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2 毫秒
1.
李卫东 《科学通报》1995,40(15):1436-1436
Sarcophytol-A(1)是1979年由Kobayashi等首次从海洋软珊瑚(Sarcophyton glaucum)中分离鉴定出的一种含羟基的西松烷(Cembrane)型大环二萜天然产物.生物活性试验表明它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我们曾首次完成了(±)-Sarcophytol-A苄醚衍生物(2)和其异构体Isosarcophytol-A(3)的全合成,日本学者也先后报道了1的全合成,但所用方法均有合成路线长和总收率较低的不足,我们以甲基异丙基酮(4)和全反式法  相似文献   

2.
李卫东 《科学通报》1993,38(22):2111-2111
Cembrene 是第一个发现的具有十四碳环结构的大环二萜天然产物,它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树脂中.Dauben,Kato 和Farkas 等先后报道了1的全合成,但均因路线长,所用反应选择性差而总收率较低.我们首次将低价钛诱导的分子内酮、酯二羰  相似文献   

3.
冰片助剂新手性源的合成及其立体专一性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庆华 《科学通报》1994,39(23):2154-2154
近年来,5-羟基-2(5H)-呋喃酮作为某些具有生理活性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组分以及作为合成子用于天然产物的合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我们曾报道了手性5-烷氧基-2(5H)-呋喃酮的有关研究工作,其中包括5-(艹孟)氧基-2(5H)-呋喃酮的合成及其不对称1,3-偶极环加  相似文献   

4.
(13S)_Hydroxyneocembrene(1)是1988年由Suleimenova等[1]人从软珊瑚(Sarcophytontrocheliophorum)中分离出的一种西松烷型二萜天然产物.其结构可看作是白蚁性信息素Cembrene_A(2)[2]的羟基衍生物.有关1的全合成至今未见文献报道.在我们以前的研究中,曾利用相转移催化偶联反应和低价钛诱导的二羰基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化反应为Cembrene_A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合成途径[3].本文选用6_甲基_5_庚烯_2_酮和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16步反应,完成了(±)_13_Hydr…  相似文献   

5.
软珊瑚Paralemnalia thyrsoides中的倍半萜及其生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陇梅 《科学通报》1994,39(23):2151-2151
萜类化合物是软珊瑚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我们在对软珊瑚的研究中,曾发现一系列具有生理活性的大环二萜和罕见的双十四元环四萜——扭曲肉芝甲酯和异扭曲肉芝甲酯,提出了这二个四萜在软珊瑚Sarcophyton tortuosum中可能的生源合成途径.最近,Bowden等从同种属的澳大利亚软珊瑚(S.tortuosum)中除发现一个新的结构相似的四萜外,还分离到我们提出的这类四萜的可能的生源前体——十四元环二萜,证实了我们的生源推测.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组成蛋白质大分子的20种标准氨基酸,更多的非标准氨基酸(将近500种)被引入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中,后者对于天然产物发挥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β-位甲基化氨基酸作为一类非标准氨基酸,在一些活性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中及初级代谢中也有很多报道.它们的生物合成主要通过3种方式:(1)谷氨酸变位酶催化;(2)甲基转移酶和氨基转移酶联合催化;(3)S-腺苷甲硫氨酸自由基酶催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文献中报道的天然产物中β-位甲基氨基酸单元的生物合成方式,通过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及酶工程的手段,将有助于提高含有该单元的活性天然产物的产量,同时有助于创造更多含有该单元的非天然-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2021,66(25):3230-3240
二萜分子vinigrol(权霉醇)是近几十年来最难合成的复杂天然产物之一,其独特的十氢-1,5-丁基萘结构首次在天然产物中出现. Vingrol新颖和独特的结构吸引了众多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兴趣.截至目前,共报道了4例全合成工作. 2009年,美国化学家Baran课题组首次实现了vinigrol的消旋体全合成; 2013年,美国化学家Njardarson课题组完成了第2例vinigrol的消旋体全合成; 2019年,北京大学罗佗平课题组完成了vinigrol的首例不对称全合成;同年,本课题组完成了vinigrol的第2例不对称全合成.本文对这4例全合成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探讨了每个合成工作的设计思想和策略,并对关键反应进行了深入讨论,期望能够管中窥豹式地介绍天然产物全合成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肉芝软珊瑚素的全合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其煌 《科学通报》1991,36(11):878-878
肉芝软珊瑚素(Sarcophine,1)是一个具有14元碳环结构的天然大环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毒性很大,并有多种生理活性,是珊瑚本身一种有效的化学保护剂。作者首次成功地进行肉芝软珊瑚素的全合成。  相似文献   

9.
红豆杉植物中紫杉烷二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宗平 《科学通报》1991,36(6):436-436
文献[1,2]报道从甘肃小陇山区采集的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枝叶中分得的五个新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本文报道另外四个微量新紫杉烷类二萜的结构(图1).  相似文献   

