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迅速变迁的事实,80年代的“先锋派”作家以其深刻的“表象化书写”完成了对历史和现实的诠释,并由此赋予了他们的小说以“先锋派”的真正涵义。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创造”在现代思想中上升为价值,其文学诉求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创造”话语。中国现代文学“创造”话语主要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创造”与古今中外的文学、文化传统及当下性指向的关系问题;二是作家个体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与创造的关系问题。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新思想的影响下,“创造”问题得到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丽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3):14-16,97
80年代以后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 ,也影响了中国文坛 ,一些作家主张“平面写作”,取消理想 ,消解文学的深度 ,形成了具有明显后现代特征的文学新思潮 ,如先锋派文学、新写实小说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先锋派,是一个小说流派,该派创作风格把传统叙事模式彻底打破,审美对象就是叙事的本身。余华是先锋派作家的代表,是一个把传统颠覆得最彻底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上非常创新,小说的叙事技巧更是前所未有。本文从叙述学的意义上对余华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为更深刻的理解其小说叙事艺术的趣味,体验其小说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格非、苏童等人对马原的叙述策略有所发展,他们在语言实验、叙事策略以及抒情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凸显出中国先锋小说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和新历史小说为代表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新潮后"小说潮流,在文学精神和叙述方式上发生的变异,深刻地改变着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面貌.它们以革新小说叙事方式以及书写对人生的彻底绝望为内在追求,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历史题材中,都没有能在文学精神上创造出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取向.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其实包含着严重的精神滑坡现象.作家只有站在真和善的立场上,重返人的价值关怀,才能真正突破目前的价值迷惘,为文学的当下写作和历史叙事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石评梅女士以绮丽哀婉的文章将自己“历史中间物”的体验纪录下来 ,既表达了一位新女性走向现代的主体性思考与追求 ,喊出了“新声”,又呈现出传统文化思想对其精神气质的深刻烙印 ,她恨别传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认识 2 0世纪 2 0年代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双重转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学概说》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这个概念在这里包含了“文革”后到世纪末的文学。如果把从“文革”以后到世纪末的文学视为一个整体文学的发展 ,它是一个创作主体不断发展的过程 ,但五四新文学传统一直若隐若现地埋藏在作家们的心底里。人的文学和现代汉语的审美形式 ,始终成为五四新文学的两大传统制约着文学的走向。同时 ,在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整体影响下 ,中国作家们还重新建立了世界性的视界。 2 0世纪 80年代的文学与 90年代的文学有很大的差异 ,可以分别称作是共名时代的文学和无名时代的文学。学习文学史要求学习者大量地阅读与分析文学作品 ,不仅从审美的角度来提高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也从大量的作品阅读中来感受、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相比,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物"叙述的缺席,更多强调文学的教化和教育功能.上海女性作家弥补了该文学叙述的空白,她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直截了当书写着对"物"的崇敬、迷恋和渴求,这不但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是人性的合理复苏.  相似文献   

10.
20年代富有现代派味小说的涌现 ,为 3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真正出现起了推动作用。抗战开始  后 ,现代派小说又促成了后来现代小说复杂的流变。 80年代初 ,现代派小说再一次登场 ,随之又化成了一场  时空艺术之高潮。现代派小说属内转型文学。新感觉派、 40年代后现代派、 80年代的意识流小说 ,及后来的  前后先锋派 ,它们的“内”转各呈异彩 ,审美机制亦有所不同。纵观 2 0世纪现代小说的形成和流变 ,值得我  们深思的有三 :一是文学的生命在于关注现实 ,文学永远离不开现实 ;二是文学必须具备主体批判意识 ;  三是 ,应该努力探索和继承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坛,“身体写作”备受关注,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为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为代表的第三代。在具体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王朔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涉猎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与文艺批评,在 20 世纪末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成为文艺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焦点,从而形成一种有趣的“王朔现象”。王朔现象是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进入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叙述无法绕开的主要文学、文化现象。针对王朔及其创作评论界可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前后异军突起的南阳作家群在当代文坛曾数次掀起文学浪潮,使南阳作家群名声在外,成为南阳这个城市鲜亮的文化标签。南阳作家群的创作以其源于民间、扎根乡土的本色无形中带动了文学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他们的作品中折射出悠久厚重的南阳本土文化,为读者构筑出别具风情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4.
以“鬼才”之名蜚声 40年代中国文坛的现代作家徐讠于用他独特的浓墨淡彩 ,超拔的奇情至爱 ,穿越汹涌的抗日大潮 ,再现了他心底那个神秘美丽的“乌托邦”,演绎着他灵魂深处的生命悲歌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段独特的浪漫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散文发展至二、三十年代 ,散文文体开始走向成熟 ,众多流派、作家群体的出现使散文创作走向多元化。开明书店的散文作家群的创作风格独特且富有教育功能。本文着重探讨“开明”一派散文作家的创作。首先关注其散文审美趣味和文体风格的特点 ,并对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夏丐尊四位作家的部分作品进行了分析。其次 ,文章着眼于“开明”散文的教育作用。从题材的“日常化” ,作品独特的人格感化、道德教化和审美陶冶作用及语言的明白如话、章体结构的严谨、易于模仿等特点阐述“开明”散文教育与文学紧密结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6.
由于承担推进无产阶级政治文化世俗化、社会化重任 ,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突出 ,体现有三 :个体向群体转移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社会化”创作倾向加重。选取阐述政治与文学关系问题较好的过渡中介———政治文化 ,作为研究视角 ,考察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成因及影响 ,更能接近原貌和本质。显然 ,这种倾向一定程度限制作家对艺术本质的追求、主体个性充分的发挥 ,但推进文学平民化、大众化 ,具有相当功绩 ;使 2 0世纪 30年代文学拥有新的美学内涵、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马原的先锋派文学以其文本创作的反叛性、实验性及神秘性,在文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他的反叛性表现在对文本终极意义的消解,把写作视角转移到了写作自身,作家注重的焦点也由内容转向了形式;实验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和叙事方式上的实践和探索;他对真实和虚构的消解,对人生社会的原生态的呈现,又使其文本具有神秘性。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爱心的殿堂——《冰心儿童文学作品选》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是几代人熟悉、爱戴、敬仰的作家 ,从校园飘来的朗朗书声里 ,有她永远讲述的娓娓动听的故事 ;听着她故事长大的人又带着他们的孩子继续听着讲着她那经久不衰的故事……冰心先生从 2 0世纪的开篇走来 ,横穿漫漫时空 ,在生命的 99年间 ,她经历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的诞生和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冰心的文学创作从 1 91 9年开始 ,到 1 994年基本搁笔 ,创作活动达 75年。她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成就最卓著、影响最广泛的当属儿童文学。冰心从 2 0世纪2 0年代到 90年代为儿童创作从未中断过 ,像她这样一生为儿童文学事业奉献 ,…  相似文献   

19.
"80后写作":市场宠儿与文坛弃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作家”是在特定的经济文化形式下出现的,与传统作家相比,他们有十分显著的差异:“80后作家”的作品在文学畅销书中位居前列,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80后作家”却又游离于主体作家之外,成为文坛“弃婴”。市场和文坛在”80后作家”那里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针对“80后写作”的特点,分析了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相比,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物”叙述的缺席,更多强调文学的教化和教育功能。上海女性作家弥补了该丈学叙述的空白,她们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直截了当书写着对“物”的崇敬、迷恋和渴求,这不但是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是人性的合理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