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以稀土无机化合物为转光剂并配合其它助剂生产转光栅膜的生产工艺。通过与普通栅膜进行对比,表明转光膜可有效地提高透光率和栅内温度,促进光合作用,达到增产增收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转光剂是功能性农用薄膜制备中常用的一类助剂,有机染料转光剂备受关注。本文以三聚氯氰为基体,通过亲核反应制备了3种紫外光转蓝光转光剂,并对其进行了光学性能分析,将其与PVC掺杂制备成转光膜,通过荧光显微镜分析了转光剂在薄膜中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TRZ、TRZME、TRZOME的紫外吸收位于200-325nm的紫外区,荧光发射光谱峰位于400-460 nm的蓝光区,固体荧光量子效率分别为0.20、0.04、0.11,透射曲线显示3个化合物的PVC掺杂膜在200-380 nm的透光率分别为0.45、0.28和0.30,荧光显微照片显示TRZ在PVC膜中发生了团聚导致薄膜在紫外光区的透光率增加,而TRZME和TRZOME在PVC膜中分散均匀。上述结果表明:这些掺杂膜能够将紫外光转换成蓝紫光,且其发射波长与作物匹配,但其固态荧光量子的效率还需提高。  相似文献   

3.
转光农膜的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试分析了转光农膜的透光值、辐射强度、量子流密度等光谱特性,并给出了北京地区自然光和转光膜透过光的光谱分布。分析表明:转光剂的引入使透光值提高1.39%~1.75%,透过光中紫外光和绿光减少,红光辐射强度提高可达4.69%;提出农膜转光值表征方式,得到620nm处的红光转光值为2.0%~6.9%,340nm的紫外光为—0.5%~—2.7%。北京地区自然光及试验膜透过光辐射分布呈不均匀状态,600~660nm橙红光较为充足,在可见光中占29.16%,绿光占23.11%,而紫外光含量仅占300~1100nm日光辐射的0.27%。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以稀土无机化合物为转光剂并配合其它助剂生产转光棚膜的生产工艺。通过与普通棚膜进行对比 ,表明转光膜可有效地提高透光率和棚内温度 ,促进光合作用 ,达到增产增收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项目简介 超高保温、高透光、多功能日光温室专用膜在自有知识产权并已商品化长寿命、高保温、无雾滴、高透光、光生态多功能日光温室专用膜基础上,重点解决超高保温、高透光的技术与性能,同时改善提高其他性能。采用特殊化学复配和加工工艺手段,使保温剂均匀分散到膜主体中形成无机一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并能与其他耐老化体系、防雾滴体系、光生态体系等很好相容,并产生正协同效应,使各功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棉花转光膜的增温效应,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农用薄膜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其添加转光剂使之具有转光作用能够极大提高作物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增加农业产量。按照转光剂的种类分别对有机染料、无机盐以及配合物三类常见转光剂进行了介绍,并对各类转光剂的转光机理和在塑料薄膜中的添加形式进行了说明,指出配合物类转光剂兼具有机化合物的易加工性和无机盐的高荧光转换强度的优点,是新型转光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利用粒径为20和200nm TiO2在导电玻璃表面制备光阳极的光透明层薄膜、混合层薄膜以及散射层薄膜,通过有效地调整3种薄膜结构进而制备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表明,多功能层TiO2膜结构大幅度地提升了光电流,而且电子在多功能层TiO2膜内的界面传输阻抗较低.将3种薄膜有效结合并控制其厚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在AM1.5,光强度为100 mW·cm-2的条件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可以提升至5.29%,电流密度达到11.7mA·cm-2.  相似文献   

