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下咽肿块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下咽癌和累及下咽的喉癌共41例,对比分析其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表现.结果:下咽癌与累及下咽的喉癌在侵犯真、假声带和前联合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梨状窝受累方面两者之间无差别(P>0.05);在颈静脉链淋巴结转移方面两者有差别(P=0.02);在侵犯颈部间隙方面两者无差别(P>0.05).结论:CT和MRI在下咽癌和喉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帆  达瑛 《甘肃科技纵横》2013,42(9):121-122
分析肺原发性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肺原发性淋巴瘤7例患者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团块型2例,呈肿块样改变,密度较均匀,其中1例表现支气管充气相,边缘较清晰;结节、斑点片型2例,均有支气管充气相;多形态混合型3例,结节、斑点片状、团块、条索状、蜂窝样混杂影,病变呈单一或多种形态改变,病变内支气管充气相2例,多肺叶、肺段表现3例,蜂窝样改变2例。其中5例结节、团块病变增强检查时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3例病灶内可见走形正常的血管影。结论:肺原发性淋巴瘤CT影像表现可为单一形态或多种形态同时存在,以团块型和混合型多见,支气管充气相,多肺叶、肺段分布,蜂窝样改变,结节、团块轻至中度强化,病变内可见血管正常走形,病变形态与单纯炎症、肺癌影像表现不完全一致,与患者临床表现不相符,对诊断该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最新分类标准,分析和总结新疆石河子地区125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以探讨其在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依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标准,运用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对125例B-NHL进行临床病理研究.125例B-NHL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7.6岁(1.5岁~8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4:1.发生部位以淋巴结内为最常见(占60%),其次为胃肠道(占20%),还可见于涎腺等部位.按WHO分类,本组125例B-NHL确定了9个类型,未观察到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最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36%),滤泡淋巴瘤(40例,3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22例,17.6% ).一些B-NHL的亚型有特异性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肠道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大、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资料,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及强化方式,并对比不同年龄组肠周并发症特点.结果:在20例肠道Crohn病的病例中,15例发生在回肠中下段,其中1例累及盲肠,5例为结肠;MSCT所见包括肠壁增厚(20/20),肠壁异常强化(20/20),肠壁分层(16/20),多型强化混合存在,假憩室(4/20),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12/20),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8/20).并发症表现为肠瘘(8/20),腹腔脓肿(5/20),其中1例合并脐尿管膀胱脓肿,肠梗阻(3/20),其中2例为小肠粘连性肠梗阻.60岁以上组6例,5例发生肠穿孔,60岁以下组14例,发生肠穿孔3例.两组并发肠穿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6.706,P0.05).结论:MSCT影像学表现能正确诊断肠道Crohn病,可与其他肠道疾病相鉴别,判断活动度、急时诊断并发症及评价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研究血管性痴呆与颈动脉血管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VD组34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全部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各项观察指标。结果:VD组双侧颈总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均数比正常对照组要大,且VD组左颈总动脉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值以及左颈内动脉阻力指数(RI)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aD组双侧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均数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的血运情况可能与VD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GLNH)的认识.方法 通过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GLNH的病例分析.结合复习文献,对本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 GLNH是一种异源性的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良性疾病,其组织形态上可分为透明血管型和浆细胞型两类.