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在不改变原有自然地貌,运用当地资源,将乡村生态与休闲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旅行中获得满足,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转型的业态。当前两岸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合作仍处在探索时期,该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评估闽台生态旅游协同创新的优势、劣势、环境机遇和外部挑战,提出闽台开展生态旅游合作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研究平台,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旅游对比借鉴和旅游合作4个角度对2000年以来闽台旅游的研究进行剖析。发现闽台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定性的阐述上: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缺乏分类、价值评估等方法体系上的研究;对比借鉴的研究缺乏对人文旅游资源和微观经营管理的对比借鉴,缺乏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旅游市场的研究则缺乏对互为供给市场的两岸在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机制的探讨。因而闽台需强化旅游合作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注重合作主体、协调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以更好地为闽台旅游产业的深度对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后疫情时期旅游产业呈现新业态,可通过设立闽台船政文旅协同管理机构,打磨船政主题创意故事,打造船政文化符号,建构立体闽台船政文化旅游空间,共建闽台船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辟多元闽台船政文旅传播模式等途径,建构闽台文旅产业共同体,创新船政文化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闽台动漫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的明显优势,动漫资源丰富多样,制度保障相对充分,同时也存在着原始创新欠缺、衍生产品开发不足、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人才缺乏严重等劣势。闽台动漫产业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加强全方位的合作,大力开发动漫衍生产品,构建公共服务交流平台,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以及人才建设和鼓励创新。  相似文献   

5.
采用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甘肃省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仍处于起步培育阶段,存在融合程度低、资源未能有效共享等现实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融合发展对策:实现体育与旅游产业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健全和完善两大产业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开发多元化的知名品牌项目,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和推进市场化进程以提高市场认知度,加快中高端融合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发展时期,土地权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闽台乡村旅游深度合作的瓶颈之一,造成土地使用急功近利、利益相关者矛盾激化、不科学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国家农村改革新政背景下,根据"土地发展权"理论,从用地权限、补偿平衡机制、用地规范、协同创新、人才合作等方面进行破解,尤其是建立新型的"H型橄榄模式",调动协会在土地发展中的主动性,扩大两地协会合作,促进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大的依附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生态旅游存在有限资源利用过度、民族特色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资金短缺以及生态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建立新旅游观、实现全民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完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等是解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乡村旅游虽然进入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但仍有一些欠发达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江苏苏北地区淮安市的码头镇,虽然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因开发力度不足及其他种种原因,使得大量旅游资源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分析码头镇的乡村旅游资源,从资金、旅游设施、宣传手法、旅游产品、人才等方面探讨码头镇乡村旅游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9.
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前景广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树让 《创新科技》2003,(10):53-53
<正> 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重大创新意义,在于通过第一和第三产业的交叉渗透,建立起两大产业间的互动机制,通过农、旅结合的模式,创建和谐的农业生态体系。生态农业旅游对丰富生态旅游产品,拓展观光农业是大方向、实现观光农业产品优化调整、减少旅游开发投资的风险,实现旅游跨产业发展等都有积极的作用。生态农业旅游成功地将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大的依附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生态旅游存在有限资源利用过度、民族特色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资金短缺以及生态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建立新旅游观、实现全民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完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等是解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可参考之依据.主要结论: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山林资源、滨海资源、文化资源三类为主.影响宁德市乡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主要是: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的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乏力.建议:完善投资政策;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提升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全域旅游内涵特征、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梳理安徽大别山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剖析存在的公共服务设施、乡村特色、开发主体等障碍因素,提出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原则,从产品、景区、开发主体、示范区、智慧旅游平台等方面提出创新发展路径,促进安徽大别山乡村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文化传承、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是国家亟待推进的战略任务.京津冀三地从产业发展趋势、产业协同和协同创新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互利、互惠发展的机遇和条件,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方向是根据三方各地自身的禀赋条件,调整优化产业链和创新链的空间布局,构建跨区域创新创业系统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重点要在产业分工、对接衔接、共建区域创新链、资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文章建议开展产业链项目联合攻关和重点企业联合培育,推进产业、金融、科技、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政策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闽台科技资源整合成绩显著,但整合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需要从单纯的产业转移和产品贸易向创新合作、技术研发等层面升华,需要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简单合作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创新合作转移。在闽台科技资源整合中,两地可通过以新兴产业为依托的承接链式模式、以平台共建共享为基础的双赢模式和以项目为纽带的互动模式,促进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栾川县为例来阐述县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具体从分析栾川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入手,进而总结了栾川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经验,提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加大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宏观指导,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全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等建议,希望能对国内其他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闽台船政文化协同发展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船政旅游尚未深入发展、船政文创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为此,该文建议通过搭建闽台船政文化协同发展平台、拓展船政文化旅游深度、建构多元船政人才培养模式等路径,促进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居民旅游消费偏好的郑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郑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郑州市居民乡村旅游消费偏好,并提出开发策略.研究表明:郑州市乡村旅游存在开发程度低、产业关联性弱、产品层次偏低、品牌形象模糊等问题;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产品偏好侧重于农事体验、观光休闲、运动养生、文化体验、商务度假和自然科考等,对体验型、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活动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在开发策略上应走集群化发展战略,形成"一圈两翼 "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实现郑州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乡村旅游是可以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考察多个国外的乡村旅游项目,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与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系统概念,并对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韶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要合理开发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社区参与、真品战略与保护游客四大原则,采用“护源”开发导向模式与“三Z”投入开发模式,树立自然保护与高效利用并举的“双赢”观念、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强人才培育、发展社区生态旅游与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乡村旅蒋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是可以实现旅游者、农民和乡村社区多赢的一种生态旅游方式,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考察多个国外的乡村旅游项目,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特色与不足,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的系统概念,并对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了分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