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共二十七大已经开过两个多月了,但至今还是国际舆论时加评说的一件大事。它是苏共二十大以来最为引入注目的一次党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说:这次大会的决议将确定苏联“今后几年和数十年向前进、向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崭新状态前进的性质和速度”,也即确定苏联将以什么面貌和地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可以说这次大会标志着苏联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7月2日,准备了4个月的苏联共产党第28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拉开了帷幕。会议预定开10天,在读者翻阅本文的时候,代表大会当已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宣布闭幕了。根据代表们批准的议程,大会在听取苏共中央的政治报告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的工作报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报告和苏共预算和财产报告之后,将要讨论和通过一项纲领性声明(即苏共《行动纲领》)、新的党章、代表大会的决议、声明和号召书,并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在代表苏共中央向大会作的政治报告和党的任务的报告中,号召全党团结起来,以社会主义为选择、共产主义为前景,坚持改革的道路,为保持苏共的执政地位、克服社会的危机现象而斗争。这是苏共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强烈要  相似文献   

3.
3月13日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以1817票赞成,133票反对,61票弃权通过了设总统职位的立法。15日大会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联第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当即宣誓就职,开始履行总统职责。总统制产生经过。两年前,即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召开前夕,在讨论大会提纲时曾有人提出实行总统制国家政体的设想,但未引起较大反响。今  相似文献   

4.
苏共中央决定在今年6月28日召开第19次党代表会议,离上次会议间隔了47年,戈尔巴乔夫将在会上提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苏联国内和国际舆论的极大关注。在这次代表会议即将召开之际,读者很想了解苏共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为什么19次代表会议与18次会议相隔47年之久?在此作一简介。苏共代表大会俄国社会民主党(苏共的前身)在1898年3月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以来,迄今已召开了二十七次代表人会。据苏共二十七大人通过的党章规定,苏联共产党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每五年至少召开一次例行代表大会。其召开的时间和议程,至迟应在开会前一个半月宣布。如果出席大会的代表所代表的  相似文献   

5.
3月11日,契尔年科逝世后的第二天,苏共中央举行了非常全会,由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葛罗米柯提名,选举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这是继斯大林之后苏共历史上最年轻的领导人(除马林科夫短期主持苏共中央工作外),外电评论这可能是苏联党和国家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戈尔巴乔夫1931年3月2日生于俄罗斯联邦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里沃尔诺耶村的农民家庭,俄罗斯人。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不久,当他刚15岁时就开始了劳动生涯,当过农机站联合收割机副司机。1952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随后又回到家乡,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  相似文献   

6.
苏联剧变与苏共的纲领和路线聂运麟1991年“八月事变”以后,苏共被取消,苏联被解体,苏联社会的发展方向被彻底改变了.苏联的剧变,主要是戈尔巴乔夫所推动的民主社会主义的路线和改革的结果,与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有关,与国内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执政三年多来,他一直全力以赴地推进苏联的改革。1987年在苏共中央六月全会上,通过了根本改革苏联经济体制的方针、原则和具体方案,同时还通过了《企业法》。这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注意。本文仅就当前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一、实行“根本改革”方针的缘由1986年2月,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指出:鉴于当前苏联的形势,对  相似文献   

8.
针对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SDI),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早些时候就曾宣称,苏联已找到使“战略防御计划”失去意义的对策。前不久,苏联高级核科学家戈尔丹  相似文献   