9.
光支流现象是激光在肥皂膜介质中传播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散射现象.肥皂膜作为可以产生光支流现象的介质未来有望成为新型实验平台,因此,研究光支流现象与肥皂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系统研究不同条件下的光支流散开角度的统计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光支流的散开角度呈高斯分布.实验中,通过改变激光入射角度,发现光支流的形态和散开角度与液膜的厚度分布、变化幅度的大小等因素有关.此外,光支流的散开角度还与皂液中蔗糖质量浓度成正相关.该研究结果将为光支流现象在医学诊断、液膜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用环戊二烯对亚麻籽油进行改性,合成了改性亚麻籽油(MLO)低聚物。用丙基硫醇三甲氧基硅烷(MPTS)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新型的多功能巯基硅氧烷溶胶(MPTS溶胶)。把巯基硅氧烷溶胶、光引发剂加入到MLO低聚物中,制备了紫外光固化有机/无机混杂膜。用热失重分析(TGA)评价了MPTS溶胶对混杂膜热稳定性的影响,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MPTS/MLO混杂膜的显微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用Photo DSC对混杂膜的光固化反应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混杂膜的热稳定性比纯MLO膜高,混杂膜具有微相分离结构, 巯基硅氧烷溶胶能够提高MLO体系自由基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11.
《甘肃科技》2011,(15):185-I0001
甘肃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即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顶凌覆膜等技术,春夏连旱也常常导致玉米、马铃薯、瓜类等春播作物生长中前期严重受旱或出现“卡脖子”旱。为此,甘肃省新研发出了注水补灌新技术,有效解决了春夏干旱对春播作物生长中前期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植物生理学者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表明,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需要绿光。因此说,绿光对绿色植物是非生理光,是无用光。目前,国内外用于农业生产的膜类覆盖物仅有无色膜、浅蓝色膜、黑色膜和银色膜,其作用是改善作物生长小气候环境;而绿色膜及其在绿色植物方面的应用尚未见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纠正植物界的一种偏见,即认为绿光对绿色植物是非生理光,是无用光;而本项发明者认为绿光对绿色植物是有害光,并首次用滤绿光膜作为植物的保护性覆盖物。  相似文献   

13.
钢铁表面磷化过程的光声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光声光谱方法研究了钢铁表面的磷化过程,根据在不同配方下,磷化不同时间后钢铁表面生成的磷化膜的光声光谱,分析了磷化膜形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表明光声光谱技术是研究表面现象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传统拉膜机构结构复杂、难以控制、膜尺寸准确性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薄膜包装机的拉膜机构,该机构以电机为动力,采用单片机作为电控元件,应用光栅盘测量拉放膜长度,通过控制电机的正转和反转,从而达到拉膜和放膜的目的.样机经过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构结构性能稳定,误差率小,膜张力易于调节.  相似文献   

15.
风-光-柴互补供电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边远地区基层单位用电困难而风、光资源丰富的现状,提出了将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柴油发电机发电技术集为一体的风-光-柴互补供电系统.并结合甘肃省某地风-光-柴互补供电系统的应用实例,具体介绍了系统的设计与计算方法.实践表明,该供电系统是安全、可靠、切实可行的,是解决偏远地区基层单位日常用电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由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范维玉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多功能液膜固沙剂及其应用技术”,2月15日通过了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综合技术属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是一种新型系列多功能液膜固沙剂及其相应的应用技术,主要应用于土地沙漠化治理、预防以及防风固沙。该固沙剂是以重油(渣油、沥青)、膨润土、水玻璃等为主要原料,复合多种功能添加剂研制的一种乳液。该固沙剂可以用普通喷雾设备喷洒,施工简单,不受地形的影响。该液膜固沙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胶结性,能够迅速渗入沙丘表层并粘结…  相似文献   

17.
《甘肃科技》2008,24(18)
本刊讯9月14至15日,甘肃省科技厅与省农牧厅共同组织召开了由甘肃省农业科技工作者自主研发的重大科技成果——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现场观摩及旱作农业学术研讨会,旨在进一步研究探讨相关旱作农业技术机理,在我国北方旱作区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由甘肃省多机构农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药物达到长效手段的制剂学控制,主要采用缓控释制剂来实现。常用的技术有膜控释和骨架控释[3],缓释制剂的类型有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片、植入剂。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发展,微囊、微球等具有缓释效果的制剂技术也应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而从达到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将多金属氧酸盐H3PMo12O40(PMo12)和有机荧光染料藏红(ST)组装成多层复合膜。除了对膜进行UV-vis光谱,XPS光谱,IR光谱,荧光淬灭性质的表征外,还对膜进行了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了有机染料的荧光淬灭性质,为有机染料荧光淬灭性质的应用提供了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20.
王立芳 《科技信息》2009,(6):339-339
高血压药物达到长效手段的制剂学控制,主要采用缓控释制剂来实现。常用的技术有膜控释和骨架控释[3],缓释制剂的类型有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片、植入剂。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发展,微囊、微球等具有缓释效果的制剂技术也应用于控制药物的释放,而从达到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