似文献   

4.
科学评价城乡建设用地拓展的生态经济适宜性,有利于提升区域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将生态价值、生态敏感性及经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发展了一套相对完备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并以湖北荆州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荆州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104.477 3亿元,其中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与文化服务价值依次递减,分别为69.338 5亿元、19.461 2亿元、8.371 5亿元、7.306 1亿元;(2)生态系统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与极敏感区面积分别为1 426.82km2、6 726.63km2、5 064.36km2、844.53km2、35.25km2;(3)建设用地拓展的生态经济高适宜区、中高适宜区、一般适宜区、中低适宜区、低适宜区面积分别为1 245km2、430km2、2 635km2、9 218km2、570km2.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环境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立足工学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个适合职业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模型.模型的目标层指标数为1,准则层包括6个评价指标.每个准则层的指标再给出相应的方案层指标,运用算子得到各层指标的量化权重,对每个学生的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洪水灾害应急管理中避洪安置区的选址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可行性、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实用性等5个方面出发,通过17个具体指标,构建了避洪安置区选址评价体系;在安置区的选址分析中引入BP神经网络,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安置区选址模型,根据选址评价体系及相关经验确定网络模型各层次的神经元节点数量,并采用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分析,建立了稳定的网络结构,最终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避洪安置区选址问题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山东省十七地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该体系共分3层,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3个方面共32项指标,运用2012年数据和评价模型,对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矿企业的周边环境与其选址时的环境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的厂址合理与否,已得到公众的关注.虎林电厂贮灰场当前的厂址合理性已遭到质疑,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虎林电厂贮灰场的厂址合理性进行分析,选取以环境要素为主的因子进行评价,最终得出量化指标以确定其厂址合理性.结果表明,虎林电厂贮灰场目前的厂址不合理,应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找出秦安县苹果种植适宜区域等级,首先运用PCA方法确立了评价因子;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确定了评价单元,最后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实现了对其各乡(镇)苹果种植地适宜性的空间分等定级,发现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郑川、西川等河流低阶地、低黄土梁峁区,占耕地总面积的30.1%.  相似文献   

10.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3个方面选择13个指标构建了秦皇岛市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yaahp 6.0软件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和判断矩阵,对13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从准则层来看生态旅游资源的权重值最大,其次分别是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指标层来看,生态旅游资源品位、植被覆盖度和生物丰度指数是生态旅游开发最重要的评价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