前者多见,常表现为纵隔病变,也有报告表现为体表的淋巴结无疼性肿大;后者好发于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增强后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CLNH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但确诊还得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TIA患者(TIA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4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病变与TIA有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对TIA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际病人的CT影像数据构建颈动脉分叉血管几何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血流速度和压力分布,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特征进行分析,如颈动脉剪切应力在一个心动周期里不同时刻的变化情况,颈动脉窦部的血流速度场随时间变化情况,涡流形成的特点;然后分析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血流阻力变化情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刻,颈动脉窦部的剪切力几乎是最小的.在颈动脉窦部下方附近,涡流易于形成.在收缩期的开始阶段,动脉阻力有一个很大的高峰.这些特点会对研究颈动脉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首诊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表现特点,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末至2020年2月中上旬内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普仁医院收治的COVID-19确诊和临床诊断的患者76例,均于入院第1天就采集流行病学、胸部CT及血常规等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CT影像特征.结果:核酸检测(RT-PCR)阳性者34例,临床诊断病例42例.轻型及普通型患者64例,重型患者6例,危重型患者6例,其中死亡者3例.临床表现无症状者10例(13.16%),其中无症状者中与确诊为COVID-19患者有接触史者6例(6/10,60%).76例中表现为发热57例(75.00%),咳嗽51例(67.11%),乏力29例(38.16%),胸闷喘气14例(18.42%),肌肉酸痛10例(13.12%),恶心、呕吐及纳差17例(22.37%),咽痛5例(6.58%).76例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比率降低50例(65.79%),白细胞正常60例(78.95%),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57例(75.00%),红细胞沉降率升高55例(72.37%),降钙素正常44例(57.89%),降钙素升高32例(42.11%).CT影像表现主要表现为双肺内多发磨玻璃密度影63例(82.89%),伴有混杂密度影34例(44.74%),其中主要分布于胸膜下区者50例(65.79%);病灶合并血管束增粗38例(50.00%),间质增厚57例(75.00%),胸膜增厚40例(52.63%),胸膜平行征30例(39.47%),实变影18例(23.68%),胸膜下线影22例(28.95%),空气支气管征19例(25.00%),胸腔积液5例(6.58%).结论:COVID-19患者CT表现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常累及多个叶,以分布于胸膜下区为多,多伴有间质增厚及胸膜增厚,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降低、白细胞正常,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及乏力,值得重视的是有部分最后诊断为COVID-19的患者首次就诊时临床无相关症状,且多数患者与确诊COVID-19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对于这类人群应进行实验室、CT检查及核酸检测进行排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西北某高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随机选取本校内45岁以上教师511例(其中男性268例,女性243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筛查,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量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详细记录吸烟史、家族史等相关因素,以上测量完成之后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TC、TG、HDL-C、LDL-C、GLU、SUA、Cr、BUN等生化项目检查.结果:该校不同年龄段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检出率存在差异(46~55岁组为29.03%,56~65岁组为62.69%,66~75岁组为82.05%,76~85岁组为89%,86岁以上年龄组为1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性别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存在差异(男性为75.00%,女性为63.3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体重、吸烟、高血压是影响中老年教师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年龄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该校中老年教师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且男性教师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年龄、体重、高血压、吸烟均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CT在诊断半侧面肌痉挛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8例半侧面肌痉挛患者作了术前桥小脑角区直接增强CT扫描,将CT表现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98例手术证实面神经根部有异常血管压迫,占9074%(98/108),其中73例(7449%)CT扫描可见患侧桥小脑角有扩张增粗的血管影;其它病因有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其中胆脂瘤4例(37%),听神经瘤2例(185%)。结果表明:半侧面肌痉挛最常见的原因是异常血管袢压迫面神经根部。CT在病因诊断方面很有帮助,它既能发现桥小脑角占位病变又能显示桥小脑角扩张增粗的血管。  相似文献   

12.