10.
肉芝软珊瑚素酮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其煌 《科学通报》1992,37(21):2014-2014
肉芝软珊瑚素酮(Sarcophinone,1)和肉芝软珊瑚素(Sarcophine,2)是从中国南海第氏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decaryi)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大环二萜内酯,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其发现对于研究软珊瑚的生态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7,32(17):1314-1314
前文我们报道了烯丙基、α-丁烯基和环戊烯基环戊二烯基IVB族金属衍生物的合成和与卤化氢、卤素的加成反应及取代反应。 本文报道按文献[1,2]方法由环己烯基环戊二烯基钠与IVB族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得双(环己烯基环戊二烯基)IVB族金属二氯化物(化合物2,4,5)(表1)。  相似文献   

12.
李裕林 《科学通报》1992,37(16):1536-1536
Isosarcophytol-A[(-)-1]及其乙酸酯[(-)-2]是从澳大利亚软珊瑚(Nephtheabrassica)中分离出来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文献[2]报道了其前体化合物(3)的合成。本文报道用低价钛(TiCl_4/Zn)诱导3  相似文献   

13.
刘吉开 《科学通报》1992,37(9):810-810
从软珊瑚Cladiella similis中分得一个新二萜,命名为Cladiellisin(1)。此类二萜较罕见,至今为止,文献中见报道的只有六个化合物。由元素分析、质谱以及~(13)C NMR和  相似文献   

14.
毛建民 《科学通报》1990,35(13):1039-1039
Cembrene-C(1)是一个具有14元碳环结构的天然大环二萜类化合物,通过Cembrene-A(2)的异构化可以检测到微量的1,但转化率极低。全合成的工作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赵一雷 《科学通报》1997,42(13):1394-1397
富勒烯官能化合物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潜在应用,使富勒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文献已经报道了许多制备C_60衍生物的环加成反应,其中C_(60)与含氮1.3-偶极的[2 3]环加成反应产率高,选择性好。我们课题组曾经利用甘氨酸合成了一系列C_(60)吡咯环衍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脯氨酸合成了新的一类C_(60)衍生物,发现新合成产物的两个顺反异构体的偶极距有较大的差别,能够用简单方法将之分离。用~1H NMR,~(13)C NMR,FDMS,UV-Vis等光谱手段对新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在HP9000工作站上利用Ceruis2的Gaussian94软件包中的MINDO/3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产物的偶极距。 化合物1,2A,2B,3A,3B的合成反应过程见图1。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如下:将C_(60)40mg  相似文献   

16.
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宗平 《科学通报》1989,34(21):1630-1630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是我国特有的分布较广的红豆杉属植物的一种,它的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报道。自从发现紫杉烷(taxane)类二萜及其二萜生物碱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以来,红豆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报道从红豆杉中分得的两个新的紫杉烷类二萜(Taxagifine Ⅰ和Taxagifine Ⅱ)以及一个已知的紫杉垸类二萜(raxagifine)。我们通过IR、UV、EIMS、HRMS、~1HNMR、~(13)CNMR、DEPT以及二维核磁共振技术(~1H-~1H COSY、~1H-~(13)C COSY、NOESY和J-resolved)对其结构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张洪彬 《科学通报》1989,34(14):1104-1104
油菜内酯(brassinolide,1)是一个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活性的甾体化合物。自1979年美国Grove等发表油菜内酯的X射线结构分析后,化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油菜内酯及其类似物合成的文章。这一类化合物目前均是利用适当的天然甾体化合物作原料而进行合成的,其中甾体A、B环的结构改造和立体专一性地合成其侧链是整个合成工作的关键。在本文中,我们报道形成A、B环改造的关键中间体3α,5-环-6-甾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环穴状结构化合物是杂多化合物中的一类新型结构.目前发现具有此类结构的化合物共有4个,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其中(NH_4)_17Na[NaSb_9W_(21)O_(86)]·14H_2O(代号HPA-23,以下简记为NaSb_9W_(21)).在80年代初曾作为首例抗艾滋病药物应用于临床,虽然后来因一些副作用而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但作为潜在的抗病毒化合物在多酸化合物的药物化学研究史上仍是一个重要的化合物.我们曾对杂多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抗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筛选,发现某些杂多蓝配合物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及较高的活性.杂多蓝是杂多酸(盐)还原后得到的混合价态配合物,迄今为止,有关Keggin结构杂多蓝合成及性质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关于大环穴状结构杂多化合物杂多蓝的研究还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采用控制电位电解法合成了穴状结构阴离子NaSb_9W_(21)O_(86)~(18)的六电子、十电子杂多蓝,并采  相似文献   

19.
石建功 《科学通报》1992,37(15):1408-1408
大戟属植物具有致炎、辅助致癌或抗癌作用,因而对其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报道从生长在高寒地区的甘青大戟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化合物,由红外、质谱、~1HNMR和~(13)CNMR表明该化合物为四环二萜类、分子式C_(29)H_(38)O_6,经X-ray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为一种含有四元碳环天然新骨架二萜,命名为甘青大戟素A(Euphoractine A)。  相似文献   

20.
徐明华 《科学通报》2019,64(14):1427-1429
<正>周环反应是一类不同于离子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的通过环状过渡态进行的协同反应,如经典的Diels-Alder反应([4+2]环加成)、Cope-重排反应、Claisen-重排反应等,可以高效构建碳-碳和碳-杂原子键,在有机合成尤其是含有复杂多环骨架的天然产物的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意思的是,在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中,科学家经常推测通过周环反应途径实现相应的重要中间体或化合物的合成.虽然酶在其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在过去的5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