9.
5月25日至6月9日,苏联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举行首届会议,改组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形成制度和工作制度,讨论和确定了苏联今后的内外政策基本方针,选举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为首任最高苏维埃主席,重新任命雷日科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苏联原来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苏维埃代表大会。但是,几十年来各级苏维埃基本上是“橡皮图章”,去年夏天召开的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作出了关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重新提出“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这一是要扩大苏维埃代表机关的权限,使它所建立的行政机关和管理机关“无条件服从“负责立法的苏维埃代表机关,改变过去那种执行机关和管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推行的全面改革中,军事改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局势持续动荡的情况下,苏军作为稳定政局的重要因素,其改革走向更为引人注目。防御学说和质量建军早在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后不久,苏联即确定了“军队建设必须服从经济建设需要”的方针。同年10月,戈尔巴乔夫在访问法国时首次提出了“合理足够”原则,并在翌年初召开的苏共27大上对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在各种场合特别是在苏共二十七大上,反复强调为适应当代世界发生的“深刻的巨大变化”,必须”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某些理论观点和概念”,并在做法上”抛弃老一套的实践模式”。他在阐述苏联对外政策时明确提出,“核对抗的形势,要求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新的态度、新的方法和新的形式”。苏共中央书记多勃雷宁等人陆续在报刊上具体阐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政治思维“,甚至提到外交领域不是不能批评的禁区,不要怕粉碎老概念。现将苏联“新政治思维”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当政后,特别是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提出了“新的政治思维”概念。他在阐述苏联对外政策时明确提出,要“采取新的态度、新的方法和新的形式”。据苏联领导人说,这是他们“饱经痛苦”和进行“严肃而大胆的思考”后提出来的。人们还注意到,去年12月以来,苏联报刊对勃列日涅夫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公开的或不指名的批评。看来是苏联尝够了勃列日涅夫在外交上留下的苦果,正对勃列日涅夫外交进行反思。那么,勃列日涅夫外交的情况究竟如何呢?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正巧出版了《苏联外交六十五年纪事: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一书,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据此作出回答。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人员编著的这本书,以多达65万字的篇幅收录了勃  相似文献   

13.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苏联外交部作过多次报告,谈苏联对外政策和苏联外交的改革。今年7月,他又在苏联外交部的科学—实践会议上作报告,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精神以及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对苏联对外政策和苏联外交的反思,就这一领域中的一系列原则问题提出了批评性的意见。下面是这篇报告的摘译。标题和插题都是本刊编者加的。  相似文献   

14.
方亮 《世界博览》2013,(1):26-27
组党、做广告、演讲、接受采访、出书作为政客,戈尔巴乔夫已经"死亡",但作为一个"历史风云人物",他的生活仍是极为丰富多彩的。2012年11月22日,前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带着自己的第六本书《孤独相伴》在莫斯科与读者见面。他表示,这本书献给已经过世的妻子赖莎。书中包括了戈氏亲身经历的苏联解体前后的史实,这些恰恰也是读者最为关心的内容。这位身形臃肿的昔日苏共总书记已然老态,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苏联社会上围绕涉及新旧体制乃至整个改革的许多重大问题议论纷纷,有些观点严重对立,斗争日趋激化,导致各种非正式组织产生。这种情况也反映到苏共党内来,出现了一批党内反对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派,即苏共“民主纲领派”和“马克思主义纲领派”。民主纲领派民主纲领派于今年1月20日至21日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向苏共28大提出的民主纲领》,6月召开的第二次大会又通过了《最低纲领》。该派的核心力量是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中持“激进”观点的代表组成的“跨地区议员团”。其领导机构为“协调委员会”。该派自称约有10万名成员,在100多个城市有支部,在1900万名苏共党员中有40%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6.
参加苏共二十大苏共二十大自1956年2月14日开始至25日闭幕,共进行了11天。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作苏共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揭开了大会的序幕。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作有关苏联第六个五年计划(1956—1960年)的报告。最后一项议程是选举党中央机构。大会代表共1400多人,代表720多万党员。有55个外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应邀出席这次大会。赫鲁晓夫在闭幕那天,向全体代表作了关于反对斯大林个人迷信问题的内部报告。这份秘密报告由苏联前驻华大使、当时的苏联联络部中国处长谢尔巴科夫送了一份给我党代表团。我作为驻苏大使,他们也特地给  相似文献   

17.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苏联的外交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的背景和主导思想是什么?调整是战略性的还是策略性的?调整后出现了哪些新动向,其前景如何?这些问题是世人所普遍注目的。现就国际舆论有关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评论综述于后,供读者参考。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上明确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把振兴经济,加强政治、经济、军事综合  相似文献   

18.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指导下,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共27大通过子《苏联1986年至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其中把苏联的对外经济战略新方针概括为:大力完善和完备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协作;加深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稳定的贸易、经济和科技联系并完善同它们的合作;改进同外国的贸易结构。根据这个方针,苏联的对外经贸体制已作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宣布对苏联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与改造。”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当、政治体制改革时机与方式选择的失误、舆论宣传自由化过度以及领袖威望下降,苏共最终失去了作为执政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关键在行动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7月28日在苏联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就苏联国内外政策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广泛地谈了亚太地区形势、苏联关于亚洲安全体系的主张、中苏关系、苏美关系、苏日关系、阿富汗问题以及柬埔寨问题。同过去苏联领导人以及同他自己过去的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