19例肺腺鳞癌的影像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腺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10年来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19例肺腺鳞癌患者的胸片及CT检查结果.19例有胸片,9例行胸部CT检查.结果:手术治疗8例.取出36个淋巴结均阳性.放、化疗11例.在镜下按两种肿瘤的任何一种必须占全部肿瘤的20%以上的标准诊断.本组按瘤内腺癌含量〈40%,40%~60%,〉60%分3组,结果〈40%6例,40%-60%8例,〉60%5例.影像学表现为周围型10例,中央型9例.单发18例,多发1例,9例中央型腺鳞癌合并肺不张大小平均4.50~6.60cm,10例周围型腺鳞癌肿块大小平均4.10~5.10cm.结论:据报道发病率大约占10%,发病率与分型标准、取材多少有关.认为瘤内腺癌成份与影像学所表现的肿瘤分型、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治疗胃癌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通过使用亚甲蓝对40例患有胃癌疾病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术中标识活检,术后进行常规HE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术中注射亚甲蓝后前哨淋巴结的表达情况.结果在40例中有39例检出SLN,其检出率为97.5%.一共检出54枚淋巴结,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健康观察组(65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63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2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外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6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为4.62%;对照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为17.4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为11.11%;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例胃癌前病变患者、38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在不同分期、不同组织学分型及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胃部疾病从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癌的逐渐进展,以及胃癌TNM分期的增加,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降低,CD8+,CD25+T淋巴细胞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检测PRL-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Westernblot、RT-PCR检测52例前列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增生组织,12例阳性淋巴结相对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52例前列腺癌中PRL-3基因表达量较相应癌旁增生组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淋巴结转移灶PRL-3表达量明显高于原发肿瘤、阴性淋巴结及癌旁增生组织(p0.01)。PRL-3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家族史、血清PSA含量无关(p0.05)。说明PRL-3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RL-3可作为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超声探测发现颈部VI区淋巴结,指导化学发光检测TG-Ab、TPO-Ab,从而探讨超声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的可靠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发现颈部VI区淋巴结患者108例,常规检测FT3、FT4、TSH、TPO-Ab、TG-Ab,当有感冒咽痛病史及甲状腺区疼痛患者需同时检测血沉(ESR)。怀疑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需经手术证实。病例所有资料分成HT组和非HT组,对应VI区所显示的正常和异常淋巴结分析,同时将单纯HT(图像较均一,可有单发典型胶质结节)和声像较均一的单纯非HT对应正常与异常淋巴结另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致病因素所致颈部VI区显示淋巴结,无论HT组或非HT组,颈部VI区超声所显示淋巴结中异常淋巴结回声比例均较高,HT组占97.2%,非HT组占91.9%,相互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577,P=0.448)。在排除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恶性肿瘤及炎性结节等其他声像图改变后,颈部VI区异常淋巴结对应的单纯HT组与单纯非HT组相互间有显著差异(χ2=6.126,P=0.013),超声显示颈部VI区异常淋巴结与临床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密切相关,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6%。结论 所有致病因素致超声显示颈部VI区淋巴结中,基本为异常淋巴结回声。在排除其他较典型致病因素后,超声在颈部VI区发现异常淋巴结可以提示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近端胃癌淋巴结转移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行D2 或D3 术式的近端胃癌标本 ,全数摘取淋巴结 ,比较全胃切除和近端胃切除淋巴结切除数目 ,按 1997年修订的 5thTNM分期判断预后。结果 :32例共取淋巴结 2 0 15枚 ,平均 6 3枚 /例。近端胃切除 5 7枚 /例 ,全胃切除 70枚 /例。按新的分期 ,N1、N2 、N3 病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36 .46 %、11.0 5 %、0。结论 :随着癌肿侵犯范围的扩大 ,必须扩大淋巴结切除范围 ,新的定量N分期优于旧的定性N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搏动指数(P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脑小血管病患者180例和同期对照组100例,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患者血浆tHcy水平;借助颈部血管彩超测定两侧颈动脉血流运动学参数,包括颈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利用公式PI=(Vmax-Vmin)/Vmean,求得PI.结果 脑小血管病组患者血浆tHcy与患者PI呈正相关(r=0.326,P=0.002),同时与Vmax,Vmin,Vmean呈负相关,而对照组无此相关性.脑白质病变(WML)组患者血浆tHcy水平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LI).结论 血浆t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病PI有显著的相关性,tHcy是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0.
分析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中鳞癌细胞与食管鳞癌组织中鳞癌细胞的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出食管鳞癌转移淋巴结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较纯的鳞癌细胞,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并用免疫印迹技术对差异候选蛋白进行分析、验证。发现29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6种有意义的蛋白,转移淋巴结中的鳞癌细胞中如peroxiredoxin 1等5种蛋白表达明显增高,1种蛋白MTCBP-1表达下调。因此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可以有效地解决组织异质性的问题;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鳞癌细胞与转移淋巴结中的鳞癌细胞的2-DE蛋白质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表达,提示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的发生是多种蛋白质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而造成肿瘤细胞迁移性和侵袭性的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